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鎮壩子村位於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華山鎮境內,是著名五音戲表演藝術家鄧洪山出生的地方。
鄧洪山(1905-1996),出生於梨園世家,四代從藝,他父親鄧九星工花臉,他大哥鄧洪順(藝名一口紅)工小生,二哥鄧洪俊(藝名一聲雷)工花臉,都是當時有名的五音戲演員。
鄧洪山在家庭熏陶下,7歲時學會《安安送米》《狐狸精鬧書房》,8歲時與父親合演《
擋馬》。到9歲時已小有名氣,人稱“七歲紅”。14歲時人送藝名“鮮櫻桃”。16歲時在章丘縣大溝崖村演出,發現同台演出的
東路梆子名藝人韓振鐸(藝名咬斷弦)表演的婦女們日常生活中的剜菜、穿針、引線、插花等動作是那樣的真實、生動,美妙、自如。后正式拜師韓振鐸。一生成功地塑造了《
王二姐思夫》中的王月英、《彩樓配》中的劉瑞蓮、《
王小趕腳》中的二姑娘、《親家婆頂嘴》中的鄉里媽媽等眾多年齡懸殊、性格各異的婦女形象。
1930年代初,鄧洪山和明洪鈞二人搭檔,珠聯璧合,組成了五音戲班——鄧明社,在濟南的風順、遊藝園、藝樂等戲院,前後演出達30多年。其間還曾到淄博、天津、北京等地演出,受到熱烈歡迎,並得到京劇藝術家
梅蘭芳、
程硯秋讚賞。1935年10月,鄧洪山帶領馬蘭亭(司鼓)、李祥(打鑼)和兩個侄子到上海百代公司錄製了6張唱片(七齣戲)。百代公司贈送了一面題有“五音泰斗”的錦旗。鄧洪山由上海返回濟南后,就把這面錦旗掛在劇場里。後來觀眾就把五人班(周姑子戲)改稱五音戲。從此五音戲才正式定名。
鄧洪山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勇於創新。1950年以前,他改編創作了大型連台本戲《五鳳嶺》等25出;后又改編、整理出版了《王小趕腳》《換魂記》等10餘出優秀劇目。他廣采博收姊妹劇種音樂的精華,豐富發展了五音戲的音樂,加強了五音戲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從1930年代始,他錄製唱片十餘張,不少劇目被各級電台、電視台錄音錄像播放。鄧洪山先後三次率領五音劇團晉京演出,博得中央領導和首都文藝界高度評價。他先後在省內外收徒30多人,山東省
呂劇著名演員
林建華、錢玉玲,五音戲青年演員霍俊萍等都在他的精心培養下,技藝不斷進步。霍俊萍曾榮獲全國戲曲第五屆“梅花獎”。
壩子村
壩子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