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歲現象

59歲現象

“59歲現象”大量存在於人們的社會生活中,而且涉及的領域十分廣泛,主要有政治、經濟、以及娛樂。現已逐步蔓延為“新59歲現象”,即“戀崗症”;以及年輕化,即一些較年輕的領導幹部濫用或私用手中的權力為自己牟利。

“59歲現象”大量存在於人們的社會生活中,在政治、經濟、娛樂等青春飯領域較為明顯。

表現


政治領域

在政治領域裡的“59歲現象”又稱“最後撈一把”現象,是指領導幹部在即將離退休前夕,認為“有權不用,過期作廢”,大肆貪污受賄的現象。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主要基於以下三種心態的作祟:首先,存在著“權力即是金錢”的心理;其次,“有權不用,過期作廢”;再次,一層僥倖心理。即:只要屁股擦乾淨,退休后就基本上不會出事。
2014年《法治藍皮書》指出,2013年我國完善和創新反腐敗制度成效明顯。根據中紀委公開的2013年查處的案件情況,藍皮書指出,當前腐敗案件呈現的一大特點和規律是“59歲現象”依然顯著。

經濟領域

經濟領域的“59歲現象”則主要是描述一些國有企業企業家甚至非常優秀的企業家在退休前一反幾十年守法努力工作的常態,為自己大謀私利,侵吞國有資產的現象。
出現的原因,從表面上看,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企業家腐化變質,退休前利用職權大撈一把。但實質上是由現階段國有企業企業家控制權機制的特點決定的。企業家控制權機制是以“繼續工作權”或“更大的繼續工作權”作為對企業家“努力工作”的回報,而“控制權回報”可以滿足自我實現的需要,權力需要和享受職位消費,給企業家帶來正規報酬激勵以外的物質利益滿足等。
在國有企業中,由於“內部人控制”問題,企業家的控制權幾乎是很少受到約束的,“控制權回報”給企業家的滿足是巨大的和全方位的。然而,這種巨大的全方位的需要滿足是和控制權完全“綁”在一起,只要擁有控制權,就可直接利用職位滿足各種物質,精神需要,“一旦擁有(控制權),無所不有”;與之相對應,如果失去控制權,各種需要滿足頃刻化為烏有,“一旦失去(控制權),一無所有”。因此,退休前後企業家需要滿足程度的巨大反差使得企業家在失去控制權之前鋌而走險,大量侵吞國有資產。

娛樂領域

而在娛樂領域的則主要集中在綠蔭場上,即由於贊助商的撤離、年齡老化等因素導致的教練、球員失業或者減薪、降級等,使得球員、教練的思想迅速成為59歲的思想。

解決方法


個體

○由於個性與價值觀比較穩定,而且對一個人的行為起著導向作用,我們應該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水平,樹立為社會主義建設做貢獻的集體主義價值觀。

外部因素

○根據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不斷滿足處於不同需要層次人的需求,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如,增加對國家或社會有貢獻的領導和幹部的退休金及其它的後勤保障,保證滿足其退休后的各種需要;加強對離退休領導人的保護和監控,保證其安全。
○根據赫茲伯格的雙因素理論,滿足領導者或幹部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並採用MBO管理法,在其取得成績時進行以金錢或者晉陞的方式給與獎勵,提高管理者或幹部對工作滿意度,增強其主人翁責任感,使他們更加忠誠於為國家或企業,為百姓或下屬謀福利;
○從期望理論和公平理論看,由於我國國家公務員的指導思想“多付出,少回報”,我國公務員的工資相當低,跟國外比起來有較大的差距,即使跟國內經濟行業的領導人相比他們的收入也少之又少。針對這種情況,可以採取增加國家公務員,政治領導人的工資的方法以消除他們的不公平心理。通過這種方法,還可以為他們降低來自家庭和經濟的壓力,從而全身心投入到事業和工作中去;
○根據強化理論,加強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完善社會主義法制制度,做到有法可依;加強執法力度,做到執法必嚴;完善社會監督體制,堅決打擊那些鑽法律空隙的僥倖心理,堅決懲處用不正當和非法手段牟取暴利的領導者。從而達到減少和避免“59歲現象”的發生。
○注意和那些50多歲的領導人之間的溝通、交流,為其排除心理的恐懼,不舍,疑慮等障礙,幫助其做好離職的心理準備,使其能以正確的積極的心態坦然接受,從而避免“59歲現象”的發生。
○此外,“59歲現象”產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枕邊風”,所以要加強對其配偶和孩子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