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比翼鳥的結果 展開

比翼鳥

中國古代神獸

比翼鳥,又名鶼鶼、蠻蠻,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鳥名。此鳥僅一目一翼,雌雄須並翼飛行,故常比喻恩愛夫妻,亦比喻情深誼厚、形影不離的朋友。

歷史起源


山海經
山海經
《山海經·海外南經》:“比翼鳥在(結匈國)其東,其為鳥青、赤,兩鳥比翼。一曰在南山東。”又《西山經》:“崇吾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鳧,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飛,名曰蠻蠻,見則天下大水。”《海外南經》記述的範圍是從海外的西南角到東南角。結匈國在它(指《海外西經》中的滅蒙鳥)的西南部,這個國家的人,胸脯都向前突出(即今所謂“雞胸”。)南山在它的東南部,從這座山來的人,都把蟲叫為蛇,把蛇叫做魚。一說南山在結匈國的的東南邊,比翼鳥在它的東部;一說它是在南山的東部。

外貌形態


比翼鳥[中國古代神獸]
比翼鳥[中國古代神獸]
《爾雅·釋地》:“南方有比翼鳥焉,不比不飛,其名謂之鶼鶼。”郭璞註:“似鳧,青赤色。”由此可見,這種鳥的顏色是青中帶紅,樣子像野鴨,只有一隻翅膀、一隻眼睛,必須兩隻並在一起才能夠飛翔。

神獸寓意


插圖
插圖
博物志》:“南方有比翼鳥,飛止飲啄,不相分離……死而復生,必在一處。"“如此奇異的鳥,古人必然要附會於一定的休咎兆驗。
山海經》說“見則天下大水”,說比翼鳥的出現預兆洪水滔天,是咎徵。此外諸說則多為休應,如《博物志·異鳥》:“見則吉良,乘之壽千歲。”
《逸周書》曾載,周成王大會諸侯時,曾有人以比翼鳥進貢。《瑞應圖》:“王者德及高遠,則比翼鳥至。”
而後世因比翼鳥的特性,常用比翼齊飛形容夫妻生活和諧美滿,較為有名的便是白居易的“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傳說典故


不到黃河心不死
在遙遠的古代,黃河附近有個小村莊。有一個小孩子他叫柳生,家境困苦的他,每天幫家裡做完事之後最喜歡的便是在家後面的深樹林里聽著各種鳥的叫聲,漸漸的柳生也學會分辨各種不同類型的鳥叫聲,慢慢的他也學著各種鳥兒的叫聲,久了之後模仿出來的聲音連鳥兒都分辯不出是真是假,經常能招來許多的鳥兒和他同樂。
年過一年,日復一日。柳生也長大了,這一年柳生十六歲,唯一和他相依為命的母親也由於長年的勞累過度病重無法下床,需要較多的金錢來買葯,於是柳生賣身進入了對面村的黃員外家負責花園的工作。
柳生進到黃員外家后,因為一隻金絲雀與黃家小姐結緣,日久生情,卻被黃員外得知,柳生被黃家眾家丁打了個半死,又被抬到了附近的黃河。
比翼鳥
比翼鳥
黃家小姐聽說后血氣攻心,噴出了一大灘的鮮血便去世了,這時人們看到了一隻美麗的單翅的小鳥,從那少女的心口跳了出來,那鳥兒並不會叫,只是朝著黃河的方向跑去,這鳥只有右翅也不會飛,一些人看了奇怪便跟了過去。那鳥雖然不會飛,但速度確是很快,不一會便追到了黃河邊,本來還有一口氣的快要被扔下黃河的柳生,看到了這隻小鳥也便把雙眼合上,被眾家丁甩了下去。
這時候被甩下黃河的柳生也從心口跳出一頭和那美麗小鳥一般但只有左翅的鳥兒,從剛要落下黃河的屍體上跳起,和那少女變成的只有右翅的鳥兒合在一起,飛向了天空。這小鳥兒的叫聲美麗無比,眾人都被它的啼叫聲吸引了。
後來眾人便說,那會唱歌的鳥便是柳生的心變的,而那不會唱歌的鳥便是黃鶯的心變的,兩人真心相愛死後也變化成了鳥兒,人們便把這種鳥兒稱做比翼鳥,從此世上便有了比翼鳥了。也有人被柳生的毅力打動了,便道:不到黃河心不死,比喻是下定了決心做某件事。

後世影響


詩詞引喻

唐·白居易《長恨歌》:“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魯迅《准風月談·談蝙蝠》:“有情的願作比翼鳥兒。”
三國魏·曹植《曹子建集·送應氏》詩之二:“山川阻且遠,別促會日長,願為比翼鳥,施翮起高翔。”

新婚對聯

雲路高翔比翼鳥,龍池滌種並頭蓮。
海誓山盟同心永結,天高地闊比翼齊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