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埠村

浙江省象山縣曉塘鄉下轄村

黃埠村,村名,我國行政區劃中有多個。比如廣西恭城瑤族自治縣平安鄉黃埠村、山東省濰坊市寒亭區朱里鎮黃埠村等,但比較有特色的是浙江省象山縣曉塘鄉黃埠村,因其歷史悠久、建築古樸而被批准為寧波市第一批歷史文化名村。

地理環境


黃埠村位於象山縣曉塘鄉東部,位於東經121.89′北緯29.22′,東鄰石浦鎮

歷史沿革


村莊相傳,元末大將潘均耀遷居於此,如今歷經22代。古風流韻,數百年世代相承的文脈在村中留下了許多彌足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其中尤以14座明清古建築為著。
登高而望,古村整體略呈方形,北高南低,村道三縱三橫,數百年來格局未變。建於清初的高柴門和清中期的三三堂佔據村中,北有上新屋、三戒堂,南有下柴門,東有潘季房、小柴門等十餘座潘氏大院落,西有潘氏宗祠、圓峰廟。這些古宅均屬清早期閩南建築風格,在寧波的古村落中可謂獨樹一幟。背靠雙峰山,面臨九龍港,與漁港石浦一嶺相隔的象山曉塘鄉黃埠村是寧波市首批、浙江省第五批歷史文化名村。
黃埠村
黃埠村

旅遊


風景名勝

黃埠村的古宅,可用雕樑畫棟來形容。隨意走進一處,都可見到集木、石、磚三雕一體的精深功夫,裝飾或簡練精巧,或繁複華麗。如斗拱、攔額、窗欞、影壁、匾額上無不點綴著雕品,就連柱礎階石和小門墩,都有匠心獨運的裝飾。那些琳琅滿目的浮雕人物、鳥獸、花草,更是巧奪天工,讓《龍鳳呈祥》《百鳥朝鳳》等傳統裝飾題材得到升華,而體現民俗的《十藤結》等雕刻,構圖十分精巧。

主要看點

三戒堂
1.三戒堂。三戒堂是黃埠村最好的古建築,佔地2000平方米,為國學生按察知政潘必金建於1756年(清乾隆21年),至2021年已有260餘年的歷史。三戒堂內各種神態各異的精細木雕,如百鳥圖、鹿、鳳采牡丹等,是當年東陽木雕中的精品,中堂棟樑上曾經懸過聖旨箱,喻示著家族曾有的輝煌。
古老民居“三三堂”
2.三三堂、高上房等古宅。黃埠村保存完好的古建築尚有7處,除三戒堂外,三三堂也是村裡保存最好的古建築之一。注重修飾是黃埠村古建築的一大特色。在古建築的各個部位,磚、木、石雕的精深功夫,在浙東堪稱一絕。凡所到之處,如斗拱、雀替、欄額、門楣、影壁、窗欞上,都能看到精緻的雕刻。
3.小柴門的由來——明代進士民衢太公子效雷,生四子,后立為四房。大房居黃埠原小柴門道地(明代建築),因柴門小而得名。其子孫發跡,原地重建大柴門樓房,因屋地選在龍虎山之間,不料陰陽先生擇地時說“它是寶地,唯恐樓房阻及龍虎,怕有回綠之災”,故此將樓房料改用平房閣樓四合院,佔地三畝,前、中、后三個道地,東西有廂房,建築勾心鬥角,內外大柴門三座。東有釀酒樓,自柴門口至內堂深達45米,至2021年近280年歷史。小柴門民間傳說中長工龍之發生地,明萬曆年間,東海一蛟,要進修成龍,須得蟾。蛟騰雲俯視,黃埠蟾光衝天。便化長工,上門求業,自稱不要工錢,潘姓屋主允之,是年天旱,龍工(即長工龍)為屋主抗旱,用汗水灌田,田水滿也,美譽黃埠村。有日龍工將缸水盈滿,在缸上跳洗,龍身出現。水聲被屋姑所聞,窺之,一條長龍,缸面跳躍。不覺驚訝倒地,從而揭出長工秘密。龍無法化身,沖酒房而出,沿溪江而去,屋主送至大塘港,喊九十九次:“長工去呀!”每次龍回頭還禮,成了九十九灣,稱謂九龍港。龍常思黃埠親植楊梅,每年回黃埠吃親種楊梅,2002年進卧龍潭坑飲水庫壩上,伴隨著青龍和蟾,守衛水庫,為村人造福,還想念故居與蟾址,故兩目炯炯。現龍潭坑龍潭處尚留有楊梅古樹一株,屹立岩縫,古木逢春,年年結果是龍之美食,此一奇觀也。

特色項目與活動

依託美麗鄉村建設,黃埠村又深度挖掘古宅、古迹、古景、古道等特色旅遊元素,著力打造舊村核心板塊,重現“青磚、小瓦、石板路、馬頭牆”的古村落風貌和人文風情。在曉塘鄉規劃中,該村將依託歷史文化資源和靠近石浦的區位優勢,以發展古村旅遊為主,兼休閑度假功能。

獲得榮譽

除歷史文化名村外,黃埠村先後獲得了市級特色村、市級全面小康建設示範村、市文明村、市文化村等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