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取管州

議取管州

崔義先的“議取管州”方略就代表了烏鵲澤的一種主流思潮。這是第一次“議取管州”的爭論,由於接到魯國方面消息而暫時擱置了這個爭論。 “征東”之所以沒有作為後來競爭過“北窺”,也就是“議取管州”。

釋義


議取管州,是成剛小說《再扶漢室》中一個極為重要的戰略步驟,它不僅關係到整部小說的一個布局,也關係到古代中國戰爭地理的有關問題。在小說第二十五章中簡至光剛剛遭到齊國的一系列打擊和失敗才來到烏鵲澤,當然他的心裡是充滿了要復仇的情結,而烏鵲澤的主要領導者則是從大局來考慮問題的。崔義先的“議取管州”方略就代表了烏鵲澤的一種主流思潮。這是一種很正確的對當時形勢的一種判斷。“議取管州”不僅是駁斥了以簡至光為代表的很多原來舊軍閥代表的一種復仇心理,而且還提出了“再扶漢室”的最新的鬥爭樣式。“議取管州”中最為核心的環節則是管州的地理位置“冠燕履趙”。這與後來趙鴻為李封在豹山提出的“吞秦望蜀”的戰略方針,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這是兩個不同的地理概念的相同思維的戰略。

軍事觀點


議取管州,是小說《再扶漢室》中有關戰略方向的一個議題,涉及到的章節為第25、35章,是《再扶漢室》對古代軍事地理的一個綜合性辯證觀點的體系。
小說第25章,齊王簡至光遭到第四次淄水之戰、第五次歷下之戰失敗,投奔到烏鵲澤。他所代表的是“征東”,而崔義先所代表的是“北窺”。這是存在在根本的方向性的差異。這是第一次“議取管州”的爭論,由於接到魯國方面消息而暫時擱置了這個爭論。直到小說第35章才重新開啟了第二次“議取管州”。從小說第25~35章這段間隔主要描寫了對三晉士吉光、廣陵李封的經歷。
按照地理坐標來看的話,應該是存在著奪取天下有: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為什麼對“征東”、“北窺”是特別的提出。因為小說《再扶漢室》避開對關中地區的詳細描寫,僅僅在第31章神都武會闡述了“速棄河朔,襲取蒲坂,閉守封陵、龍門二津,一路跨河取同州,一路入崤取華州,吞秦望蜀,可以發跡"這是《再扶漢室》不多的描寫關中的片段。小說人物李封否決了這個建議,其實也就是等於小說放棄了這個方向的進一步闡述。之所以放棄這個闡述,原因就在於三晉描寫士吉光,一步步推移到魯國方向,也就是從西北慢慢轉移到東南。所以也就放棄“西”這個方向。“南”這個方向,是由於小說《再扶漢室》確立的晉冀魯豫描寫的中心所決定,其實在“局陽起義”、“睢陽拜將”這些章節中也能找到放棄“南”的理由。
“征東”之所以沒有作為後來競爭過“北窺”,也就是“議取管州”。主要原因就在於:第一,當時磐朝政治中心在神都練陽,“議取管州”可以直接進攻磐朝的政治中心地帶;第二,小說所確立的地方諸侯實力派當中最強勢的應該是管州刺史鄭新,這個強勢不單單是指軍事實力上,而是指在個人品行上,管州刺史鄭新陷害汴州刺史唐觀、打壓崔義先,進剿烏鵲澤,和農民戰爭結下的仇恨是最深的。所以“議取管州”是一種將重點矛盾突出的描寫手法

原文


崔義先出曰:“元炬之言不然。將軍新敗,磐國軍勢正盛,強使伐齊,必然無功。不如就近襲取管城以為基本,管州冠燕履趙,十陳一鄭,被山帶河,緊要之所。若據之,可席捲中原,北窺神器。刺史鄭新暴法虐民,構陷忠良,人皆思退,若聚義兵討管州,民必縛鄭新來降。”(小說《再扶漢室》第25章 魯國大戰)
烏鵲澤諸將齊集吞射堂,共議取管州之計。崔義先出班曰:“漢之神器傾覆有年,當發光武之功,傳檄揮師以定天下。臣嘗陳言,管州錢糧豐足,鄭新、雷印無道,取之必順民心。且管州地有建瓴之勢,吞併中原必藉此利。”(小說《再扶漢室》第35章 酒樓斬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