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日菊

菊科非洲菊屬植物

千日菊,菊科,(英文名:Barberton daisy),別名為燈盞花非洲菊、太陽花、猩猩菊、日頭花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頂生花序,花色分別有紅色、白色、黃色、橙色、紫色等。繁殖用播種或分株法,原產地為南非,主產南非,少數分佈在亞洲。商業生產在台灣、廣東也有。非洲菊的品種可分為三個類別:窄花瓣型、寬花瓣型和重瓣型。其花朵碩大,花枝挺拔,花色艷麗,水插時間長,切花率高,瓶插時間可達15~20天,栽培省工省時,為世界著名十大切花之一。也可布置花壇、花徑,或溫室盆栽作為廳堂、會場等裝飾擺放。

形態特徵


非洲菊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同屬植物約45種。喜冬暖夏涼、空氣流通、陽光充足的環境,不耐寒,忌炎熱。喜五彩多姿的千日菊(5張)肥沃疏鬆、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沙質壤土,忌粘重土壤,宜微酸性土壤,生長最適pH為6.0~7.0。生長適溫20~25℃,冬季適溫12~15℃,低於10℃時則停止生長,屬半耐寒性花卉,可忍受短期的0℃低溫。株高30~45cm,葉基生,葉柄長,葉片長圓狀匙形,羽狀淺裂或深裂。頭狀花序單生,高出葉面20~40cm,花徑10~12cm,總苞盤狀,鐘形,舌狀花瓣l~2或多輪呈重瓣狀,花色有大紅、橙紅、淡紅、黃色等。通常四季有花,以春秋兩季最盛。
千日菊的植株高度約20-40公分,可匍匐60-70公分,葉對生,呈卵狀披針形或卵形,在全日照下葉片為褐綠色。花為頭狀花序,花梗長約2-5公分,小花聚集像橄欖形的黃色果實,長約2.5公分,頂端有暗紅色的圓斑,故又有斑花菊之稱。分枝性很好,開花時,在陽光下如同一顆顆金黃色的鈕扣,因此也有金鈕扣的別名。
多年生、被毛草本。根狀莖短,為殘存的葉柄所圍裹,具較粗的鬚根。葉基生,蓮座狀,葉片長橢圓形至長圓形,長10-14厘米,寬5-6厘米,頂端短尖或略鈍,基部漸狹,邊緣不規則羽狀淺裂或深裂,上面無毛,下面被短柔毛,老時脫毛;中脈兩面均凸起,下面粗而尤著,側脈5-7對,離緣彎拱連接,網脈略明顯;葉柄長7-15厘米,具粗縱棱,多少被毛。花葶單生,或稀有數個叢生,長25-60厘米,無苞葉,被毛,毛於頂部最稠密,頭狀花序單生於花葶之頂,於花期舌瓣展開時直徑6-10厘米;總苞鐘形,約與兩性花等長,直徑可達2厘米;總苞片2層,外層線形或鑽形,頂端尖,長8-10毫米,寬約1-1.5毫米,背面被柔毛,內層長圓狀披針形,頂端尾尖。長10-14毫米,寬約2毫米,邊緣干膜質,背脊上被疏柔毛;花托扁平,裸露,蜂窩狀,直徑6-8毫米;外圍雌花2層,外層花冠舌狀,舌片淡紅色至紫紅色,或白色及黃色,長圓形,長2.5-3.5厘米,寬2-4毫米,頂端具3齒,內2裂絲狀,捲曲,長4-5毫米,花冠管短,長約為舌片的1/8,退化雄蕊絲狀,長3-4毫米,伸出於花冠管之外;內層雌花比兩性花纖細,管狀二唇形,長6-7毫米,二唇等長,外唇具3細齒或有時為2齒和1裂片,內唇2深裂,裂片線形,長約4毫米,捲曲,退化雄蕊4-5枚,線形或絲狀,藏於花冠管內;中央兩性花多數,管狀二唇形,長8-9毫米,外唇大,具3齒,內唇2深裂,裂片通常寬,捲曲;花藥長約4毫米,具長尖的尾部;雌花和兩性花的花柱分枝均短,頂端鈍,長不足1毫米。瘦果圓柱形,長4-5毫米,密被白色短柔毛。冠毛略粗糙,鮮時污白色,干時帶淺褐色,長6-7毫米,基部聯合。花期11月至翌年4月。 

生長環境


非洲菊喜冬暖夏涼、空氣流通、陽光充足的環境,不耐寒,忌炎熱。生長適溫20℃~25℃,冬季適溫12℃~15℃,低於10℃時則停止生長,屬半耐寒性花卉,可忍受短期的0℃低溫。在華南地區可作露地宿根花卉栽培;華東地區須覆蓋越冬或在溫室進行切花促成栽培。喜肥沃疏鬆、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沙質壤土,忌粘重土壤,宜微酸性土壤,在中性和微酸性土壤中也能生長,但在鹼性土中徠,葉片易產生缺癥狀 。

分佈範圍


非洲菊原產南非。主產南非,少數分佈在亞洲。 隨著國內溫室技術的進步及國外新型溫室技術的引進,在我國的栽培量也明顯增加,華南、華東、華中等地區皆有栽培。
千日菊
千日菊

主要價值


非洲菊其花朵碩大。也常用來裝飾門庭,廳室,其切花用於瓶插、插花,點綴案頭、櫥窗、客廳。以粉紅非洲菊為主花,配上石斛、絲石竹、蘭花葉,色調淡雅,情趣甚濃。如用紅色非洲菊為主花,配上腎蕨、棕竹葉和干枝、染色核桃,進行掛壁裝飾,可產生較強的裝飾效果。我國各地庭園常見栽培,多為盆栽。

花色品種


非洲菊的品種可分為三個類別:窄花瓣型、寬花瓣型和重瓣型。
常見的有瑪林:黃花重瓣;黛爾非:白花寬瓣;海力斯:朱紅花寬瓣;卡門:深玫紅花寬瓣;吉蒂:玫紅花瓣、黑心 。

栽培技術


土壤準備

1、土壤耕作和基肥:種植前深耕一次(30-40cm),將化肥和廄肥(每畝施腐熟廄肥2000kg,5m3腐殖土,過磷酸鈣65kg,複合肥50kg)施入土壤后深翻(15-25cm)。
2、理 墒:附近開70-100cm深的排水溝(根據水位高低而定),起45cm的高畦,畦寬1.0m,溝寬40cm。
3、土壤消毒:採用 甲醛消毒和維博畝等化學藥品(暫定)消毒,以40%工業甲醛消毒為例:稀釋濃度為1%,均勻噴灑土壤,噴灑后迅速蓋好塑料薄膜密閉悶熏,2-3天後揭膜,風乾土壤兩周后淋水沖洗,再過兩周後方可定植。不同的消毒藥品根據使用說明和試驗決定。第一次種植的土壤不必消毒。 種苗選擇及定植。

種苗選擇

選擇苗高11-15cm、4-5片真葉的種苗定植。優質種苗標準: 種苗健壯,葉片油綠,根系發達、鬚根多、色白,葉片無病斑、蟲咬傷缺口和機械損傷。
千日菊
千日菊

定植

1、定植時間:周年均可定植,但從生產及銷售的角度考慮,4-6月份為較理想。
2、定植方式:每畦種3行,中行與邊行交錯定植,株距30cm,每平方米定植9-10株,每棚可栽種1100餘株。
3、定植方法:種植前2-3天,給土壤澆透水;種植時間在陰天或晴天的早晨和傍晚進行;栽種時要深穴淺植,根頸部位露於土表1-1.5cm,否則,植株易感染真菌病害,如果植株栽得太淺,採花時易拉松或拉出植株;栽完后及時澆透水。

栽培管理

1、小苗期的管理:定植後用70%的遮陽網遮光7-10天,待苗成活后再逐漸增加光照;通過側膜和頂膜的開啟和關閉來調節晝夜溫度,晝溫保持在22-25℃,夜溫20-22℃,持續1個月;這個時期用噴淋澆水,澆水時間在早晨為好。在植株旁控一個小洞,來指示土壤的濕度,水分不宜過乾和過濕,澆水頻率5天一次,但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要根據土壤結構、天氣狀況等具體來定;每天逐株檢查,及時剔除帶病植株,補上健壯小苗。
2、成苗期的管理:種植后1個月左右,非洲菊就進入旺盛生長期,光照過強時需適當遮蔭;溫度調為夜間14-16℃,白天18—25℃為最低溫度;每隔1周用0.1%的複合肥(N:P:K為15:15:15)澆1次,每2周用0.1%的磷酸二氫鉀噴施1次葉面肥;噴施廣譜殺菌劑,如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2-3次防病。
3、花期的管理:3-4個月左右即進入花期。每隔1周施用N:P:K=12:12:17的複合肥1次。採用葉面噴施微肥,一般25天1次,每次用0.1-0.2% Ca(NO3)2.4H2O,0.1-0.2%的螯合鐵加0.1-0.2%的硼砂加5-10ppm的鉬酸鈉進行葉面交替噴施;澆水採用滴灌,澆水原則是“不幹不澆,澆則澆透”,切忌不要從葉叢中澆水。棚內相對濕度保持在80%-85%;及時拔草,清除病葉、枯葉,拔出病株並用生石灰進行植穴的土壤消毒;夏季花期,要注意遮陽及通風降溫,冬季花期,注意保溫及加溫,尤其應防止晝夜溫差太大,以減少畸形花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