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經濟學
結構經濟學
用結構方法解釋經濟現象、認識經濟規律、揭示經濟本質的經濟學。舊結構經濟學是靜態的、純客體的三維空間結構方法。新結構經濟學是動態的、主客體統一的五維空間結構方法。時間、空間、層次的對稱結構是經濟的最深層結構,主客體的對稱關係是經濟的最深層本質,所以對稱經濟學就是科學的結構經濟學。
用結構方法解釋經濟現象、認識經濟規律、揭示經濟本質的經濟學。舊結構經濟學是靜態的、純客體的三維空間結構方法。新結構經濟學是動態的、主客體統一的五維空間結構方法。時間、空間、層次的對稱結構是經濟的最深層結構,主客體的對稱關係是經濟的最深層本質,所以對稱經濟學就是科學的結構經濟學。
結構經濟學又稱經濟結構學。研究經濟結構規律及其相互關係的科學。其研究內容一般包括:經濟結構的基本理論和方法;經濟結構的各種具體表現形式及其變化規律。如:經濟結構的分析、計算方法、經濟結構變化規律、經濟結構模式及產業結構、就業結構、投資結構等的內涵外延和變化規律。
學術界對經濟結構問題的研究視角比較多,但始終沒有形成一個完整、嚴密的體系。古典經濟學從生產結構角度尋找經濟增長的動力,但一直沒有建立起一個完整的分析基礎。邊際革命以後,結構分析在新古典經濟學家的研究視野中消失了。發展經濟學結構主義基於落後國家工業化的道路選擇,對發展中國家的結構研究割裂了與發達國家的有機聯繫,並且主要使用制度分析和描述分析相結合的方法,難以建立一個規範的理論範式。20世紀70年代以後,結構理論研究提出了農業、工業和服務業發展的經驗特徵及不同發展階段上的“多國標準產業結構”,但它並沒有形成統一的理論,也缺乏基礎理論的支撐。在西方經濟學的理論發展中,經濟結構理論研究一直沒有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帶來了兩個方面的負面影響。一方面,導致理論滯後於實際發展,並給解決結構失衡問題帶來了很大困難。例如,多國模型總結出的經驗無法回答當前世界經濟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和新趨勢;另一方面,新古典經濟學的主流地位嚴重製約了結構理論的深化和升華。新古典經濟學以成熟市場經濟國家為背景,強調在市場均衡的模式中尋找經濟運行的均衡點和財富積累的方式,不能指導結構問題的研究。新古典綜合學派試圖建立宏觀與微觀經濟均衡的理論橋樑,但它的分析框架忽視了經濟發展與人口、環境的聯繫,也忽視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矛盾衝突,對結構問題的研究只停留在表面,這是西方主流經濟學的嚴重缺陷。在總結國內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開展對經濟結構問題的專門性、系統性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論創新意義:既可從理論層面研究、解釋、分析經濟結構的失衡問題;亦可從現實層面提出相關的對策和建議,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現實矛盾和問題。
結構經濟學產生於20世紀20年代,而最早進行經濟結構研究的是英國古典經濟學創始人威廉·配第,其提出的理論學說最早體現在1690年出版的《政治算術》一書中,還有法國重農學派的魁奈也是該學派創始人之一。馬克思首先提出使用“經濟結構”的概念,西方經濟學家也提出了一些經濟結構模型,結構經濟學據研究範圍和種類,又劃分為世界結構經濟學、國民經濟結構學、企業經濟結構學和部門分行業的經濟結構學等。
由於結構問題的普遍性、複雜性和長期性,創建結構經濟學也將是一項艱巨的工作。根據對結構理論的初步研究,筆者認為,結構經濟學的創建應解決如下基本問題:
確定結構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和方法。一個學科首先要有明確的研究對象,有了研究對象才能確定與之相適應的研究方法。結構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經濟結構演進的內在規律性。在經濟學研究中,結構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系統,它以經濟結構為主體,同時包含經濟與資源環境及社會結構的適應性。經濟結構包括兩個維度:一是橫向的空間結構,包括地區結構、國際結構,在發展中國家,還包括城鄉結構等;另一個是縱向的以產業結構為核心的生產價值鏈,主要是產業結構、投資消費結構和金融結構等。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的分配結構和流通結構包含在上述橫向和縱向的經濟結構之中。結構經濟學研究強調經濟發展中的非均衡和結構轉換,因此邊際分析的一般方法已不再適應,應吸收一切有用的研究方法,包括統計分析方法、制度分析方法、博弈分析方法和計量模型法等,來服務於結構經濟問題的研究。
明確結構經濟學研究的目標。經濟結構包含眾多子系統,不僅涉及經濟結構變數,還涉及人口、生態、資源和環境等諸多因素,整個系統具有層次性、耦合性、非線性、開放性、不確定性及動態性的特點。經濟結構問題的本質是一個長期發展問題,需要以資源合理優化配置為目標,最終實現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是經濟、資源環境和社會三種體系相互作用的結果,它強調經濟效率、社會公正、消除貧困、環境協調等多種目標的有機統一。另外,結構經濟學關注經濟增長與環境的關係,強調代際公平,反對對自然的剝奪和環境的破壞,遏制從貧困的生態不平衡到富裕的不平衡。這也是結構經濟學與傳統經濟學最重要的區別之一。
在揚棄的基礎上進行理論的整合和創新。結構經濟學的產生與古典經濟學、發展經濟學、制度經濟學等有著密切關係,但決非簡單地拼湊,需要在繼承和批判中構建一門獨立的新學科。這種理論創新是一個艱苦的過程,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規範結構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和範疇,這是學科建設的基礎;二是確定結構經濟學的理論假設,它和新古典經濟學的理論假設具有較大的區別;三是構建核心理論。總的來說,結構經濟學需要回答兩個基本問題:1、經濟結構是如何演進的,如何實現從低級到高級的轉換;2、經濟結構演進過程中為什麼會出現失衡,失衡之後應如何矯正。與之對應,結構經濟學要構建的兩個基本理論就是經濟結構演進理論和經濟結構失衡理論。
不可否認,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是開創結構經濟學最肥沃的土地,在當前中國經濟結構失衡的情形下,更需要從學科建設的高度系統地分析和研究這一失衡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我們要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從中國實際出發,創建中國分析視角下的結構經濟學體系。
其研究內容一般包括:經濟結構的基本理論和方法;經濟結構的各種具體表現形式及其變化規律。如:經濟結構的分析、計算方法、經濟結構變化規律、經濟結構模式及產業結構、就業結構、投資結構等的內涵外延和變化規律。
用結構方法解釋經濟現象、認識經濟規律、揭示經濟本質的經濟學。舊結構經濟學是靜態的、純客體的三維空間結構方法。新結構經濟學是動態的、主客體統一的五維空間結構方法。時間、空間、層次的對稱結構是經濟的最深層結構,主客體的對稱關係是經濟的最深層本質,所以對稱經濟學就是科學的結構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