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舞蹈學院中國古典舞系
北京舞蹈學院二級學系
中國古典舞學科始建於1954年,在北京舞蹈學校中國古典舞教研室的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1980年改製為北京舞蹈學院后,在中國舞教育系的基礎上,設立了中國古典舞系(曾稱中國民族舞劇系),中國古典舞從此成為獨立的舞蹈專業學科。
經過半個世紀的實踐與探索,中國古典舞學科經過幾代人,通過研究“古代舞蹈”和“戲曲舞蹈”的美學特徵、形式特徵與內涵神韻,堅持舞蹈為本、繼承傳統、遵循科學、把握時代的原則。繼承了戲曲、武術等傳統文化的精粹;提煉了東方神韻的審美特質;借鑒了西方舞蹈體系化構建的經驗;建立並形成了完整的教學體系。技藝上形成了科學有效的訓練方式與手段;神韻上提煉了戲曲武術的動作元素形成具有中國傳統文化基因特徵的動作風格語言系統;創作上形成相對自立和完善的審美表現與情感表意功能。由李正一、唐滿城教授創建的“中國古典舞身韻”,孫穎教授創辦的漢唐舞教學,引導了對傳統舞蹈藝術系列課題的研究與探索,形成豐富多彩的中國古典舞風格語言特色和動作審美特徵,評為國家級、北京市教學成果大獎和北京市精品特色課程。
北京舞蹈學院中國古典舞系
中國古典舞一直擔負培養優秀舞蹈表演人才的職責,在實施“英才教育”的培養方案中相繼推出沈培藝、李恆達、官明軍、張潤華、邢亮、山翀、劉震、葉波、黃豆豆、孫曉娟、汪子涵、武巍峰、王亞彬、劉岩、胡岩、王磊、張姝、孫銳、邵俊婷、李庚等多位優秀演員和青年舞蹈家,他們在國內外重大比賽中爭金奪銀,在各類大型舞劇中擔任重角,所演劇目獲得表演和創作佳獎,一展風采受人矚目,可謂“人才輩出”,有的在教學和管理崗位上成為重要的學術帶頭人、專業骨幹和管理者。
北京舞蹈學院中國古典舞系
創作了《中國古典舞精粹精品》《炎黃祭》《古舞新韻》《紅樓葬花魂》《尋根述祖譜華風》《如此多嬌》《夢舞心翔》《唐人?彩》《漢唐神韻》《歲月如歌》《水色天香》等專場晚會。為了推動中國民族舞蹈藝術走向世界舞台,該系曾先後到過香港、澳門、台灣、日本、韓國、美國、朝鮮、義大利、英國、法國、西班牙、馬來西亞、印度、不丹、孟加拉、汶萊、古巴、埃及、敘利亞、馬爾他、瑞典、奧地利等國家與地區參加藝術節和交流訪問演出,所到之處受到熱烈的歡迎與讚揚。充分展現了中國古典舞蹈的藝術魅力,該系教師也曾多次赴美國、英國、韓國、新加坡、香港、台灣等地進行學術講座與教學,為傳播、弘揚中華民族舞蹈藝術做出了重大貢獻。
在教學上建立了較完整的、系統的教學體系,為中國舞蹈事業培養了一代代人才隊伍和教學科研實體。探索並確立了模仿傳承式教學、創造實踐性教學、理論思考研究式教學的教學模式,形成公共基礎、專業基礎、專業課、實踐課、畢業設計等必修課,直接、間接、相關知識學養的輔修、選修的課群體系。學科設有本科、研究生教育層次,古典舞表演、表教、漢唐古典舞專業方向。
中國古典舞系在學術理論研究、課程體系、人才培養、教材建設以及繁榮劇目創作上已然形成了自身特色與系統,一直處於北京舞蹈學院重點學科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