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變態反應

消化道變態反應

消化道變態反應(gastrointestinalallergic reaction)主要表現為嘔吐、腹瀉、腹痛或便血等癥狀,其特點為檢查腸道粘液可見嗜伊紅細胞增多。雖然過敏原多為食物,但吸入或由於注射等途徑而來的過敏原也可作用於消化道,而使這些部位的粘膜發生水腫、滲出、平滑肌痙攣或出血。近年來研究認為有些消化性潰瘍病、節段性腸炎和潰瘍性結腸炎等可由於變態反應所引起。食物中常見的變應原為牛乳、雞蛋、魚類、乾果(如核桃)、種子(如芝麻、向日葵子)等

概述


孩子在出生后3~4個月,此時胃腸道粘膜透過性較強,食物特別是牛奶中的大分子蛋白質可以滲入粘膜而引發變態反應。孩子在吃奶過程中或食奶后不久突然發生腸部絞痛癥狀(尖聲哭鬧、兩腿屈曲、面色改變、腸鳴音加強),同時可排出帶泡沫或粘液稀便。多數病例還可以伴有上呼吸道粘膜充血、皮疹和肛門周圍糜爛,這就是消化道變態反應。等到孩子稍為長大以後(5~6個月),胃腸粘膜逐漸成熟,大分子蛋白質不再容易透過,癥狀逐漸緩解。也有少數孩子長大后仍出現癥狀的,不過已明顯減輕,進食牛奶等能引起過敏的食物時,可引起腹痛,以致孩子分不清原因而拒食。

病因


麥膠是穀類、麥類中的一種蛋白質,孩子在攝入食物時難免不攝入麥膠。如果孩子的小腸黏膜在接觸了麥膠以後發生過敏反應,就稱這種反應為消化道變態反應。患有消化道變態反應的孩子,在開始攝入穀類食物之後,小腸一旦接觸麥膠,小腸黏膜皺壁就會減少,黏膜變得平滑,致使小腸不能正常消化和吸收食糜中的營養物質,孩子生長所需的糖類、脂類、蛋白質、維生素、無機鹽等大量營養物質被直接排出體外。患兒會有以下一些癥狀:大便呈淺色且伴有惡腥臭味,容易看到其中含有蛋花樣的脂類物;大便次數很多,而且量大;腹部脹氣,食欲不振,情緒低落;嚴重者可見四肢纖細,臀部扁平,走路搖擺,更談不上能正常發育了。所以,如果孩子患有這種疾病而又未被及早發現,孩子的生長發育會受到嚴重影響。

應對


注意孩子的大便次數、氣味和顏色。如果大便頻繁且伴有惡臭,應當儘早帶孩子去醫院確診。
如果孩子已經確診是患有消化道變態反應的疾病,家長要從醫生和書本上更多地學習有關的常識,購買食品時要搞清楚哪些食品含有麥膠。注意從此只能給孩子食用像大米、燕麥等不含麥膠的食物。同時,為了不給孩子在精神上背上患病的包袱,全家人最好和孩子吃同樣的食物。
在沒有經過醫生確診的情況下,不要擅自限制孩子吃含有麥膠的食物。因為這樣做會減少孩子對蛋白質的攝入,對孩子的健康成長也不利。

癥狀


小兒厭食症在小兒時期很常見,主要的癥狀有嘔吐、食欲不振、腹瀉、便秘、腹脹、腹痛和便血等。這些癥狀不僅反映消化道的功能性或器質性疾病,且常出現在其他系統的疾病時,尤其多見於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或精神障礙及多種感染性疾病時。因此必須詳細詢問有關病史,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對其原發疾病進行正確的診斷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