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山苦蕒的結果 展開

山苦蕒

菊科苦蕒菜屬植物

山苦蕒,別名:苦菜、節托蓮、小苦麥菜、苦葉苗、敗醬、苦麻菜、黃鼠草、小苦苣、活血草、陷血丹、小苦蕒、苦丁菜、苦碟子、光葉苦蕒菜、燕兒衣、敗醬草。為菊科植物山苦蕒的全草或根。早春採收,洗凈,鮮用或曬乾。生於山地及荒野,為田間雜草。分佈於中國北部、東部和南部。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10—30cm,全體無毛。莖少數或多數簇生,直立或斜生。基生葉蓮座狀,條狀披針形、倒披針形或條形,長7—20厘米,寬0.5—2厘米,先端尖或鈍,基部漸狹成柄,全緣或疏具小牙齒,或呈不規則分裂,灰綠色。頭狀花序頂生,花冠黃色。民間食用苦菜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亦常用做草藥。
花莖直立,高20—40厘米,上有1—3葉,無柄抱莖,全緣或有稀疏淺齒,與基生葉形似而較短。頭狀花序多數,排列成稀疏的傘房狀,總苞圓筒狀或長卵形,長7—9mm,寬2—3mm,外層的總苞片小,6-8,內層的較長,7—8,全為舌狀花,黃色、淡黃色、白色或變淡紫色。瘦果紅棕色,狹披針形,稍扁,長4—6mm,有長約3毫米的喙,具10條等形的縱肋,冠毛白色。
苦菜新鮮的時候沒其他怪味,曬乾後有強烈味道,如腳臭。但是效果非凡。
山苦蕒
山苦蕒

生長習性


山苦蕒
山苦蕒
山苦蕒為多年生中旱生草本,它的適應性較強,廣泛地分佈於海拔500—4000m的山坡草地乃至平原的路邊,農田或荒地上,為一種常見的雜草。十堰山區分佈廣泛,品種較多,常生於田間、地頭、路邊、林下等。
本種耐旱也較耐寒,在北方乾旱地區的固定,半固定沙丘及其他沙質地上也見有生長。它在海拔3300—4000m高寒的青藏高原亦可適應。在我國東北和內蒙古等地區,返青較早,而在晚秋季霜凍后亦可短期存活。山苦蕒為根櫱型草本。以種子和根櫱進行繁殖,但以營養繁殖為主,在內蒙古地區一般4月上、中旬返青,4—5月為營養期,5—6月為開花期,6—7月結實,其後為果后營養期,10月上旬枯黃。

分佈範圍


山苦蕒分佈於我國北部、東部、南部及西南部,原蘇聯、朝鮮、日本、越南也有。

栽培技術


季節

山苦蕒
山苦蕒
山苦蕒耐熱、耐寒、適應性強,可春種夏收、夏種秋收,早秋種植元旦前收穫,以及冬季大棚生產等。
一股大棚生產,在寒冬到來之前育成壯苗為宜.即苗期避開1月份寒冬季節。早春播1~3月中棚內播種育苗,標準棚築2畦,中間開1條溝,深翻築畦,澆足底水,種子撒播畦內,覆蓋籽泥,以蓋沒種子為度,平鋪塑料薄膜(2層薄膜l層地膜),一般10~15天出苗,逢陰雨低溫時間出苗更長些。齊苗后揭除地膜,通風換氣,白天要防高溫傷苗,晚上防凍害。
夏播4~6月露地育苗,選擇高勢地,2米連溝,深翻施腐熟廄肥,築畦整平。浸種3小時,待種子晾乾后播種。育苗床澆足底水,將種子散播在畦面上,並蓋好籽泥,澆足水,如遇高溫乾旱,畦上覆蓋遮陽網,齊苗后早晚揭網,苗床肥水要適中,不宜過干。
秋播7~9月,山苦蕒育苗要浸種催芽。方法是將種子用紗布包好后浸水3~4小時,然後取出放入冰箱冷藏室內10~15小時,有75%出芽即可播種。秋播育苗最好用小拱棚或大棚,出苗后注意土壤墒情,不宜過干過濕,並及時拔除雜草,確保排水通暢。
冬季栽培可於11-12月播種育苗,前提是大棚要施好基肥,翻耕作畦,6米寬的大棚作2畦或3畦,播種田床土要削細,隔天澆足底水,然後撒播,每分地播籽150克左右,可供種植大田3畝左右,播后撒一層營養土蓋沒種子,再平蓋一層塑料薄膜或地膜。出苗后及時揭去平蓋的薄膜,加強管理,做好通風換氣和保暖工作。

育苗

山苦蕒
山苦蕒
山苦蕒夏秋栽培,必須催芽播種,否則難以保證育苗成功。因山苦蕒種子發芽適溫為15—20℃,超過25℃或低於8℃不出芽。簡單易行的發芽方式是:先將種子用清水浸泡4—6h,然後撈起瀝干,裝入絲襪內,可選擇以下3種方法催芽。
山苦蕒河沙催芽法:即在陰涼處鋪上濕潤的河沙20—30Cm厚,然後將浸泡過的種子撤在河沙表面,再鋪1—2cm厚濕河沙,並用新鮮菜葉蓋上。
保溫瓶冰塊催芽法:將浸泡好的種子,吊在瓶內,在瓶內加上清水、冰塊,並達到15—20,每隔1天沖洗1遍並堅持換水和加冰塊。
冰箱低溫催芽法:把浸泡好的種子用紗布包好,放入15—20℃的冰箱內、並堅持每天沖洗1遍。上述催芽約經2—4天,有60%—70%出芽即可播種。適宜季節可直播育苗、冬春可在拱棚內保溫育苗,夏秋季節育苗和生產最好採用遮陽網遮光降溫生產。
合理密植:季節不同,苗齡差異較大,夏秋需20—30天,冬春需50—70天,一般4—6片真葉即可定植。株行距要求15cm*20cm。

管理

山苦蕒一般採取平畦栽培,山苦蕒有5-6片真葉時即可定植,行株距20厘米左右。定植前深翻施足基肥,一般每畝施腐熟廄肥3000公斤,碳酸氫銨80~100公斤,2米連溝,深溝高畦。苗齡4~5葉定植,秧苗健壯,株行距10~15厘米,平畦栽培。
春播露地移栽,施足腐熟廄肥,每畝施碳酸氫銨80公斤。定植后澆足定根水,如遇乾旱,以肥水促進,25~30天即可上市,畝產量1800~2000公斤。秋播7~9月正遇高溫乾旱季節,且常暴雨,移栽后應澆足活棵水,用遮陽網覆蓋5~7天,活棵后如遇陰雨天可解除遮陽網,肥水適中,有利於山苦蕒正常生長,20~30天即可上市,一般畝產量1600~1800公斤。
秋冬播10~11月在露地移栽,12月份遇寒潮侵襲,需移栽在大棚內,25~30天即可上市,畝產量1500公斤左右。定植前施足基肥,每667mz施優質廄肥5000kg,二銨40kg,尿素20kg,硫酸鉀20kg或草木灰200—300kg,作成1.5米連溝的畦。定植時澆好定植水,1周后澆足緩苗水、緩苗后配合澆水沖施提苗肥(尿素15kg),後期重施促棵肥(尿素30kg),定植緩苗后及時中耕、深鋤以利於蹲苗,促進根系發育。整個生長發育期,保持田間濕潤,土壤疏鬆。定植的管理方法同萵筍基本相同,須加強肥水管理,既要保持充足水分,又要防止過濕而造成水漬為害,同時要做好病蟲害的防治。

病蟲害

山苦蕒的病害主要是霜霉病,可用多菌靈、克露等防治,蟲害主要是
蚜蟲,可用吡蟲啉等防治,霜霉病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或58%瑞霉—錳鋅50g對水20kg和70%乙錳(己磷錳鋅)50g對水15kg交替使用、預防效果更佳:灰霉病菌核病、用50%速克靈粉劑50g兌水40-50kg噴霧,病害嚴重時,可酌情加大藥量。噴葯時間應選晴天午後3時或雨後轉晴葉面不帶露水時較好。

採集

定植后根據各種條件不同,約30~50天即可收穫,畝產量約1000-1500公斤,冬季要長一些。收穫時夏季在早上進行,冬季溫室內應在晚上進行,可用刀子在植株近地面處割收,掰掉黃葉、病葉,捆把或裝筐即可銷售。如果進行長途運輸,還要進行預冷,或在包裝箱內放入冰決(冰塊周圍容易發生凍害)。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功能
山苦蕒
山苦蕒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9-15g(鮮者60-120g);外用搗敷。脾胃虛弱者慎用。
成份
本品地上部分含一新二糖類化合物,還含苦苣菜苷(sonchuside)A、B、C、D,葡萄糖中美菊素(glucoza-luzanin)C,9-羥基葡萄糖中美菊素(macroliniside)A,假還陽參甙(crepidiaside)A及毛連菜甙(picriside)B、C。木犀草素-7-O-吡喃葡萄糖甙(cinaroside),金絲桃甙(hyperoside),蒙花甙(linarin),芹菜素(apigenin),槲皮素(quercetin),山柰酚(kaempferol)。花中分到木犀草素(luteolin),槲皮素,槲皮黃甙(quercimer-itrin),木犀草素-7-O-吡喃葡萄糖甙,木犀草素-7-O-呋喃葡萄糖甙(isocynaroside)及木犀草素-7-β-D-glucuronopyranoside。種子油中含玟鳩菊酸(vernolicacid)13.7%。葉中還含維生素(vitamin)C。
用途
除作藥用外,嫩根和葉可食用。還可作家畜飼料。山苦蕒屬中等牧草。莖葉柔嫩多汁,在青鮮時綿羊、山羊喜食。據牧民反映,它於春季對小畜有抓膘作用。牛、馬也少量採食,但乾枯后不能利用。此外,它還是養豬、養兔、養禽的良好飼料。它的營養價值也較高,據分析,在花果期含有較高的粗蛋白質和較低量的粗纖維。在各種氨基酸的含量中,以賴氨酸、蘇氨酸、纈氨酸的含量較高。100克全草中含維生素C7018毫克。

醫用價值

1、臨床上常與紅藤、苡仁、桃仁、丹皮大黃等配伍,用治腸癰急性闌尾炎);與魚腥草、桔梗、苡仁、冬瓜子蘆根等配伍,用治肺癰(肺膿瘍);
2、與銀花、連翹等配伍,用治瘡癰腫毒,同時用本品鮮草搗爛外敷。
3、配紅花、山楂等葯,治產後瘀血,腹中刺痛等症。
4、與魚腥草、桔梗、苡仁、冬瓜子、蘆根等配伍,用治肺癰(肺膿瘍);
5、配蒲公英、金銀花,用治急性結膜炎、結膜充血腫痛;配茵陳梔子等治急性黃疸性肝炎。
山苦蕒
山苦蕒
6、用於腸癰、肺癰及瘡癰腫毒。本品辛能散結,寒可泄熱。臨床上常與紅藤、苡仁、桃仁、丹皮、大黃等配伍;與銀花、連翹等配伍,用治瘡癰腫毒,同時用本品鮮草搗爛外敷。
7、用於實熱瘀滯所致的胸腹疼痛,產後瘀滯腹痛等症。敗醬草又有活血行瘀的功效,配紅花、山楂等葯,治產後瘀血,腹中刺痛等症。
臨床新作用
敗醬草為敗醬科草本植物黃花和白花敗醬的帶根全草。《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為常用的清熱解毒藥。其性味辛、苦、微寒,有清熱解毒、消癰排膿、祛瘀止痛之功。習慣用於治療腸癰(闌尾炎)、肺癰(肺膿瘍)、癰腫瘡毒和產後瘀阻腹痛等症,常用量6~15克。通過臨床驗證,本品還有許多新的功用。
治療神經衰弱
山苦蕒
山苦蕒
據報道,本品有降低神經系統興奮作用。用法:取本品300克,加水1500毫升,文火煎至250毫升。上下午各服1次,每次50毫升,晚上睡前服150毫升。7天為1個療程。一般服藥當天見效,3個療程后癥狀消失。
實驗證明,本品清熱解毒化濕、涼血化瘀排膿,有消除局部炎症,改善病變部位微循環,促進潰瘍修復的作用。用本品30~60克,配黃芪、黨參各15克,白朮10克,茯苓丹參各20克,薏苡仁30克,黃連吳茱萸各5克,木香甘草各6克,水煎服。每日1劑治療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總有效率可達93.7%。
治療輸卵管不暢所致不孕
取本品40克,加水600毫升,水煎2次,煎至300毫升,兌紅糖2湯匙,每日分2次服,可治療輸卵管不暢。若治輸卵管不通,可在辨證方葯中加入本品20~40克煎服。
制胃酸
泛酸、吐酸為脾胃及腸道疾病的常見癥狀。無論病屬寒屬熱,皆可隨方加入敗醬草15克,有良好的制酸作用。效不顯者,重用至20~30克。
治療皮膚瘙癢症
先重用本品50克配白癬皮地膚子百部蛇床子苦參各30克,加水4000毫升,煎沸20分鐘。待溫後用藥液擦洗全身,每日1次,每次20分鐘。另取本品50克,當歸20克煎水內服,每日1次。
治療帶狀皰疹
用本品15克加入應證方中煎服,日1劑。同時可每日用單味鮮品適量,搗爛,外敷患處。
治療前列腺炎、精液不液化
有報道,本品能解除前列腺局部肌肉血管痙攣,增加前列腺分泌,促進精液液化。對前列腺炎,可重用本品50克,加入相應方中煎服。對精液不液化屬濕熱下注者,可用本品30克,配丹皮、澤瀉生地黃赤芍、丹參、菟絲子女貞子車前子馬齒莧萆解、黃芪以清補結合,清熱利濕,分清泌濁。
此外,重用本品30~50克,加入應證方中,治療膽囊炎、化膿性關節炎及婦女盆腔炎等療效顯著。

食用價值

苦菜的營養價值比較高,含蛋白質、糖、食物纖維、鈣、磷、鋅、銅、鐵、錳等礦物元素,以及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胡蘿蔔素、煙酸等。此外,還含有膽鹼、酒石酸、苦味素等化學物質。
苦菜能清熱、涼血、解毒。對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急性細菌性痢疾慢性支氣管炎、口腔炎、膽囊炎以及急慢性盆腔炎等症都有一定的療效。用它外敷,還可治刀傷、燒傷、蜂螯蛇蠍咬傷與瘡癤腫痛等。
原料:苦菜500克,蒜泥10克。
製法:將苦菜去雜洗凈,入沸水鍋焯透,迅速撈出洗去苦味,擠干水切碎,放入盆中待用;將蒜泥、鹽、味精、香油和醋放在小碗中攪勻,澆在苦菜上拌勻即可。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止痢。適用於痢疾、黃疸、血淋、痔瘺、疔腫等病症。

適宜人群

宜食:營養豐富,一般人均可食用。
忌食:脾胃虛寒者不宜吃,不能與蜂蜜共食。

植物文化


各家論述

山苦蕒
山苦蕒
1.《神農本草經》:主五藏邪氣,厭谷胃痹。
2.《名醫別錄》:療腸澼,渴,熱中疾,惡瘡。耐饑寒。
3.《日華子本草》:敷蛇咬。
4.《本草衍義》:折之白乳汁出,常常點瘊子自落。
5.《滇南本草》:涼血熱,寒胃,發肚腹中諸積,利小便。
6.《本草會編》:明目,主諸痢。
7.《本草綱目》:治血淋痔瘺。
8.《醫林纂要》:瀉心解暑,去熱除煩,通乳。
9.《吳普本草》:“敗醬,似桔梗,其臭如敗豆醬。”
10.《別錄》:“敗醬,生江夏川穀。八月采根,曬乾。”
11.《唐本草》:“敗醬,不出近道,多生崗嶺間,葉似水莨及薇銜,叢生,花黃,根紫作陳醬色;其葉殊不似豨薟也。”

敗醬草歷史

菥蓂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其後歷代本草多有記載。《救荒本草》所載的"遏藍菜"和《滇南本草》所載的"甜葶子",又名“麥藍菜”,經核對其描述與附圖,與今之菥蓂一致。綜觀諸家本草,均未見有以菥蓂作敗醬藥用的記載。現時我國南方地區多以菥蓂作敗醬草藥用,可能是菥蓂的果實形狀與敗醬屬多種植物的果實相似之故。《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77年版將菥蓂作為本品的正名,別名“蘇敗醬”,以便與敗醬科敗醬相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