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青
崑曲表演藝術家
張繼青,女,1939年1月3日出生,漢族,江蘇蘇州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崑曲代表性傳承人,江蘇省演藝集團崑劇院名譽院長,國家一級演員。
人物關係
張繼青生活照
張繼青出身於蘇灘藝人世家,髫齡即隨母學藝並登台,1952年參加民鋒蘇劇團(后改為江蘇省蘇崑劇團),學蘇劇和崑劇,得崑曲前輩全福班老藝人尤彩雲、曾長生的教授,在傳統技藝上打下了良好的基礎,1956年後又得俞振飛、沈傳芷、姚傳薌、俞錫侯等名家的指授,1960年畢業於江蘇蘇州崑曲繼字科班。她先後擔任江蘇省蘇崑劇團演員,江蘇省演藝集團崑劇院副院長、名譽院長,中國劇協第三、四屆理事,1979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是第五、六、七、八屆全國人大代表。
張繼青是建國后培養成長的第一批崑劇繼承者中間的傑出代表之一,1984年獲第一屆戲劇梅花獎。她戲路寬廣,正旦、五旦、六旦均佳。所扮演《朱買臣休妻》的崔氏、《牡丹亭》的杜麗娘、《漁家樂》的鄔飛霞、《長生殿》的楊玉環、《白蛇傳》的白素貞、《竇娥冤》的竇娥、《關漢卿》的朱廉秀、《蝴蝶夢》的田氏、《躍鯉記-蘆林》的龐氏、《慈悲願-認子》的殷氏等一系列人物形象,都受到了廣泛的好評。
其中尤以“張三夢”:《爛柯山-痴夢》《牡丹亭-驚夢》《牡丹亭-尋夢》著稱。她的表演含蓄蘊藉,唱腔剛柔相濟,韻味雋永,吐字歸音,圓潤可賞,是公認的中國崑曲藝術表演大家。
從上世紀八十年開始,她將崑曲帶向全世界,多次應邀赴義大利、德國、日本、法國、西班牙、美國、紐西蘭等國和港台等地區訪問、講學、示範、展演,促進了中外文化交流,無不受到熱烈歡迎和極高的讚譽,獲得國內外專家、觀眾的高度評價。
張繼青演出照片
在風聲鶴唳的年代,童年的小繼青跟著家人四處飄零,投親靠友,衣食溫飽是最大的企盼。7歲前,家裡人都喚她乳名“小毛頭”,直到要上學堂報名,才請有學問的朋友正式取名“憶青”,有記住“衣胞之地”烏青鎮的意思。後來,她成為新中國成立后培養的第一代崑劇演員,稱作“繼”字輩,改名“繼青”。
張繼青的祖父是“蘇灘”(蘇州灘簧,崑劇的姐妹藝術形式)藝人,一家人曾組成“張家班”,跑碼頭賣藝為生。小繼青也因此受到耳濡目染,但真正學習戲曲是從14歲開始。1952年,張繼青前去照顧在上海民鋒蘇劇團的姑媽。作為小家屬,她先是在劇團幫忙打雜,後來慢慢跟著學唱,跑跑丫鬟、媒婆、小花臉等小角色。“就是幫忙做點事,給我一點零用錢。”張繼青笑著說。此前,家裡為她的生計發愁,曾打算賣了寫字檯,給她買個做麻繩的機器以維生。不曾料想,投靠姑媽,無意中開啟了她的藝術人生。
一生謙和恬淡。少女時代的她,只覺自己是只“醜小鴨”:相貌平平,文化不高,衣著簡樸,不善辭令。她未曾有過遠大抱負,更沒想過要成“角兒”。“主要就是解決一個吃飯問題。”張繼青輕鬆地說,“說實話,當時沒有什麼文化,書只念到四年級。老師跟我講戲曲理論,講斯坦尼,講人物內心,有的聽得似懂非懂,許多道理是後來才漸漸悟道。開始就是模仿,老先生都有一套規定的程式。熟能生巧,慢慢地越練越好,自己的感覺有了,也找到‘范兒’了。”
張繼青不認為自己有所謂的“天賦”,但她確實從一開始就是同伴中的佼佼者。她也從未正式拜過師,但幸運地先後得到尤彩雲、沈傳芷、姚傳薌、俞錫侯等數十位名師的指導。1953年,為了扶持地方戲劇,蘇州市文聯把民營的上海民鋒蘇劇團接到蘇州,改名為江蘇省蘇崑劇團。在這裡,張繼青邊唱邊學,博採眾家之長,對戲劇表演的理解逐步提升,漸漸成長為劇團新生代當家小花旦。
張繼青劇照張繼青的現代崑曲表演藝術真正大放異彩,是在1978年改革開放后。那時,她已經四十多歲了。“老師給了我兩碗飯,一是姚傳薌先生的《牡丹亭》,另一個是沈傳芷先生的《朱買臣休妻》。”她半開玩笑地比喻道。這兩部戲是張繼青的代表作,都繼承弘揚了“傳”字輩老先生一脈相承的正宗、正統的崑曲格調,也有她自己的創新,奠定了她在崑曲旦角中當之無愧的“頭牌”地位。其中,尤以《驚夢》《尋夢》《痴夢》三折的出色表演而飲譽海內外,故她又有“張三夢”之譽。
明代劇作家湯顯祖的作品《牡丹亭》被盛讚為中國古典戲曲中的“國色天香、花中之後”。劇中講述了少女杜麗娘因夢生情,因情而痴,因痴而亡,最後又因愛而復生的故事,充滿浪漫主義色彩,文辭精麗。“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張繼青扮演的杜麗娘,鶯啼婉轉,水袖飄曳,“如晴雲出岫,如溪回曲澗”,餘音繞梁而又意韻無窮,把崑曲的唯美、細膩、靈動和古代大家閨秀的優雅、端莊、秀麗表現得淋漓盡致。不少觀眾感嘆道,“看了她的表演,才知道崑曲之美”,“聽了她的唱,再聽不得別人的了。”
現代崑劇《朱買臣休妻》由清人傳奇《爛柯山》改編而成,最早源自元雜劇《漁樵記》。該劇講述的是,年近半百的東漢寒儒朱買臣,功名未就,艱苦廝守二十年的妻子崔氏終不耐貧寒,逼休改嫁,后得知朱買臣中舉衣錦榮歸,愧悔不已,在夢中痴望破鏡重圓,然而覆水難收,最終崔氏神情恍惚中投水自盡。在過去的一般表演中,常把崔氏塑造為愛慕虛榮的庸俗婦人,可氣卻不可愛。在這齣戲中,張繼青深入把握人物的內心世界,以既強烈又含蓄、既誇張又單純天真的表演,把崔氏這個“反派”角色的淺見短識背後的單純和內心矛盾刻畫得恰如其分。讓人感到,她的市井虛榮雖可恨,但她的悲劇性格在特殊時代背景下卻也合情合理,令人悲憫。在封建時代,女子沒有獨立人格,她的全部生活理想都仰望和依靠在男人身上,她希望改變命運,卻又無能為力。就連一向要求嚴格的沈傳芷老師,也不止一次說:“這齣戲,過去是一般演演的,現在被張繼青唱出來了。”拿捏分寸,弛張有度,一切為劇情和反映人物內心服務,而不炫耀技巧,是張繼青崑曲表演藝術的特點。戲劇評論家馮牧說:“我還沒有看到有哪一個演員把人物性格表演得像她這樣既清楚,又含蓄、蘊藉;既豐富,又單純;既非常嚴謹,把崑曲許多高難度的程式運用得十分準確,又非常自由。”
她被譽為世界第一流女演員之一;
她的表演是觸發白先勇打造青春版《牡丹亭》的靈感之一;
她是第一個打破藩籬、進入東京能樂堂的他國女演員;
她在西柏林海拉爾劇場謝幕多達15次;
她在肯尼迪藝術中心獲得“華人藝術家終身成就獎”;
她的崑曲清音唱遍美國、德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日本
張繼青是建國后培養成長的第一批崑劇繼承者中間的傑出代表之一,先後師承沈傳芷、姚傳薌、俞錫侯等崑曲表演名家,專工南昆旦角。代表作有《牡丹亭-驚夢》《牡丹亭-尋夢》《爛柯山-痴夢》等,人稱“張三夢”,其表演細膩,唱腔優雅,被譽為崑曲皇后,旦角祭酒,是公認的中國崑曲藝術表演大家。
張繼青從14歲開始學習戲曲表演,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崑曲事業。
1960年獲得全國文教群英會先進工作者稱號;1980年獲得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1984年首屆梅花獎榜首;1986年獲得法國維洛班爾市榮譽市民稱號;1991年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1993年獲得日本山本安英基金獎;200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文化部授予“長期潛心崑劇事業成績卓著藝術家”稱號;2004年被台北國際崑曲研討會授予“崑曲祭酒”榮譽稱號;2006年獲得美國紐約華人表演藝術終身成就獎;2013年江蘇省人民政府頒發“紫金文化榮譽獎章”。張繼青以優異的成績和樸實無華的作風,成為了一名中國崑曲藝術表演大家,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崑曲的發展及傳承,作為終身奮鬥的目標和努力的方向,把一生都獻給了崑曲,為崑曲藝術事業繁榮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文化傳承
在中國現存的三百多戲曲劇種中,崑曲最為悠久,被譽為“百戲之祖”。在現代文明的進程中,崑曲與其它古老的文化樣式一樣承受著通俗文化的衝擊。然而張繼青,自覺擔負起保護文化的民族特色、探索傳統文化存活發展之路的重任,不斷增強崑曲藝術工作者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對歷代大量崑曲資料、文獻的搶救、保護和整理,有著敬業精神和奉獻精神。特別是通過對經典摺子戲的音像錄製,記錄和保存了自己積累的舞台表演藝術精華。還有兩本專著探討,包括丁修詢著的《笛情夢邊:張繼青的藝術生活》(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1991)及中國崑劇研究會編的《張繼青表演藝術》(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3),她充分發揮崑曲表演藝術的特色,為戲劇界提供了珍貴的學習研究資料,為崑曲的傳承做了大量的工作。
人才培養
張繼青原名憶青,一字之改,含意很深。“繼”字是她專攻崑劇后與繼字輩同學一起改的,意味著將崑劇事業繼承下來,革新發展,永傳下去。張繼青致力於崑曲的傳承、推廣,積極投入到青年演員傳、幫、帶的工作,曾親身傳授指導過許多崑曲後輩,當中包括蘇州崑劇院的王芳、陶紅珍、顧衛英、沈豐英、劉煜,江蘇省演藝集團崑劇院的徐雲秀、孔愛萍、單雯等一批南昆旦角接班人。
2003年,在台灣白先勇先生的敦請下,張繼青答應擔任青春版《牡丹亭》的藝術指導。青春版《牡丹亭》既是年輕人演給年輕人看的戲,也需要崑曲表演藝術中正宗、正統、正派的格調,這是白先勇在策劃青春版《牡丹亭》時的指導思想,因此白先勇先生堅持要求蘇崑的學生一定要依梨園行舊規拜師,於是,該劇遴選的主要旦角演員沈豐英、陶紅珍、顧衛英等三人均拜張繼青為師,劇中小生柳夢梅的扮演者俞玖林也拜師於著名崑曲小生汪世瑜門下。
2007年2月,江蘇省文化廳希望張老師在南京也選定一名正式弟子,張繼青想一想說:“那就單雯吧,這孩子不錯。”就這樣,18歲的單雯成了張老師的學生。2007年2月7日和2012年6月30日,張繼青分別在江蘇省文化廳和文化部國家崑劇藝術搶救、保護和扶持工程辦公室的安排下,兩次接受了沈豐英和單雯的正式拜師儀式。
2015年10月13日,在國家崑劇藝術搶救、保護和扶持工程辦公室主辦的第三屆“名家傳戲—當代崑曲名家收徒傳藝工程”中,顧衛英、沈國芳和劉煜也向張繼青行了正式拜師禮。
2016年10月18日,江蘇省劇協主辦的“一脈相承——張繼青傳承專場”在江蘇省文聯小劇場上演,虛歲已79的張繼青代表作“驚夢”“尋夢”“痴夢”分別由來自南京、蘇州、北京的三位著名弟子單雯、沈豐英、顧衛英表演。
2018年10月,“紫金文化藝術節”在南京舉行,八十高齡的張繼青攜弟子單雯同台演唱《牡丹亭-遊園》當中的皂羅袍一曲,這是張繼青告別戲曲舞台前的最後一次登台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