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堂縣竹篙中學

金堂縣竹篙中學

學校位於成都市竹篙鎮,溯源於清光緒年間的竹篙義學館,1956年開始辦初中班,1957年正式掛牌為“四川省金堂第四初級中學”,后更名為“金堂縣竹篙中學”。已經走過了半個多世紀的光輝歷程;是成都市高中教育優秀學校,成都市文明單位,成都市合格高級完全中學,成都市樹德中學教育集團成員校。

校徽設計


金堂縣竹篙中學
金堂縣竹篙中學
1、校徽主體造型採用同心圓環圖形,似充滿動感的車輪,寓意著學校滾滾向前的發展態勢,象徵全校師生員工凝心聚力、追求卓越的堅定信念和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的優良校風。
2、圓環上半部分為漢字校名“金堂縣竹篙中學”,圓環下半部分為英文校名“ZHU GAO MIDDLE SCHOOL JIN TANG COUNTY”,黑體字顯得莊重、英文顯國際化。
3、圓環的主色調,採用棕紅色,寓意高貴,典雅,象徵追求卓越(與校園文化打造屬同一色系)。字體白色,寓意純潔,與棕紅底色構成審美反差,醒目。
4、圓環中心的幼苗,代表學生成長,向上,學校的發展,綠色代表希望,理想,生機與活力,生命力。
5、幼苗下的土黃色造型,形似書本,寓意莘莘學子求學;又似土壤,寓意植根現實,腳踏實地。
6、書本造型下方為“人本和諧厚德勤勉”(行楷字體),是學校的辦學思想的呈現。
7、辦學思想下方的“1956”為學校的創建時間,代表學校悠久的歷史傳承。

辦學規模


學校佔地53.1畝,58個教學班,高初中在校學生3400餘人。學校教職員工212人,其中高級教師15人,一級教師97人;本科學歷教師佔70%以上。50餘名教師被評為為省、市級優秀教師、優秀青年教師、縣學科帶頭人、縣教學能手等,數十名教師在市、縣級各類賽課中獲獎。

辦學效益


學校堅持“人本和諧,厚德勤勉”的辦學思想,以“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為辦學目標,發揚“自強不息、拼搏創新”的校園精神,為社會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
作為一般性普通高中,以中考錄取線300多分的生,從07年到11年超額完成了縣教育局高考目標任務,07年本科硬上線61人,08年本科硬上線65人,09年本科硬上線64人,10年本科硬上線91人,11年本科硬上線96人,連續獲得成都市教育局“高中教學質量表彰獎”,“高中教育優秀學校”等榮譽。
2011年4月27日和8月23日,成都市市委副書記、市長葛紅林,金堂縣委書記王波等市縣主要領導一行,兩度視察竹篙中學。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向四川大學、電子科大、西南交大、重慶大學、西南大學、浙江大學、吉林大學、山東大學等高校輸送了2000餘名優秀畢業生。
金堂縣竹篙中學
金堂縣竹篙中學

硬體設施


金堂縣竹篙中學
金堂縣竹篙中學
成都市市長葛紅林、縣委書記王波兩度視察,給竹篙中學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學校硬體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市、縣兩級財政投資500餘萬元,在原有5棟學生公寓的基礎上,新建學生公寓1棟,完成了全塑膠跑道的建設、第三教學樓改建、校門口景觀打造等大量工作。
金堂縣竹篙中學
金堂縣竹篙中學
同時管好、用好上級配置的現代教育技術設備,做好圖書室建設。新添置七中網班設備一套、多媒體設備23套、網路教室兩個、教師辦公用電腦18台;經師生捐贈、人大捐贈、社會捐贈、紅會捐贈等途徑,圖書藏書量達到52924冊,圖書的管理使用正走向規範化。
金堂縣竹篙中學
金堂縣竹篙中學
學生宿舍、食堂、廁所、飲用水設施等符合上級有關規定和安全要求,管理使用情況良好。
在《普通高中學校5年建設資金規劃》中,市、縣財政近5年內將對我校投入6000餘萬元,用於學校房屋、設施設備、教師業務提升、教師隊伍建設等。

文化傳承


為切實貫徹教育局“務實創新、高位求進、特色興教、加快發展”的工作思路,打造特色,學校組建由校長為首的“校園文化建設提升工作領導小組”,梳理學校的辦學思想與辦學理念,梳理學校多年來積澱的校園文化精神與文化傳統,分短期與中期兩個階段,著力打造顯性文化、提升內涵文化,以加快學校發展。
對學校傳統文化的解讀:
(一)“人本和諧”:“人”是第一要素。正如“新教育實驗”所秉持的理念,“教師第一,教師永遠是學校的主體,教育的主體;學生第一,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學習的主體”。首先要尊重教師,提高思想素質,加速專業成長,提升敬業文化。其次,在“和諧”的旗幟下,建設好教師團隊文化,讓教師群體成為一個堅強的戰鬥堡壘。
(二)“厚德勤勉”:“德”是“人本”的根本。師有師德,關注學生髮展,對學生寬厚仁愛是師德之本,敬業樂業是師德的光輝體現;生要習德,對父母孝順,對師長尊敬,濡養品德和智慧,女生淑雅端莊,男生文明儒雅,才能健康快樂成長。“勤”是核心,是教師專業成長,高效工作,產生職業成就感,“過一種幸福的教育生活”的前提和動力;是學生“為終身發展奠基”,實現理想,讓青春無悔,成為對社會有用之人的前提和動力。
(三)“自強不息”的竹中精神,是在“人本和諧,厚德勤勉”的辦學思想指引下,竹中人在長期艱難困苦中形成的最優秀的文化品質,是學校傳統文化的精髓。表現為竹中人積極進取、主動發展,不等、不靠、不要,克服一切困難的勇氣和決心;克服一切困難追求事業成功、實現教育理想的奉獻精神和作為;勇於拼搏、拼盡全力去爭取發展機遇,取得發展成果。
可以說,“人本和諧,厚德勤勉”的辦學思想引領了竹中的發展,“自強不息”的竹中精神滋養了一代又一代的竹中師生。那些頑強創業、成就非凡、不斷為母校增光添彩的竹中校友,無一不是“自強不息,拼搏創新”的典範形象。
今天,竹篙中學的校友,有的遠涉重洋,留學海外;有的才華橫溢,任教於國內知名高等學府;更多的人,活躍在金堂的政界、教育界、商界,越來越多地影響和推動著金堂的各項社會事業向前發展。
五十餘年的滄桑發展,鑄就了竹篙中學獨特的文化底蘊,在每一位竹中人心裡烙下了深深的竹中情結。竹中最深厚的文化智慧就是:頑強創業,自強不息。
根深才能葉茂,追尋文化之根,培育文化大樹,學校發展將會奏響更加絢麗、輝煌的樂章。
目前,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總體構想是:解讀傳統文化,內修素養、外顯品質,處處彰顯文化,讓石頭和牆壁說話,讓一草一木說話,教育與養成同步,收穫與成長同樂。

歷任校長


第一任校長朱慶峰,男,1956—1968年任校長。已經辭世。
第二任校長蔣雲,男,1968-1982年任校長。在任上退休,現健在。
第三任校長王世良,男,1982-1984年任校長。在任上退休,現健在。
第四任校長譚世富,男,1984-1987年任校長。後任金堂三星職高校長,縣教育局職教科長,退休,現健在。
第五任校長刁隆平,男,1987-1994年任校長。後任縣教研室政治教研員,退休,現健在。
第六任校長易佑長,男,1994-1998年任校長。退休,現健在。
第七任校長夏位儒,男,1998-2002年任校長。後任金堂縣淮口中學教務主任,副校長;現任金堂中學副校長。
第八任校長劉仁武,男,2002-2008年任校長。現任金堂實驗中學校長。
第九任校長鄧甲頻,男,2008-2010年任校長。
第十任校長劉守康,男,2010--2015年任校長。
第十一任校長張通平,男,2015年任校長,現任校長。

知名校友


鄧候富

金堂縣竹篙中學
金堂縣竹篙中學
四川金堂人,現為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教授,影像醫學與核醫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
注重與臨床各科室的交流與學習,具有實幹精神和多學科知識。在國內首先開展了三項診斷、治療項目,對核醫學的普及與提高產生了重要影響。在實驗核醫學,在顯像劑的研製及應用,器官顯像,功能測定等方面有較深造詣。在用核素治療甲狀腺功能亢進,治療甲狀腺癌;治療骨腫瘤,多發性骨轉移癌,巨大骨轉移癌,多發性骨髓瘤等方面有深入研究並且積累了豐富經驗。主要從事放射性核素治療骨腫瘤,多發性骨轉移癌,巨大骨轉移癌,多發性骨髓瘤等基礎研究與臨床實踐。
教育背景
1965年畢業於竹篙中學。
1981年畢業於四川醫學院,獲醫學碩士學位。
1997年在美國紐約愛因斯坦醫學院和傑弗遜大學醫學院進修一年。
現任職務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核醫學科黨支部書記
現任職稱
教授,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
學術任職
現為中華醫學會會員,四川省衛生廳學術技術帶頭人,四川省核學會同位素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肺癌雜誌顧問編委,同位素雜誌常務編委。
科研成果
在國內、國外雜誌上發表論文100餘篇(其中被國外權威刊物SCI收錄多篇),參與編寫專著六部。以項目負責人先後獲得國家和衛生部等科研基金四項。獲得國防科工委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一項。獲核工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研究方向:臨床核醫學,腫瘤的放射性核素靶向治療。

唐中實

金堂縣竹篙中學
金堂縣竹篙中學
四川金堂人,現任清華大學3S中心實驗室主任,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博士生導師。
教育背景
1980.9-1984.7重慶師範大學地理系學士,1987.9-1990.7中國科學院山地環境與災害研究所碩士,1993.7-1996.5中國科學院地理所資源與環境信息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
工作履歷
1984.9-1987.8金堂縣竹篙中學教師,1990.9-1993.5重慶師範大學地理系講師,1996.6-1998.3清華大學環境工程系博士后,1998.4-今清華大學土木系副教授。
社會兼職
1999.10至今:中國GIS協會理事
1999.10至今:中國GIS協會教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2000.10至今:中國遙感應用協會理事
2003.08至今:中國遙感應用協會專家組副組長
2003.12至今:國土資源部信息化專家委員會成員
2004.06至今: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數據共享平台>>“十五”攻關項目技術總體組成員
2001.3至今:國土資源遙感編委會委員
研究領域
新型地理空間信息應用與服務原型系統研究
網路3D原型系統研製
地球科學數據共享理論與方法研究
高光譜遙感圖象處理與遙感信息圖譜研究
遙感定量反演理論與應用研究
清華大學3S中心地球科學數據共享平台建設(2005.6-2006.6)
地質礦產科學數據共享平台建設(2005.10-2006.12)
全國省級國土資源遙感調查成果數據集成與信息系統建設(2000.12-2007.12)
新型地理信息服務原型系統研製(2004.3-2007.12)
三峽庫區高切坡監測預警信息系統建設(2007.1-2010.12)
研究概況
講授課程
研究生課程:遙感科學技術原理與方法
本科生課程:地理信息系統概論
獎勵與榮譽
重慶市國土資源遙感信息系統建設,國土資源部科學技術進步2等獎,2004.12
瀾滄江-湄公河區域綜合開發和協調的信息管理與決策支持系統建設,雲南省科技進步2等獎,2003.12
國家“九五”科技攻關<<資源環境、區域經濟空間信息共享應用網路>>項目,國家科學技術進步2等獎,2003年12月
雲南省校省院科技合作先進個人,雲南省人民政府,2002.12
重慶市基礎地理信息系統,中國GIS優秀應用工程金獎,清華3S中心集體獎,2003.11
重慶市國土資源遙感信息系統建設,國土資源部科學技術進步2等獎(清華3S中心集體獎),2004.12
潼南縣五洞橋小流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規劃,重慶市水電水利科技進步1等獎,1998.12
重慶市土地規劃信息系統研製,重慶市人民政府科學技術進步3等獎,1998.12
中國科學院院長獎,1990.7
學術成果
1.唐中實等:基於GML的三維可視化原型系統研製,測繪通報,2005(1),pp.78-81
2.唐中實等:GIS支持下的電信手動配線系統開發,電信科學,2005,Vol.21No.8pp.18-22
3.Tang,Z.S,Zhu,L.Y:AComparisionofLand-useClassificationwithSampledIKONOSandTMImageryGeoinformatics2004Proc.12thInt.Conf.onGeoinformationResearch:BridgingthePacificandAtlanticUniversityofGavle,Sweden,7-9June2004
4.Tan,Y,M,Chi,T.,Tang,Z.S:AnXML-baseddistributedspatialdataengineProceedingsoftheInternationalComputerCongress2004onWaveletAnalysisanditsApplications,andActiveMediaTechnology,p881-886,Chongqing,China,Mary28-302004
5.唐中實等:澳門遙感信息圖譜研究,地理學報,2001.Vol.56,Supplement,pp.38-43
6.唐中實,黃俊峰等:GML分散式廣義空間數據引擎研究,地球信息科學,2004,Vol.6,No.1pp.32-35
7.唐中實,黃俊峰等:基於XML的歷史土地空間信息映射模式研究,國土資源遙感2004,Vol.60,No.2pp.68-71
8.唐中實,王越國等:基於X3D的網路三維GIS研究,測繪通報2003(3),pp.30-33
9.唐中實,辛宇:國家建設項目耕地佔補方案審核信息系統開發,資源科學2003,Vol.56No.6pp.96-100
10.唐中實,譚玉敏:Geomedia平台支持下的最短路徑問題解決方案,測繪通報,2001(4),pp.33-34
11.唐中實,黃俊峰等:全國土地資源綜合資料庫空間集成,<<國家空間信息基礎設施發展戰略研究,中國物價出版社,2003年3月,第235-239頁
12.唐中實等:GIS+RS一體技術支持下的澳門二十世紀城市演變模擬,信息世界,2000年8月
13.唐中實等,電子簽名識別原型系統研製,中國遙感應用協會2003年會論文集,2003年9月
14.張振德,唐中實等著:重慶市國土資源遙感綜合調查與信息系統建設,地質出版社(260千字),2002年11月
15.PaulA.Longely等編著,唐中實等譯:地理信息系統(上卷)-原理與技術,中國電子工業出版社(928千字),2004年10月
16.PaulA.Longely等編著,唐中實等譯:地理信息系統(下卷)-管理與應用,中國電子工業出版社(928千字),2004年10月

羅緒剛

金堂縣竹篙中學
金堂縣竹篙中學
四川金堂人,1963年7月生,中共黨員,博士學歷。現任中國農業科學院畜牧研究所所長助理、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兼任世界著名SigmaXi榮譽科學研究會全權成員(FullMember)、中國家禽學分會常務理事兼秘書長、《中國畜牧雜誌》副主編等。
教育背景
1979年畢業於金堂縣竹篙中學。
1983年7月本科畢業於四川畜牧獸醫學院,獲畜牧專業學士學位;1986年7月畢業於原北京農業大學,獲動物營養專業碩士學位;1989年9月博士畢業於中國農科院研究生院。
工作履歷
1992年3月破格晉陞為副研究員;1992年8月起先後在美國Florida大學和Georgia大學動物科學系連續從事兩站博士后研究兩年半;1995年12月破格晉陞為研究員;1997年2月遴選為動物營養專業博士生導師;1997年3月當選為中國農科院首批跨世紀學科帶頭人;1997年4月被任命為所長助理;1997年8月赴荷蘭農業部畜牧獸醫研究所從事高訪合作研究半年;2000年10月赴美國Wisconsin大學動物科學系從事高訪合作研究3個月;2001年7月參加了在美國Indiana州Indianapolis市舉行的大型國際學術會議。
研究概況
他迄今主持承擔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總理基金)、國家重中之重及重點項目攻關專題、國際合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留學回國基金等各類課題共30多項;在雞、豬微量元素錳、銅、鉻的生化與分子營養研究方面均獲得創新研究成果,處於國際領先水平;曾作為第二主持人的“八五”國家科技攻關專題已於1996年獲農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997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學術成果與獲獎情況
迄今完成學術論文70多篇,分別在國際《JournalofAnimalScience》、《PoultryScience》、《AnimalFeedScienceandTechnology》與國內《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報》、《營養學報》、《中國農業科學》、《畜牧獸醫學報》等學術刊物及學術會議上發表。其中20篇研究論文(第一作者)被科學引文索引(SCI)和英聯邦農業文摘(CAB)等世界著名檢索工具收錄以及被SCI和世界權威書籍引用,7篇研究論文(第一作者或聯繫作者)分別獲國際養豬研討會(1998)優秀論文獎、全國首屆(1991)、第三屆(1996)、第四屆(2001)畜牧獸醫青年優秀科技論文二、一、一等獎、北京市科協第二屆(1990)青年優秀科技論文三等獎和本所首屆(1990)青年優秀科技論文一等獎等。
因在研究工作中的特出成績,1993年4月他在美國受到世界著名SigmaXi榮譽科學研究會(已有150多名該研究會成員獲得過諾貝爾獎)的表彰,並被聘為該研究會全權成員(FullMember);1997年3月被評為農業部優秀留學回國人才;1998年9月榮獲第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1999年11月被評為國家傑出青年人才,並榮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總理基金)的獎勵資助,同年12月被授予農業部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2000年1月被授予中國農業科學院“十佳文明職工標兵”;2001年7月被授予中國農業科學院第四屆“十佳青年”。
他獨招培養碩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以及聯合培養碩士、博士研究生共10餘名。
總之,他已成為全國畜牧獸醫學界最年輕的國家傑出青年人才之一,並在國際動物礦物元素營養學術界形成了較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