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國際會議中心

杭州國際會議中心

杭州國際會議中心(Hangzhou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Center),位於中國浙江省杭州市,是集會議、餐飲、住宿為一體的大型綜合型建築,與半月形的杭州大劇院組成“日月同輝”,是杭州市的重要標誌之一。

杭州國際會議中心於2005年10月12日動工興建;於2010年12月26日工程竣工;於2010年12月27日開業運營。

杭州國際會議中心佔地面積4781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26296平方米。

建設歷程


2003年5月23日,杭州錢江新城管委會對杭州國際會議中心進行規劃建築方案的徵集。
2005年10月12日,杭州國際會議中心動工興建。
2010年12月26日,杭州國際會議中心工程竣工;12月27日,杭州國際會議中心開業,舉行慶典儀式。

建築位置


區域位置

杭州國際會議中心位於中國浙江省杭州市錢江新城核心區,整體於錢江錢江新城核心區東西主軸線末端南側;會議中心距東側錢塘江水道約500米,距南側西興大橋約1.4千米,距西北側杭州市民中心約0.45千米。

途經線路

途經杭州國際會議中心的道路路線為:新業路(北)、解放東路(南)、富春路(西)、之江路(東);途經會議中心的軌道交通線路為:杭州地鐵4號線,站名為市民中心站
杭州國際會議中心
杭州國際會議中心

建築設計


設計理念

杭州國際會議中心根據標誌性、協調性、功能性、創新性的原則,採用球狀“太陽”設計理念,並選用了加拿大PPA-OTT的巨型球體方案,以金色為主色調,幕牆採用現代材料複合板和金色玻璃相結合,整個建築金碧輝煌,猶如一金色的太陽,體現杭州這座浪漫之都的價值取向。
同時,杭州國際會議中心與半月形銀色基調的杭州大劇院,宛如一對姐妹遙相呼應,一金一銀,一日一月,一陰一陽,一缺一盈,天造地設一般,這組屹立在杭州城市最核心地帶的巨型雕塑式建築,不僅具有明確的象徵意義,而且很好地暗示了杭州的過去和未來,在錢塘江畔相映生輝,使得“日月同輝”成為杭州和錢江新城一大新標誌。

設計參數

杭州國際會議中心佔地面積4781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26296平方米,共計19層,高度及直徑為85米。其中地上總建築面積74209平方米,地下總建築面積52087平方米。建築的地下停車位共計445個,裙房一層2000平方米,廳房共計1000座,球體主樓共計400餘間客房。
技術標準
建築類型乙類
場地類型III類
設計年限50年
安全等級一級
基本風壓0.5千牛/平方米
自振周期4.3秒
抗震等級按7度設防

整體布局

杭州國際會議中心主要由地下室、橢球形裙房、球形主樓三大部分組成。
建築布局
地下地下部分為地下室,共計兩層,其中地下二層為地下停車庫,地下一層為設備用房及酒店和會議的配套輔助用房。
裙房裙房部分共計兩層,一層由可靈活分割的大宴會廳及備餐廚房、大會議廳和中型會議廳、新聞發布廳等組成,二層為小型會議廳層。
主樓主樓為白金五星級酒店,包括與其配套的餐飲、娛樂服務等。其中,三層為酒店配套的餐廳層,酒店從大堂層至頂設置一通高的球體中庭空間,並且向大劇院方向開啟扇形開放面。十六層客房環繞球體中庭布置,中庭頂部桁架外露;十六層以上設有酒店的休閑、運動區。

主體結構

杭州國際會議中心主建築立面採用金色為主色調,其中主樓為半球組合空間,裙房為曲面空間,穹頂屋蓋採用肋環型球面網殼,裙房屋蓋採用相貫節點鋼管桁架空間結構,主樓外圍護採用隱框金色玻璃幕牆系統;裙房外圍護採用索網點式支撐幕牆系統,裙房屋面採用自保溫鈦金金屬板屋面與點式玻璃屋面。

細節結構

杭州國際會議中心採用空間雙向C形全鋼框架體系,其中主樓為鋼框架支承結構特體系,由沿圓周和徑向分佈的框架及豎向支承通過樓面梁及樓面板組成豎向承重系統和抗側李系統,二裙房疊合橢球頂殼採用大跨度空間管桁架結構體系。
杭州國際會議中心主樓裙房桁架一段於主樓之間通過主樓框架柱上的牛腿連接,主樓每根框架柱承受裙房相應每梠桁架傳遞的水平荷載、豎向荷載以及由豎向荷載產生的彎矩;裙房桁架另一端通過節點與裙房柱或支座連接。

附屬設施


市民廣場

杭州國際會議中心的地上部分為市民廣場,裝設夜景噴泉、植木林等景觀,點綴會議中心四周。

休閑運動

杭州國際會議中心在十六層以上設有酒店的休閑、運動區,內設室內游泳池、桑拿區、健身房等。

建設成果


技術難題

建設難點
設計方面
杭州國際會議中心採用球狀“太陽”方案后,進行了大量修改調整工作,在功能、結構、設備、消防、經營等諸多方面均面臨著巨大挑戰。有個性的建築背後往往有著深厚的文化根基,首先它需要思想、觀念,還需要技術上的支撐。為實現建築形式與建築功能的協調,在方案深化過程中,在已經確定建築形式的前提下,如何來完善建築功能,成為杭州國際會議中心施工圖設計階段的難題。
施工方面
1、球體成形精度控制及調整
杭州國際會議中心主樓為直徑85米的大半球體,結構外部裝飾金屬及玻璃幕牆%在特殊的外形及受力特點的條件下(即結構的內、外側柱的傾斜度隨結構高度不斷變化且傾斜柱存在增大傾斜角度的變形趨勢"#如何保證大型結構平面和整體的圓度),如何儘可能地減少安裝誤差是一個突出的技術難題。
2、吊裝過程中結構的安全性及穩定狀態的控制
杭州國際會議中心由於結構獨特的球狀體外形使得其整體性受力特點顯著。結構的內、外側柱的傾斜使得柱在豎向荷載作用下會增加附加彎矩和變形,即重力二階效應顯著,這時環梁對結構柱的環箍效應對結構整體受力而言十分重要,而施工過程中,結構的半成形狀態使得結構的安全性、穩定性與設計狀態差別明顯,同時施工用的3台大型外附式塔吊的附加水平荷載對未成形結構的影響也比較突出#如何保證安裝過程中結構的安全性是現場安裝的突出技術難點和重點。
3、穹頂結構的安裝工藝
杭州國際會議中心主樓頂部穹頂結構位於球體的85米頂部位置#結構形式為單成殼結構,平面上處於球體的圓心處且其下部5至19層樓面均鏤空,同時穹頂跨度、面積均較大,結構整體剛度較小,如何在特殊的空間位置安裝特殊的結構也是當時工程的技術難點。
技術創新
設計方面
1、進行全鋼結構豎向呈C形的弧形鋼框架-支撐體系研究,在保證工程結構安全的同時,充分滿足建築造型設計要求,為建築設計創造條件,達到技術和藝術的完美結合。
2、民用建築中超大型鑄鋼節點應用技術研究,解決了複雜節點大量現場焊接施工問題,有效地確保了施工質量,同時節點流暢,滿足了建築觀感要求。
3、承托上部12層樓面豎向載荷的25米跨弧形曲線鋼結構空間轉換桁架研究。
4、複雜樓板結構體系下軸力增大裂縫控制技術研究,有效地解決了樓板面內軸力大,裂縫控制問題。
施工方面
1、鋼管節點製作及消減殘餘應力技術、不規則特大型鋼結構構件單機吊裝技術和異形傾斜結構安裝精度控制技術研究。該三項技術研究成果分別獲2007年度、2010年度浙江省省級工法。
2、異型高層鋼結構超大型複雜鑄鋼節點理論及試驗研究技術、異型高層鋼結構工程施工全過程模擬分析及在線實時監測技術和異型空間全焊接體系構件焊接附加應力研究技術。該三項技術研究成果登記為浙江省科學技術成果。
3、C100高強高性能混凝土應用研究,課題已通過浙江省住建廳驗收。
4、複雜施工環境下的塔吊拆除技術研究,課題已通過浙江省住建廳驗收,經鑒定總體水平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榮譽表彰

項目名稱所獲獎項
杭州國際會議中心2008年度中國建築鋼結構金獎
2013年度浙江省建設工程“錢江杯”獎;
2013年度浙江省建設工程優秀設計獎
2014年度浙江省建設工程錢江杯獎(優秀勘察設計)專項工程二等獎
2017年第十四屆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

功能活動


建築功能

杭州國際會議中心以舉辦大型國際性會議和白金五星級酒店為標準進行功能設計,內容有各種大小會議、宴會、演出、展示、住宿、餐飲、娛樂、休閑等國際標準綜合性多功能會議、商務服務。

文化活動

“B20峰會”
2016年9月3日,B20峰會(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在杭州國際會議中心召開,該峰會呼應G20峰會主題,設置“金融促增長”、“貿易投資”、“基礎設施”、“中小企業發展”、“就業”、“反腐敗”,共6大議題,並相應設立或籌辦了由全球工商界廣泛參與的議題工作組和專題論壇,通過密集磋商和討論,形成B20政策建議報告草案。

建築評價


杭州國際會議中心的建成投入使用填補了杭州市缺少舉辦國際大型會議場所的缺憾。其開業,對於完善錢江新城中央商務區功能、進一步提升、擴大新城影響力,集聚新城的人氣商氣具有重要意義;對於強化杭州承辦國際性大型會議的能力,提高旅遊服務設施檔次,發展杭州旅遊會展經濟具有極其重大的作用。(時任杭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楊戌標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