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菥蓂的結果 展開
  • 罌粟目十字花科植物
  • 藥物

菥蓂

罌粟目十字花科植物

菥蓂(學名:Thlaspi arvense L.)是十字花科,菥蓂屬一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60厘米,無毛;莖直立,基生葉倒卵狀長圓形,總狀花序頂生;花白色,花梗細,萼片直立,卵形,花瓣長圓狀倒卵形,頂端圓鈍或微凹。短角果倒卵形或近圓形,扁平,頂端凹入,種子倒卵形,稍扁平,黃褐色,3-4月開花,5-6月結果。

分佈於中國全國。亞洲、歐洲、非洲北部也有分佈。生在平地路旁,溝邊或村落附近。

種子油供製肥皂,也作潤滑油,還可食用;全草、嫩苗和種子均入葯,全草清熱解毒、消腫排膿;種子利肝明目;嫩苗和中益氣、利肝明目;嫩苗用水炸后,浸去酸辣味,加油鹽調食。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高9-60厘米,無毛;莖直立,不分枝或分枝,具棱。基生葉倒卵狀長圓形,長3-5厘米,寬1-1.5厘米,頂端圓鈍或急尖,基部抱莖,兩側箭形,邊緣具疏齒;葉柄長1-3厘米。
總狀花序頂生;花白色,直徑約2毫米;花梗細,長5-10毫米;萼片直立,卵形,長約2毫米,頂端圓鈍;花瓣長圓狀倒卵形,長2-4毫米,頂端圓鈍或微凹。
短角果倒卵形或近圓形,長13-16毫米,寬9-13毫米,扁平,頂端凹入,邊緣有翅寬約3毫米。種子每室2-8個,倒卵形,長約1.5毫米,稍扁平,黃褐色,有同心環狀條紋。花期3-4月,果期5-6月。
菥蓂
菥蓂

分佈範圍


分佈幾遍中國。生在平地路旁,溝邊或村落附近。亞洲、歐洲、非洲北部也有分佈。
菥蓂
菥蓂

主要價值


【功能主治】
全草:清熱解毒,利濕消腫,和中開胃。用於闌尾炎,肺膿瘍,癰癤腫毒,丹毒,子宮內膜炎,白帶,腎炎,肝硬化腹水,小兒消化不良。
種子:祛風除濕,和胃止痛。用於風濕性關節炎,腰痛,急性結膜炎,胃痛,肝炎。
①《本經》:主明目,目痛淚出,除痹,補五臟,益精光。
②《別錄》:療心腹腰痛。
③《藥性論》:治肝家積聚,眼目赤腫。
【用法用量】全草0.3~1兩,種子3~4錢。
【注意】
①《本草經集注》:得荊實、細辛良。惡乾薑、苦參
②《藥性論》:苦參為使。
【附方】
①治腎炎:菥蓂鮮全草一至二兩。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②治產後子宮內膜炎:菥蓂干全草五錢。水煎,調紅糖服。 (《福建中草藥》)
【藥理作用】
黑芥子甙本身無刺激性,一旦水解成芥子油后,刺激性很強,有殺菌作用。亦可用於痛風,以增加尿酸排泄。
醫藥
《部藏標》,《藏標》。
【僳僳葯】俄賽俄:全草治小兒消化不良,腎炎,子宮內膜炎,肝炎,肺膿瘍,關節疼痛 及癰癤腫毒;種子治目赤紅腫,風濕性關節炎,胃腹疼痛《怒江葯》。全株治小兒感冒,發燒,咳嗽《滇省志》。
【白葯】遏蘭萊:全草治腸炎,闌尾炎,肺膿瘍,癰癤腫毒,丹毒,子宮內膜炎,白帶,腎炎,小兒消化不良;種子治風濕性關節炎,腰痛,急性結膜炎,胃痛,肝炎《大理資志》。
【朝葯】(marneyi):種子主治目痛,淚出,眼赤,肝家積熱《民族葯志二》。
【蒙葯】橫格日格一額泊斯:全草或種子主治目赤腫痛,腎熱,肝熱,肺熱,腰腿痛,睾丸腫脹等《民族葯志二》。畢日嘎,衡格日格一烏布斯:種子用於風濕性關節炎,腰痛,急性結膜炎,胃痛,肝炎《蒙葯》。
【藏葯】折嘎:全草主治肺炎,目赤腫痛,瘀血腹痛;種子主治咳嗽,腎炎《民族葯志二》。寨卡:種子用於肺熱,咳嗽,腎病,淋病,消化不良,嘔吐《部藏標》。寨嘎:種子用於腎炎,小便不利,咳嗽,消化不良《藏標》。折尕哇:種子治腎炎,肺炎等病《青藏葯鑒》。折嘎:全草治肺炎,闌尾炎,目赤腫痛,瘀血腹痛,關節痛;種子治咳嗽,腎炎,淋病《藏本草》。折嘎哇:全草及種子主治培根木布病,黃水病,肺熱病,腎熱病。種子可用於食欲不振《中國藏葯》。赤嘎,折嘎帕:全株治肺炎,目赤腫痛,腹痛;種子治腎炎,咳嗽《民族葯志二》。
全草(蘇敗醬):甘,平。和中益氣,利氣,消腫,清熱解毒,利肝明目。用於小兒消化不良,水腫,肝炎,肺癰,關節痛,癰腫癤毒。種子:辛,涼。清熱解毒,明目,利尿。用於目赤紅腫,風濕關節痛,脘腹痛。

鑒別方法


性狀鑒別 全草長15-55cm。根細長圓錐形;表面灰黃色;質硬脆,易折斷,折斷面不平坦。莖圓柱形,直徑l-5mm;表面灰黃色或灰綠色,有細縱棱;質脆易折斷,折斷面中央有白色疏鬆的髓。葉多碎落。總狀花序生於整枝頂端及葉腋。短角果卵圓形而扁平,長0.8-1.5cm,寬0.5-1.3cm;表面灰黃色或灰綠色,中央略隆起,邊緣有寬翅,寬1.5-3mm,兩面中央各有1縱稜線,先端凹陷,基都有細果柄,長約1cm;假隔膜縱分成2室,每室有種子5-7粒,果實開裂后,留下一紡錘形的白色膜狀中隔。氣微,味淡。以果實完整、色黃綠者為佳。
顯微鑒別 莖橫切面:表皮為1列類方形薄壁細胞,外平周壁增厚,棱背處尤厚。皮層為5-10餘列薄壁細胞。中柱鞘纖維淺黃色,數個至十數個成群,壁微木化或非木化。韌皮部狹窄,木質部導管多角形,直徑10-55μm,淺黃色,常數個成群。維管束間為淺黃色的木化纖維所充滿,寬10-25列細胞。髓部寬闊,周圍5-10列細胞壁稍厚,木化,具圓形或長形單紋孔。

化學成份


全草含芥子油甙(glucosinolate),內有黑芥子甙(sinigrin)。

繁殖方法


播種菥蓂主要用種子繁殖,每年6月種子成熟後進行採收、陰乾,選取籽粒飽滿無病蟲害的種子裝袋並存於冰箱。來年3月下旬春播。播種前,首先整地。由於菥蓂抗早性較強,不易在低洼積水田種植;其次因菥蓂種子很小,可與沙土混合均勻播種在行距15厘米、深1.5厘米的淺溝中蓋土鎮壓。5-7天後即可出苗。

栽培技術


田間管理:當幼苗高6-8厘米時及時進行問苗和定苗,補齊缺苗並鬆土除草,4月中旬灌溉1次。並進行人畜糞追肥。若要採取幼嫩莖葉,需在花蕾未形成之前採收。這時莖葉幼嫩,營養豐富。採收種子可在6月進行。由於菥蓂是邊開花邊成熟,所以,可隨時採摘成熟的果實,晾乾后取出種子。
收穫加工:收穫后的幼嫩莖葉要及時進行處理,否則容易發生霉變,如果遇到陰天要及時烘乾,不能堆放。種子要曬乾,存放到冰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