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榆樹病
荷蘭榆樹病
荷蘭榆樹病是一種廣布的致死性榆樹真菌病,1920年首報於荷蘭,故名荷蘭榆樹病。
荷蘭榆樹病
Dutch elm disease
廣布的致死性榆樹真菌病。約在1920年首先報導於荷蘭,病原為榆梢枯蛇喙殼(蛇口殼)(Ophiostomaulmi),此種真菌病原物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從亞洲傳入歐洲,造成歐洲大量榆樹病死,但奇怪之處在於此種真菌並未對亞洲的榆樹造成很大的傷害,1930年始見於美國,並迅速蔓延至極易感染的美洲榆樹(Ulmus americana)的生長區域,無法遏止。病樹一個或多個枝條的葉片突然萎蔫,變為暗綠色至黃或褐色,捲曲且早落。因癥狀易與其他病害相混,必須進行實驗室培養才能正確診斷。其主要病因在於,榆樹為了防止病原物深層的傳播,而將病原物阻隔或封閉在形成層外,最後造成形成層阻塞而使樹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