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新結構經濟學的結果 展開
- 經濟學術語
- 書籍
新結構經濟學
經濟學術語
新結構經濟學是林毅夫教授及其合作者提出並倡導的研究經濟發展、轉型和運行的理論,主張以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採用新古典經濟學的方法,以一 個經濟體在每一個時點給定、隨著時間可變的要素稟賦及其結構為切入點,來研究決定此經濟體生產力水平的產業和技術以及交易費用的基礎設施和制度安排等經濟結構及其變遷的決定因素和影響。其主張發展中國家或地區應從其自身要素稟賦結構出發,發展其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在“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共同作用下,推動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和經濟社會的發展。
新結構經濟學就是在結構經濟學的範式框架中提出結構經濟學的新的基礎理論,包括新的結構經濟學概念、範疇與新的結構經濟學原理。新結構經濟學是用時間、空間、層次統一的五維空間結構方法解釋經濟現象、認識經濟結構、把握經濟規律、揭示經濟本質的經濟學。
新結構經濟學,是根據時間、層次、傳統三維空間相互轉化原理研究經濟發展規律、預測經濟發展趨向、進行經濟空間布局、調整產業空間結構、取得經濟規模效益、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學,是結構經濟學向發展經濟學轉化的中間環節,新結構經濟學使發展經濟學成為科學。
新結構經濟學對新常態經濟的作用
新常態經濟是經濟學範式轉換、經濟發展模式轉軌與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新常態經濟是穩增長調結構的經濟,而不是總量經濟;著眼於經濟結構的對稱態及在對稱態基礎上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新常態經濟學是結構經濟學。結構經濟學是用結構方法解釋經濟現象、研究經濟發展的經濟學。結構經濟學分為舊結構經濟學與新結構經濟學。舊結構經濟學運用靜態的、純客體的三維結構方法分析經濟、研究經濟發展,新結構經濟學運用動態的,主客體對稱、時間空間層次對稱的五維結構方法解釋經濟現象、認識經濟結構、把握經濟規律、揭示經濟本質、研究經濟發展。因此新結構經濟學就是對稱經濟學。在新結構經濟學——對稱經濟學看來,經濟主體與經濟客體的對稱結構是基本的經濟結構,經濟主體與經濟客體的對稱關係是經濟發展的最根本動力,所以新結構經濟學又可以稱為發展經濟學。
新結構經濟學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作用
建立在對稱平衡論基礎上的新結構經濟學和建立在一般均衡論基礎上的“新結構經濟學”有本質的不同,對產能過剩的解釋與解決方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定義與定位也有本質的不同。根據以“對稱經濟學”命名的新結構經濟學,所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用增量改革促存量調整,在增加投資過程中優化投資結構、產業結構開源疏流,在經濟可持續高速增長的基礎上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與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就是優化產權結構,國進民進、政府宏觀調控與民間活力相互促進;就是優化投融資結構,促進資源整合,實現資源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就是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產業質量,優化產品結構、提升產品質量;就是優化分配結構,實現公平分配,使消費成為生產力;就是優化流通結構,節省交易成本,提高有效經濟總量;就是優化消費結構,實現消費品不斷升級,不斷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實現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
“因行得知,用知踐行,唯成證知,知成一體。”倡導“唯成乃真知”的“知成一 體”學風,強調理論創新與實踐成果相結合,主張只有真正在實踐中取得成效的理論,才是真知灼見,才是對人類發展有貢獻的理論。
新結構經濟學自提出以來,獲得了斯蒂格利茨、斯賓塞、貝克爾、諾斯、福格爾、阿克羅夫等10多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高度評價,被國際學界視為是繼“結構主義”和“新自由主義”之後的第三代發展經濟學理論,受到許多發展中國家政府和 知識精英的重視,對位於非洲、中亞、東歐的發展中地區和國家產生了重要的政策和實踐影響。
“《新結構經濟學》是一部意義重大且雄心勃勃的作品。林毅夫教授及其合作者針對經濟增長、多元化和發展,成功地描述了其複雜的微觀動態結構;並抓住了政府作為經濟活動和經濟預期的投資者、監管者、協調者以及指導者的重要補充作用。所有論述均以經濟全球化為背景,而全球經濟本身又處於大規模的結構性變化中。本書不僅將成為發展中國家學者和政策制定者的重要參考,在發達國家中也將日益成為重要參考。”
——邁克爾·斯賓塞 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伯克利講席教授,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世界銀行一直致力於實現一個沒有貧困的世界。在(《新結構經濟學》)這部傑出的著作中,其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設立了一個讓這個夢想成為現實的經濟路線圖。他認為,中國的成功可以在世界其他地方取得;並明確有力地說明了哪些結構性轉型是必需 的,政府能夠而且必須在其中發揮怎樣的作用。本書將成為重新思考發展問題的一座里程碑。此前多年,“華盛頓共識”引導著“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國際開發機構;如今其已喪失信譽,而本書則 提供了一個替代。林毅夫的觀點已經激起了討論和爭辯,這本書的貢獻,將確保他的觀點在發展政策的反思中繼續成為焦點。”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 哥倫比亞大學校級講席教授,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