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村真武廟

外村真武廟

民間俗稱的北帝,全銜是北方真武玄天上帝。 3年後,真武廟建成,便迎神入祀,這就成了現在的大神廟。原來的跛腳鐵牛已在文革時遭毀,現存的鐵牛由鄉民重新打造。

真武廟


外村真武廟位於順德桂洲外村二街範圍內,桂洲人又稱之為“大神廟”。
民間俗稱的北帝,全銜是北方真武玄天上帝。其信仰源於古代對星辰的崇拜。古時將28宿分為四方:東方青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北帝就是鎮護北方之神,主司風雨。中國古代以農業立國,禱雨濟旱是國之大事,故此頗為“魚米之鄉”的順德民間重視和信仰。
歷史
大神廟的始建年代已經無法考究,但據現存重修碑記所載,大神廟在明朝正德年間圮毀,神像被人閑置在獅山山麓,無人過問。在萬曆辛已(1581年)春神誕日的那天,原來的廟址上空突現紅雲,祥光普照,恍現龜蛇,依稀是玄武神的身影,村民們紛紛稱奇,圍集議論。也許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第二天就有人說昨夜北帝報夢,告誡民眾們要誠心向善,改過自身,多作好事,必有好報。這樣一來一傳十,十傳百,附近村民便紛紛信服,凡遇水、旱、盜、疾等事即到原址求神問卜,多有靈驗。於是人們就認為這是神“不棄海濱士庶”(原址在花溪河邊)願居原廟,“以永錫福於民”。當地的土豪鄉親稟告郡邑長官,獲准在原地重建神廟。遠近的善男信女知道后,紛紛捐錢興建。3年後,真武廟建成,便迎神入祀,這就成了現在的大神廟。
大神廟重建於明萬曆九年,清康熙、嘉慶年間亦有修葺。1989年,港澳同胞胡錦超先生為保護桑梓文物,捐資重修,現在廟宇建築已基本恢復舊貌。該神廟坐西向東,其建築為三進兩廊,前座為重檐歇山式建築,中座和後座為硬山頂式。

重建后的真武廟


廟分前、中、后三部分,面闊三間,進深三座,面積約400平方米。正殿為硬山式頂,殿堂為抬梁式木構架,天井間附有兩廓。
跛腳神牛
大神廟的前座重檐由連鎖式木雕蓮瓣所構成的大型蓮花托支撐,古樸別緻。有廣目、增長、多聞和持……天王分立兩旁,穿過門樓就是方階天井,天井後面是中座北極殿,殿上供奉著30多位元帥,大殿神壇左面之處有一鐵牛蹲於地上。傳說廟內原有兩隻鐵牛,其中一隻聞知里村古巷有一靈草,為吸取靈芝仙氣,遁出神廟,匿於古巷之中,晝隱夜現。因而此巷每到深夜時分,“篤篤”的牛蹄聲便傳入居民之耳,而此巷便稱為牛歸古巷。
後來,英美煙草公司的推銷員看中了那棵靈芝,靈芝的主人誤認為他看中的是裝靈芝的花盆。便拿著花盆到河邊洗刷。正當一手拔走靈芝之時,一隻大黑牛從天而降,嘴含靈芝遁到河裡去了。那隻牛後來跑到中山,化成今天的牛崗。而另外一隻鐵牛,因為北帝恐防它逃跑,便打跛了它的腿。此牛在文革中遭受毀壞,現在兩隻鐵牛所在的位置變成兩隻石獅子,而鄉民為紀念神牛,重新打造了一隻鐵牛放置神壇之旁。
燈芯橋
中座北極殿後隔一水池就是供奉著北帝神像的後座玉虛宮殿。傳說池中有暗渠通外河,池內養著數條魚鱉,以前曾飼養過一條重達140多斤的大鱉,1958年時被縣動物公園取走陳列。
水池上方橫跨一條寬約半尺的拱型石條,因橋面之窄人稱“燈芯橋”,又名“誓願橋”。據說當時鄉親父老間有矛盾糾紛時,又或者含冤莫白時,為表清白,可在起誓後步行過燈芯橋。如心中有愧者,必定跌落池中,被大鱉咬死,反之則能平安到達。如今社會文明,心中有冤早已不需用此種方式驗證了。為了安全起見,工作人員已把燈芯橋的出入口封住。
註:原飼有大沙鱉兩隻,1958年送縣動物園展出,後轉送廣州動物園
已列入順德歷史文化遺產的大神廟香火鼎盛。
原來的跛腳鐵牛已在文革時遭毀,現存的鐵牛由鄉民重新打造。
廟內還保存著多塊記載重修歷史的碑文。
殿中供奉的北帝庇佑著天下蒼生國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