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時間效益

物流時間效益

物流時間效益是指“物”(物流商品)從供給者到需求者之間存在時間差,由改變這一時間差所創造的價值,稱為“時間效益”。

時間效益,從形式上看,是把握“物”的流動時機,從而形成的效益;從構成實質上看,包括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和把握商機形成增量效益。時間效益不是單獨追求物流過程中某一個單獨的變數的變化,如僅僅收入增加或資源消耗的減少等,而是把握相關收入的增加、資源佔用及資源消耗(包括各種不同性質資源的消耗,如人力資源消耗、原材料消耗、固定資產消耗等)成本的減少。

創造類型


(一)縮短時間創造效益
縮短時間創造效益,就是採取技術的、管理的、系統的等方法來盡量縮短物流的宏觀時間和有針對性地縮短微觀物流時間,從而取得較高的時間效益。在當今經濟一體化和強調速度、效率的經濟社會中,快速及時,加速物流速度,縮短物流時間,可獲得多方面的好處,如減少物流損失,降低物流消耗,節約資金,增加資金與物流工具等物品的周轉等,以盡量縮小時間間隔來創造價值。
研究表明,在製造領域,物流時間幾乎佔到整個產品從生產到消費的95%的時間。這一方面說明在製造領域物流時間的重要性,但另一方面,也同時說明了物流具有巨大的優化空間。通過優化物流時間,可能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效益,從而確立競爭優勢。企業通過大幅度壓縮物流時間,甚至實現無滯留時間,減少庫存,實現無產成品積壓、提高操作人員的積極性,對企業流程從採購、生產到銷售、配售全程實現優化,提高資本周轉率,提高資金利潤率,進而提高企業整體效益,這就是壓縮時間創造的效益。
(二)改變時間差創造價值
改變時間差創造價值,也即錯位時間效益,是指本來在某個時間應該進行相應的經濟活動,但是人為地通過相關的物流活動,將這一經濟活動改變發生時間,以求取得較高的經濟效益,這期間的效益增值即為錯位時間效益。
供給與需求之間存在時間差,可以說這是一種普遍的客觀存在,正是有了這個時間差,商品才能取得自身最高價值,才能獲得十分理想的效益,才能起到“平豐歉”的作用。但是商品本身是不會自動彌合這個時間差的,如果沒有有效的方法,集中生產出的商品除了當時的少量消耗外,就會損壞掉,喪失其使用價值。而在非產出時間,人們又會尋求該商品。物流便是以科學的、系統的方法彌補,有時是改變這種時間差,以實現其“時間價值”。
而且由於市場供求規律價格機制的作用,當供大於求,商品價格下降;供不應求,則價格上揚。利用供需之間的不平衡,通過相應的物流活動,努力塑造錯位時間效益。其基本思路就是在市場競爭中採取“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競爭策略,使得自己的產品在市場中總是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以求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此種經濟效益僅僅通過相關的物流活動就可以獲得較高的效益。
改變時間差創造價值可以分為兩種:彌補時間差創造價值和延長時間差創造價值。
1.彌補時間差創造價值
許多商品的生產有嚴格的季節性和周期性,而消費者對這些商品的需求卻未必僅在商品的產出時間。如糧食,糧食秋季集中產出,但人們對糧食的消費是一整年時間。這種集中產出所形成的供給和分散的需求必然會出現時間差。類似情況不勝枚舉。物流過程是一個中轉和物資的儲存地,商品在從生產部門到消費者的流通過程中必然存在一個停留期,通過儲存期間的保管養護,可以克服商品生產與消費在時間上的差異,創造物資的時間效用,以保證流通和生產的順利進行。這就是物流彌補時間差創造出的時間效益。
2.延長時間差創造價
值延長時間差創造價值是因為通過延遲物流時間,使得商品能在更好的時間點上獲得更高的實現價值。這種物流的時間效益對於某些季節性的商品的效益實現十分重要,因為其在不同的時間點上的實現價值可能相差很大。因此,這種利用時問差來創造時間效益成為物流服務的一個效益創造手段。
在某些具體物流中經常存在人為地、能動地延長物流時間來創造價值。例如:秋季集中產出的糧食、水果等農作物,通過物流的儲存、儲備活動,有意識延長物流的時間,以均衡人們的需求;商品的待機銷售,在儲存中尋找進入市場的最理想時間;備戰、備荒所形成的戰略性儲備;囤積性營銷活動等,都是通過物流環節有意識地延長物流時間、有意識增加時間差來創造價值的。由於產品生產的技術經濟特徵,在現有科學技術條件下不可能通過即時生產、配送來消除,或者即使能通過科學技術的發展實現即時生產、配送,但卻不經濟。因此,只能通過延長時間差來實現產品的效益,即通過物的儲備有意識地延長物流時間,以均衡人們的需求。
(三)JIT效益
JIT(Just-in-Time)物流管理於20世紀50年代首創於日本豐田汽車公司,1972年後被廣泛應用於日本汽車和電子工業。JIT管理為El本企業生產高質量、低成本的產品提供了保證。準時制物流是伴隨製造業準時生產而產生的,隨著準時生產的發展與普及,準時制物流得到了迅速發展和廣泛應用。從而在時間效益的創造上又有了新的突破,形成一種新的時間效益——JIT效益,也就是準時制或適時制效益,指以物流的準時或適時為準則所創造的效益。它的運作特徵是“為生產數量和質量都適當的產品,在適當的時間,將適當種類和數量的原材料送達適當的生產地點”。其中“適當”的標準是獲得更好的效益。
JIT物流是精益思想的表現,是一組活動的集合,其目的在於原材料、製品及產成品保持最小庫存的情況下,能保持連續、高節奏的大批量生產。零件從上道工序準時到達下道工序,並被下道工序迅速加工和轉移。“準時制”是基於任何工序只在需要時才生產必要製品的邏輯。如今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物流業正沿著標準化、集成化、網路化和準時化的軌道迅猛發展。
準時制物流的發展使企業競爭力增強,內部資源利用率提高。隨著精益生產理論不斷深入人心,準時制物流和信息技術的緊密結合將使物的流動更具目的性和經濟性。因此,可以說,現代準時制物流包含的理念將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
物流過程,實質上是價值創造過程和價值實現過程的有機組合:生產企業、物流企業、消費者都是這一價值運動鏈條的利益主體,他們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以物的流動為外在表現形式的價值運作系統。現代準時制物流的發展目標是,把電子信息通信技術廣泛應用於物流領域,用信息系統整合生產商、經銷商、物流公司、供應商之間的管理。
JIT效益就是在物流實踐中,以系統的觀點來審視各活動環節的合理性和優化空間,使物流環節之間、各子系統之間能取得一個較好的平衡,從而使得整個物流系統的整體效益最優。在整個物流系統間尋求平衡,強調的是無縫連接。其原則是並不嚴格要求供應原材料時間最短或者運輸費用最省,只是強調整個系統的平衡、無縫連接,整個系統最優。在此理念指導下,倉儲系統不求完全的無缺貨損失,放掉此種負擔后,可以大幅度地降低倉儲水平,運輸系統也不要求片面地追求滿載運輸、回程實載等,在特定條件下,進行迂迴運輸、重複運輸,顯得必要和具有經濟性。整個物流系統著眼於系統下的各子系統流暢、平穩的運行,各子系統間實現無縫連接。
(四)利用物流時間生產創造的時間效益
利用物流時間生產創造的時間效益,是指在物流的同時進行生產作業,降低相應的設備購置成本、操作人員費用,縮短作業時間而創造的效益。
現代物流不斷開發出有價值增值作用的新型活動,通過整合物流系統,降低物流費用,提供優質服務,增加顧客忠誠度等提升企業利潤,被認為是“第三利潤源泉”。然而物流時間效益不只是體現在降低物流成本方面,還表現在由於物流的順利運行,促進生產,增加產出而獲得收益;還體現在企業物流與生產的協同即協調和完善企業生產、流通結構而產生的效益以及為客戶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從而增加顧客忠誠度而帶來的效益等。
物流可以創造加工附加價值。加工是生產領域常用的手段,並不是物流的本來職能。但是,現代物流的一個重要現代特點,是根據自己的優勢從事一定的補充性的加工活動,這種加工活動不是創造商品主要實體,形成商品主要功能和使用價值,而是帶有完善、補充、增加性質的加工活動,這種活動必然會形成勞動對象的附加價值。雖然在創造加工附加價值方面,物流不是主要責任者,其所創造的價值也不能與時間價值和場所價值比擬,但這畢竟是現代物流有別於傳統物流的重要方面。

獲取途徑


(一)注重需求的多層次
物流供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物流需求,物流需求特徵直接影響著物流供給的模式。由於客戶的生產及銷售模式不同,因而客戶需求往往千變萬化。不同客戶,甚至同一客戶在不同情況下,往往也會有不同的服務需求。生產流通企業對物流需求各不相同,所以物流需求是多層次的,這就要求根據客戶的需要,為客戶提供量身定做的物流服務,即有多樣化的物流供給以滿足市場需求。
(二)具體客戶具體對待,努力提供增值服務
物流時間效應多種多樣,因此挖掘時間效益的方法也各不相同。如今的物流服務也已經超出了傳統意義上的貨物包裝、配送、倉儲或者寄存等常規服務,由常規服務延伸而出的增值服務正在成為物流發展的新趨勢。只有經過深入的分析,根據商品的具體特點,根據不同企業具體分析對待,才可能尋求到實施增值服務的空間。
(三)尋求共贏
分工與整合是物流的基本原理。分工使得物流行業通過社會化,帶來競爭活力;整合使得物流企業實現了規模經濟,產生了合作的經濟,從而達到共贏。如何將這一基本理念體現在物流具體的實施方案上是值得研究的。從時間效益挖掘的層面上尋求雙贏,首先要全面、系統、準確地了解客戶物流與時效相關的信息,再結合物流企業自身的服務能力(包括現有的和潛在的服務能力),通過與客戶的反覆溝通,在獲得客戶支持、至少得到客戶認可的情況下,擬定可能存在雙贏的實施方案。
物流企業不僅要注重縱向共贏,還要開展橫向合作。國際上一批具備規模和品牌實力的領先物流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經驗可以借鑒。大多數進入中國的國際物流供應商都通過尋找在中國的合作夥伴的方式,以獲得迅速進入市場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