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大劇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中國國家大劇院(National Centre for the Performing Arts of China)是新“北京十六景”之一的地標性建築,位於北京市中心天安門廣場西,人民大會堂西側,由主體建築及南北兩側的水下長廊、地下停車場、人工湖、綠地組成。

中國國家大劇院由法國建築師保羅·安德魯主持設計,國家大劇院外觀呈半橢球形,東西方向長軸長度為212.20米,南北方向短軸長度為143.64米,建築物高度為46.285米,佔地11.89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16.5萬平方米,其中主體建築10.5萬平方米,地下附屬設施6萬平方米,總造價30.67億元。設有歌劇院、音樂廳、戲劇場以及藝術展廳、餐廳、音像商店等配套設施。

中國國家大劇院於1958年被定為國慶十周年十大建築之一;2008年12月19日獲“魯班獎”;2009年10月28日入選新中國成立60周年“百項經典暨精品工程”。

2020年6月17日,國家大劇院發布公告:由於新冠疫情,對公眾暫停開放參觀。

建設沿革


中國國家大劇院
中國國家大劇院
1958年,毛主席、黨中央就決定為迎接新中國成立十周年大慶在首都北京建一批大型公共建築,國家大劇院當時也在排定之列。周恩來總理親自確定了建設地點、審定了設計方案。
1996年10月,中共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干問題的決議中,明確指出要有計劃地建成國家博物館、國家大劇院等具有重要影響的國家重點文化工程。
1997年10月,中央政治局委託北京市籌建國家大劇院。
1998年1月,國家大劇院建設領導小組成立。組建了由北京市牽頭,文化部、建設部參加的國家大劇院工程業主委員會,並確定建築設計方案以邀請方式為主進行國際招標。
1998年7月,國家大劇院競賽第一輪在歷史博物館拉開了序幕,立即吸引了來自10個國家的36個設計單位參賽,一共提交了69個方案參加評選,組成空前壯觀的參賽方陣。
中國國家大劇院
中國國家大劇院
1998年4月,國務院發出《國務院批轉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關於建設國家大劇院有關問題請示的通知》,批准國家大劇院工程立項建設。當月13日開始了建築設計方案的國際邀請競賽。經過兩輪競賽、三項修改,並廣泛徵求建築設計專家、劇場技術專家、藝術家和全國及北京市部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意見,確定了推薦方案。
1998年8月,在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展出了第一輪設計方案的模型。專家委員會由11位評委組成,其中8名中國人、3名外國人。大劇院業主委員會也發布此次競標的原則。第一,它是世界一流的劇院,第二,它不能搶過人民大會堂。
1999年7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討論同意國家大劇院建築設計方案,採用法國巴黎機場公司設計師保羅安德魯設計的圓形方案、清華大學配合的設計方案。
2000年2月,通過全國招標確定北京城建、香港建設、上海建工聯合體為國家大劇院工程施工總承包單位。北京市雙圓監理公司中標為工程監理單位。
中國國家大劇院
中國國家大劇院
2000年4月1日,國家計委批准國家大劇院工程開始施工現場前期準備。
2001年12月13日,國家大劇院工程正式開工建設。
2003年4月17日,國家大劇院工程主體結構封頂。
2003年12月2日,國家大劇院殼體鋼結構安裝完成。整個殼體鋼結構的吊裝僅用了76個工作日,創造了巨型殼體鋼結構安裝的“中國速度”。
2007年5月8日,中國國家大劇院人工湖防水工程閉水試驗全部完成。
2007年6月15日,中國國家大劇院拆除緊鄰長安街的工程圍擋,外部正式亮相。
2007年9月,國家大劇院宣布工程基本完工。
2007年9月,中國國家大劇院進行試演,中國國家芭蕾舞團的《天鵝湖》,蘭州歌舞團的《大敦煌夢》,以及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茶館》於9月25日至10月13日舉行七場演出。
2007年12月22日,國家大劇院建成正式演出。
2020年1月24日,中國國家大劇院發布“國家大劇院取消演出和參觀”公告。
2020年5月27日,中國國家大劇院發布“關於對公眾有序限流開放參觀的公告”,於2020年6月2日起對公眾有序限流開放參觀,實行提前預約。
2020年6月17日,中國國家大劇院發布公告,由於新冠疫情,對公眾暫停開放參觀。
2020年7月20日,中國國家大劇院發布公告,於2020年7月21日起對公眾有序限流開放參觀,實行提前預約。
2020年9月,當選世界劇院聯盟理事會成員。
2021年5月,2021台湖爵士音樂節宣布由國家大劇院、中國音樂家協會爵士樂學會、北京現代音樂研修學院發起,國家大劇院主辦,以“爵士星空”為主題的2021台湖爵士音樂節將於2021年5月26日至30日,在位於北京通州區的國家大劇院台湖露天劇場舉辦。

建築格局


歌劇院

歌劇院
歌劇院
歌劇院是國家大劇院內最宏偉的建築,以華麗輝煌的金色為主色調。主要上演歌劇、舞劇、芭蕾舞及大型文藝演出。歌劇院觀眾廳設有池座一層和樓座三層,共有觀眾席2207個(含站席)。歌劇院有具備推、拉、升、降、轉功能的先進舞台,可傾斜的芭蕾舞台板,可容納三管樂隊的升降樂池。這些世界領先水平的舞台機械設備為藝術家的現場表現提供了豐富可能。
牆面
歌劇院在牆面上安裝了弧形的金屬網,聲音可以透過去,而金屬網後面的牆是多邊形,這樣就形成了視覺的弧形和聽覺空間的多邊形,做到了建築聲學和劇場美學的完美結合,使得混響時間達到1.6秒的效果。
樂池
歌劇院樂池面積120平方米,可容納90人的三管編製樂隊,也可升至觀眾席水平位置變成觀眾席。在樂池中,特別為指揮設計了專用升降台,指揮可以以這種特別的方式出場、謝幕。
舞台
歌劇院舞台採用“品”字形舞台形式,包括主舞台、左右側台和后舞台。舞台具備推、拉、升、降、轉五大功能,可迅速地切換布景。主舞台有六個升降台,既可整體升降又可分別單獨升降。左右側台各有六台可橫向移動的車台,通過與主舞台升降台互換位置,可以遷換場景,也可以參與演出。
后舞台下方距地面15米處,儲存有一個芭蕾舞台台板,主舞台升降台下降后,芭蕾舞台可移動到主舞台檯面上,用於芭蕾舞演出。這塊國內面積最大的無縫隙專用芭蕾舞台板,同時也是國內唯一的可傾斜式芭蕾舞台板,可傾斜至5.7度。檯面使用俄勒岡木製成,並用三層結構來增加彈性,能最大限度地保護芭蕾舞演員的足尖。
舞台上方柵頂高度為32米,吊杆、燈光橋、燈光渡橋通過鋼絲繩懸掛在空中。61道電動吊杆,78台軌道單點吊機,24台自由單點吊機,分別用於懸掛幕布和景片。燈光橋、燈光渡橋、燈光吊架將1588盞用於演出的燈具點綴在歌劇院舞台的上方,且燈光反應快,可以在幾秒鐘內變換造型。

音樂廳

音樂廳風格清新、高雅,適於演奏大型交響樂、民族樂,並可舉辦各種音樂會,有1859個席位(含站席)。音樂廳內擁有國內最大的管風琴,能滿足各種不同流派作品演出的需要。此外數碼牆、極具現代美感的抽象浮雕天花板、GRC牆面、龜背反聲板等設計能令聲音均勻、柔和地擴散反射,使音樂廳實現了建築美學和聲學美學的完美結合。
“鎮廳之寶”——管風琴
音樂廳
音樂廳
安放於音樂廳的管風琴造型典雅,音色飽滿,是中國國內體積最大、栓數最多、音管最多、音色最豐富的一架,擁有94個音栓,發聲管達6500根之多。該管風琴出自德國管風琴製造世家——約翰尼斯·克萊斯,與著名的德國科隆大教堂管風琴系出同門,能滿足各種不同流派作品演出的需要。管風琴的存在為音樂廳更添高貴典雅之氣,因此被形象地稱為音樂廳的“鎮廳之寶” 。
天花板
音樂廳的天花板被打造成一件抽象的現代藝術作品,形狀不規則的白色浮雕像一片起伏的沙丘,又似海浪沖刷的海灘。天花板上看似凌亂的溝槽實際上經過了特別的聲學設計,使聲音能夠被擴散反射,更加均勻、柔和。精美的天花板其實是特製的聲擴散裝飾板。天花板使用纖維石膏成型板製成,材質厚重,能夠有效地防止低頻吸收,增強廳內的低頻混響時間,使低音效果(如管風琴、大管、大提琴等)更加具有震撼力和感染力。為達到聲效的完美,在頂棚的下面還懸掛了一面龜背形狀的集中式反聲板,俗稱“龜背反聲板”,它的作用是將聲音向四面八方散射。
演奏台與觀眾席
音樂廳根據音樂會演出的特點,採用改良的鞋盒式設計,即坐席以圍坐式環繞在舞台四周,使舞台處於劇場的中心區域,以便聲音能更好地擴散和傳播。音樂廳演奏台設在池座一側,演奏台寬24米、深15米,能滿足120人的四管樂隊演出使用。演奏台由固定檯面和三塊演奏升降台構成。通過控制演奏升降台高度的變化,可以形成階梯式的演奏檯面,將不同樂器的演奏清晰地展現在觀眾面前。演奏台前部的鋼琴升降台可將三角鋼琴緩緩升起,浮現在觀眾的視野之中。為滿足大型合唱演出需要,演奏台後方觀眾席二層的座椅可供180人合唱隊使用。
牆面
音樂廳
音樂廳
音樂廳舞台四周的牆面採用了與戲劇場類似的聲學擴散牆,牆面有如站立起來的鋼琴琴鍵,凸凹起伏、不規則排列。其凹凸的尺寸和形狀經由數論精確計算得出,能擴散反射來自演奏台的聲音,保障演出者良好的自我聽聞和相互聽聞,有利於樂隊更好地發揮表演水平。音樂廳的側牆則採用與天花板類似的聲擴散裝飾板,牆壁表面輕微凹凸的效果同樣經過特殊設計。通過這些凹凸不平的紋理,能將聲音均勻地擴散反射至音樂廳空間內的每個角落。在這些量身設計的綜合作用下,音樂廳的混響時間可以達到2.2秒的優質音效。

戲劇場

戲劇場是國家大劇院最具民族特色的劇場,以中國紅為主色調,真絲牆面烘托出傳統熱烈的氣氛。主要上演話劇、歌劇、地方戲曲等演出。戲劇場觀眾廳設有池座一層和樓座三層,共有1036個席位(含站席)。戲劇場舞台擁有先進的舞台機械設備,可以把獨特的創作變成表演的現實。其獨特的伸出式台唇設計,非常符合中國傳統戲劇表演的特點。
舞台
戲劇場
戲劇場
戲劇場舞台具有“伸出式”和“鏡框式”兩種樣式,可配合劇目需要選擇使用。“伸出式”舞台樣式時,觀眾廳前部的台板升起成為舞台的一部分,形成伸出式台唇,台下的觀眾可以更近距離地觀看台上的表演,非常符合中國傳統戲劇表演的特點。而當台板不升起時,這部分區域可作為樂池使用,這時舞台看上去就像一個鏡框,因此被稱為“鏡框式”舞台樣式。戲劇場舞台區域分為主舞台和左右輔台。主舞台安裝的“鼓筒式”轉檯,由13個升降塊和2個升降台組成,既可整體升降又可分別單獨升降,還可以製造邊升降邊旋轉的舞台效果,整套舞台機械在世界上處於先進地位。
牆面
戲劇場觀眾廳牆面採用與音樂廳舞台牆面類似的聲擴散牆面,看上去象凸凹起伏的、不規則排列的豎條。大量不規則排列的凹凸槽整體上形成聲音的擴散反射,可保證室內聲場的均勻性。牆面使用特製的絲綢布加以包裹,形成了以紅色為主,與黃色、紫色等相間排列的牆面圖案。燈光照在牆面上,烘托出親切、熱烈而傳統的氣氛,營造出頗具中國特色的劇場氛圍的同時,也能起到很好的吸音效果。

小劇場

小劇場
小劇場
小劇場是國家大劇院最具多樣性可能的多功能劇場,整體色調清新、風格典雅,可以適應室內樂、小型獨奏獨唱、小劇場話劇、小劇場歌劇、現代舞等多種藝術門類的演出。小劇場觀眾席共設有19排,469個席位(含活動座椅)。小劇場於2009年9月落成,2009年10月正式啟用。它的落成啟用不僅進一步擴充了國家大劇院表演藝術功能,也使得北京現有小劇場群落的演出功能更加豐富。
天花板及牆面
小劇場的白色浮雕天花板與音樂廳類似,聲擴散牆面與戲劇場牆面相似,加上有保溫及隔音效果的隔斷牆,種種量身設計可使聲音均勻、柔和地擴散反射。
舞台及觀眾席
小劇場採用盡端式舞台。舞台由兩塊升降平台組成,可根據需要整體升降或分別單獨升降。
舞台背後的隔音牆和落地鋼化玻璃牆,可以向左右兩端摺疊收縮。待兩面牆完全打開后,面積超過500平方米的室外下沉廣場猶如後花園般呈現眼前,既可作為演出的背景,也可直接作為舞台納入演出,給藝術創作者提供了更大的想象和發揮空間。觀眾座位共計469席,可根據劇目進行靈活調整,包括電動伸縮看台和活動座椅。

第五空間

在國家大劇院這座輝煌壯麗的建築內,除卻三大專業劇場和一個多功能小劇場,還有大量的公共空間,這也是展現大劇院無限活力的窗口。不管是精巧獨到的建築設計、帶有濃郁藝術特色的空間陳設,還是主題豐富的藝術展覽、形式多樣的小型藝術表演,無不讓觀眾隨時隨地近距離體驗到藝術的無窮魅力。
人工湖
殼體外圍環繞著水色蕩漾的人工湖,總面積達3.55萬平方米。湖水如同一面清澈見底的鏡子,波光與倒影交相輝映,共同托起中央巨大而晶瑩的建築。人工湖水域的設計理念來自京城水系,為北京城中心地區增添了一處靈動水景。人工湖水池採用水循環系統去除濁物,冬季不結冰,夏季不長藻。
文化廣場
人工湖四周是總面積達3.9萬平方米的綠化帶,綠蔭隔斷了長安街上的喧囂,形成了一片身處市中心的大型文化休閑廣場。設計遵循了將自然園林引入城市的思路,整體與大劇院的主體建築保持協調一致,體現了隱與顯、密與疏之間的適度結合,融入了復層、群落等景觀設計理念。文化廣場可供市民自由進入。
下廊道
第五空間
第五空間
經由國家大劇院北門主入口進入大劇院的內部主體建築,首先需通過位於人工湖下方的北水下長廊。這條水下長廊長約80米,寬約24米,頂部採用玻璃天棚搭建而成。
橄欖廳
橄欖廳是大劇院的重要交通樞紐。經北水下長廊來到橄欖廳,頓覺視野開闊,抬眼向前看,依次排開的三座室內建築即國家大劇院的三大專業劇場。正中最高大宏偉的是歌劇院,左側為音樂廳,右側為戲劇場。
公共大廳
公共大廳擁有國內跨度最大的穹頂。穹頂距地面46米,由無數根巴西紅木拼裝而成,其間以金屬條分割為若干個區域。每條紅木的色彩深淺有別,每個區域的拼貼走向各不相同,充滿變化和層次,放眼望去,彷彿在蒼穹之上畫出了一道道韻律感十足的弧線。整個穹頂充溢著靈動、跳躍的神采,置身其間猶如進入了樂器內部的音樂世界。
花瓣廳
花瓣廳位於歌劇院五層屋頂平台,因獨特的形狀、位置和視角,成為大劇院里最具特色的開放空間。從這裡可以俯瞰公共大廳,並透過漸開的玻璃幕牆放眼遠望,劇院內外的美景盡收眼底。這裡常年帶來的小型表演、互動活動,讓觀眾近距離感受藝術、喜愛藝術。
藝術資料中心
藝術資料中心位於大劇院音樂廳頂層。總面積近1400平方米。

藝術精品長廊

藝術精品長廊
藝術精品長廊
藝術精品長廊位於國家大劇院一層公共大廳東側,南北貫穿音樂廳一層外側。作為國家大劇院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藝術精品長廊包括國家大劇院紀念品店、國家大劇院音像視聽中心、國家大劇院戲劇商店、天天藝術書店及法藍瓷藝術瓷器店。五個店鋪表現了國家大劇院的大氣莊重,傳統內斂,現代簡約和優雅經典。
• 紀念品店
國家大劇院紀念品店專營由大劇院自主設計的各類紀念品。每一件商品都經過特別設計,融入了大劇院建築符號、表演藝術特色或原創劇目經典形象,在追求高品質的同時凸顯出大劇院的獨創性與藝術性。
• 音像視聽中心
音像視聽中心位於大劇院一層公共大廳東側。明亮的店面,經典的唱片,會帶給觀眾不同凡響的藝術體驗。獨具匠心的設計風格,別具一格的藝術氛圍,在藝術的海洋里徜徉,在美妙的樂曲中陶醉。
● 一好閱讀書店
一好閱讀書店位於一層公共大廳東側,以“打造最具品位的閱讀空間”為創設理念,聚焦國際文化動向。認同“藝術改變生活”的國家大劇院核心理念,運營以表演藝術為特色,彙集歌劇、音樂、舞蹈、戲劇、戲曲和美學等的千餘種圖書及周邊產品
● 古吳綉皇蘇綉品店
古吳綉皇蘇綉藝術品店位於一層公共大廳,藝術精品長廊最南端,與音樂廳入口處相鄰,主營手工刺繡藝術品。
•戲劇商店
國家大劇院戲劇商店位於一層公共大廳東側,與法藍瓷藝術瓷器店相鄰,專營與中國傳統戲曲、民間工藝相關的特色產品。戲劇商店以弘揚中國傳統戲曲與民間工藝為宗旨,希望顧客通過這些產品,更多地了解中國戲曲、走近戲曲。

藝術展覽

歌劇《茶花女》
歌劇《茶花女》
位於北水下廊道兩側的東西展廳、歌劇院五層的現代藝術館、歌劇院一層南側的藝術沙龍展廳和各個劇場環廊,共同構成了國家大劇院獨特的藝術展覽空間。
國家大劇院藝術展覽主要分為表演藝術類展覽、視覺藝術類展覽和文化遺產類展覽(其中包含文物歷史、非物質文化遺產等)。自2007年12月正式開幕運營以來,國家大劇院已經舉辦了200多場藝術展覽,獲得了業界的好評。這些精彩的展覽讓前來參觀的遊客和觀眾在欣賞劇院精美建築的同時,也感受到了濃厚的藝術氛圍。
國家大劇院藝術展覽定位於“以表演藝術為核心,符合國家大劇院的品牌形象與藝術品位,形成差異化展覽特色,為藝術普及、觀眾培育提供優質服務”。圍繞這個核心定位,展覽嚴把質量關,堅持“高品位、高水準、高雅藝術”的“三高”標準。藝術展覽不僅是國家大劇院“大眾心目中的藝術殿堂”的主要體現,也成為了劇院對外展示的重要窗口。
•東西展廳
在大劇院北水下長廊東西兩側各有一個面積達1200平方米的展廳。
在這裡,“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展”、“中國京劇藝術大展”、“古希臘戲劇展”悉數登場,解密中外藝術瑰寶的獨特魅力。
在這裡,“李嵐清篆刻藝術展”、“國粹油畫藝術精品展”、“藝術陶瓷名品展”輪番上演,讓藝術向更廣的維度延伸。
在這裡,歌劇詠嘆調羌笛古樂在同一時間迴響,普契尼樂譜手稿與現代京劇動畫在同一空間相交。
•現代藝術館
現代藝術館是國家大劇院內面積最大的展館,位於歌劇院屋頂平台南側。自2008年8月,這裡先後展出“中國壽山石篆刻藝術展”、“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藝術成就展”、“國家大劇院開幕周年展”、“精彩在這裡綻放——國家大劇院藝術成果展”等。這裡介紹和回顧國家大劇院經營歷程的常設展覽,通過詳實的數據、圖片和實物展現國家大劇院的成長印跡。
•藝術沙龍展廳
藝術沙龍展廳位於歌劇院一層西南側,佔地100平方米,以展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同時兼顧優秀的視覺藝術作品。藝術沙龍展廳獨特的半圓形設計,猶如一輪弦月,將建築的柔美與藝術的優雅完美結合,使得觀眾無論身處哪個位置,都可將所有展品一覽無遺;整面的落地玻璃門雖隔開了公共大廳的人來人往,卻也收穫了大劇院南玻璃幕牆外水天一色的景緻。
• 歌劇院環廊
歌劇院一層環廊曲徑通幽,環廊東西兩頭的大銅門連通公共大廳,將這段視覺的弧形裁剪得和諧生動。這裡,各類演齣劇目的文字圖片展讓人應接不暇,“歌劇節演齣劇目展”、“《赤壁》《解放》《魔笛》劇目展”、“德國斯圖加特芭蕾舞團及美國芭蕾舞劇院演出展”……抑或溫柔嫵媚,抑或狂野奔放,抑或金戈鐵馬,抑或魔幻詭譎,將觀者帶入一個又一個舞台夢境。
• 戲劇場環廊
戲劇場位於歌劇院西側,整體風格極具民族特色。主要上演話劇、京劇、地方戲曲等演出,戲劇場環廊及戲劇場門口小展廳開展的藝術展覽以“靜態”藝術形式為主。這裡曾推出“戲劇戲曲文化展覽”、“藝術大師回顧展”、“雕塑及小型油畫展”等。
•音樂廳環廊
音樂廳環廊位於音樂廳西側,是國家大劇院又一藝術展覽場地。這裡將會呈現更多更好的精彩展覽。成功舉辦了“費城交響樂團訪華演出展”、“第三屆中國交響樂之春特展”、“李嵐清素描作品展”、“古斯塔夫·馬勒與他的十部交響曲”等精彩展覽。
•藝術資料中心環廊
位於音樂廳四層的藝術資料中心外環廊以“走進唱片里的世界”為主題,常年為觀眾呈現精彩紛呈的文字圖片展,講述唱片背後的音樂故事。成功舉辦了“國家大劇院會員5周年回眸展”、“赫伯特·馮·卡拉揚誕辰100周年圖片展”、“世界著名芭蕾舞團展”、“魯契亞諾·帕瓦羅蒂逝世一周年展”、“皇家小提琴名琴展”、“國際知名唱片公司品牌展”、“世界歌劇精選”、“雅科布·路德維希·費利克斯·門德爾松·巴托爾迪生平展”、“郎朗十年回顧展”等展覽。

建築特色


方案收集

國家大劇院主要設計者:保羅·安德魯
國家大劇院主要設計者:保羅·安德魯
中國國家大劇院建築設計方案經過兩輪競賽3次修改,歷時1年3個月,來自10個國家的36個設計單位參賽,先後有69個方案參加評選。經過反覆篩選、論證,並徵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意見,最終選定了法國巴黎機場公司設計、清華大學配合的設計方案。主持設計者為法國著名建築設計師保羅·安德魯。
保羅·安德魯生於1938年,是法國建築學院和法蘭西建築科學院的院士。安德魯設計了蘇加諾-哈達國際機場、開羅國際機場以及中國的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和廣州新體育館。

場館結構

中國國家大劇院
中國國家大劇院
中國國家大劇院外部為鋼結構殼體,呈半橢球形,平面投影東西方向長軸長度為212.20米,南北方向短軸長度為143.64米,建築物高度為46.285米,比人民大會堂略低3.32米,基礎最深部分達到-32.5米,有10層樓那麼高。大劇院殼體由18000多塊鈦金屬板拼接而成,面積超過30000平方米,18000多塊鈦金屬板中,只有4塊形狀完全一樣。鈦金屬板經過特殊氧化處理,其表面金屬光澤極具質感,且15年不變顏色。中部為漸開式玻璃幕牆,由1200多塊超白玻璃巧妙拼接而成。橢球殼體外環繞人工湖,湖面面積達3.55萬平方米,各種通道和入口都設在水面下。行人需從一條80米長的水下通道進入演出大廳。

設計特點

● 施工技術
中國國家大劇院
中國國家大劇院
大劇院所處的位置在長安街南側,在北京的核心地帶。按照北京的整體規劃的要求,大劇院的高度不可以超過人民大會堂的高度即46米,但是大劇院的功能要求在46米的空間裡頭肯定是裝載不下的,所以就只能向地下發展。大劇院地下深度有10層樓那麼高,有60%的建築面積都在地下,是北京地區公共建築最深的地下工程,最深的地方是-32.5米,這個位置在歌劇院的舞台正下方。大劇院地下17米處,是北京永定河的古河道。
大劇院地下蘊藏著豐沛的地下水,這些地下水所產生的浮力可以托起重達100萬噸的巨型航母,如此巨大的浮力足以托起整個國家大劇院。傳統的解決辦法是將地下水不停地抽出,但這樣抽取地下水的後果是,將會在大劇院一帶的地下形成一個5公里範圍的"地下水漏斗",導致周邊地基發生沉降,甚至地面建築可能出現裂縫。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工程技術人員經過精密調研,用混凝土從地下水最高水位直到地下60米黏土層,澆築一道地下隔水牆。這個由地下混凝土牆體形成的巨大"水桶",可以將大劇院地基圍得嚴嚴實實。水泵就在"水桶"裡面將水抽走,這樣,無論地基里怎麼抽水,"水桶"外的地下水也不會受影響,因而周圍的建築物也就安然無恙。
6750噸鋼樑架起最大穹頂。國家大劇院殼體結構由一根根弧形鋼樑組成,1萬8千多塊鈦金屬板和1200多塊超白透明玻璃形成3.6萬平方米的巨大天穹。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穹頂沒有使用一根柱子支撐。穹頂外層塗有納米材料,當雨水落到玻璃面上時,不會留下水漬。同時,納米技術還大大降低了灰塵的附著力。
為防止雨滴落在面積有十個足球場大的穹頂上產生的噪音,清華大學進行了反覆實驗后。實驗表明,若不進行有效的防噪處理,當雨水降落時整個穹頂內的聲音將猶如萬鼓齊鳴。而劇場與劇場之間、劇場與場外之間的防噪音問題,也因使用了一種叫“音閘”的技術,得到很好的解決。
人工湖水冬季不結冰。國家大劇院四周圍繞著人工湖。但北京的冬季氣溫有時會降到攝氏零度以下,如何使湖水冬季不結冰,也成為一大難題。經過勘測發現,在地下80米深處,地下水溫保持在攝氏13度。於是,經過封閉的循環系統,將恆溫的地下水注入湖面,冬季可以將人工湖的水溫控制在零度以上。
此外,國家大劇院在幾年的施工中還攻克了超深地基施工、劇場內部信號控制等一系列技術難題。
● 設計理念
中國國家大劇院造型新穎、前衛,構思獨特,是傳統與現代、浪漫與現實的結合。大劇院龐大的橢圓外形在長安街上顯得像個“天外來客”,與周遭環境的衝突讓它顯得十分搶眼。這座“城市中的劇院、劇院中的城市”以一顆獻給新世紀的超越想象的“湖中明珠”的奇異姿態出現。中國國家大劇院要表達的是內在的活力,是在外部寧靜籠罩下的內部生機。一個簡單的“蛋殼”,裡面孕育著生命,大劇院代表了一個時代的結束與另一個新的時代的開始。
● 劇院之最
世界最大穹頂:整個殼體鋼結構重達6475噸,東西向長軸跨度212.2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穹頂。
北京最深建築:大劇院地下最深處為-32.5米,相當於往地下挖了10層樓的深度,成為北京最深的建築。
亞洲最大管風琴:音樂廳內的管風琴共有6500根發音管,是亞洲最大的管風琴,造價達3000萬元。

殼體結構

中國國家大劇院
中國國家大劇院
中國國家大劇院中心建築為半橢球形鋼結構殼體,東西長軸212.2米,南北短軸143.64米,高46.68米,地下最深32.50米,周長達600餘米。整個殼體風格簡約大氣,其表面由18398塊鈦金屬板和1226塊超白透明玻璃共同組成,兩種材質經巧妙拼接呈現出唯美的曲線,營造出舞台帷幕徐徐拉開的視覺效果。

建築評價


中國國家大劇院是一個偉大的劇院,它擁有偉大的樂團、合唱團和製作團隊,我相信觀眾在國家大劇院看完《阿依達》后,再去世界任何一個劇院看《阿依達》都會覺得失望。(指揮家祖賓·梅塔評)

獲得榮譽


2008年12月19日,中國國家大劇院獲“魯班獎” 。
2009年10月28日,中國國家大劇院入選新中國成立60周年“百項經典暨精品工程”

設計爭議


中國國家大劇院
中國國家大劇院
保羅·安德魯設計的方案是一座造型新穎、前衛的建築,建成后將宛如“一滴晶瑩的水珠”,而且他將大劇院向南推到人民大會堂東西中軸線的位置上,將綠地移到北邊。在長安街上,要經過人民大會堂才能看到國家大劇院,是天安門和大會堂的陪襯。這個方案得到了許多業內外人士的贊同。國家大劇院建設領導小組決定將此方案連同其他兩個優勢方案一起向中央推薦。1999年7月22日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決定,採用安德魯的方案。
然而在人民大會堂西側突然增加這樣一個彷彿來自太空的現代建築,引起很大的爭議。2000年6月10日,140名院士和114名建築師聯名上書反對這個方案。為了慎重起見,中國國家發改委委託國際工程諮詢公司組織論證會對這個方案進行可行性研究和對這個方案的初步設計進行論證。他們請來了40多位建築師和技術專家參加,會上爭論非常激烈。與會的建築專家支持和反對這個方案的正好一半對一半;技術專家中大部分支持這個方案;而藝術委員會到會的專家全部支持這個方案。中國國家發改委再次向黨中央報告國際工程諮詢公司的論證結果,獲得了中央政治局的批准。

組織機構


劇院領導

王寧: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書記,中國國家大劇院黨委書記、中國國家大劇院院長、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副主席(兼)
趙佳琛:中國國家大劇院委員會黨委副書記、中國國家大劇院副院長
呂傑:中國國家大劇院紀委書記
李志祥:中國國家大劇院副院長
趙鐵春:中國國家大劇院副院長
朱敬:中國國家大劇院副院長

機構設置

2015年國家大劇院年報
2015年國家大劇院年報
2007年初,國家大劇院確定由北京市主管,並明確定位為“公益性事業單位”。這意味著,國家大劇院將區別於其他按照市場運作的演出場所。大劇院每年總收入將主要有以下幾個來源:國家撥款、經營收入和社會籌資。參照國外一些大劇院的運行模式,國家大劇院獲得國家補貼的比例將佔到整個劇院運轉成本的40%—60%,這部分運轉成本將由中央財政和北京市共同承擔。
開業之初,國家大劇院定下的目標是每年800場演出。大劇院採用立體票價體系——根據演出季項目的安排,劃定總票量的70%為親民票價,10%為相對昂貴的票價,這一做法既可以滿足不同層次的欣賞需求,同時又可尊重演藝市場規律,維護國內演出市場秩序的穩定。
2014年,大劇院共上演910場演出,銷售率高達82.5%。從試運營以來,大劇院就持續關注國內演出市場的高票價問題,從最初以購買節目為主,到後來自製節目的比例不斷攀升,從而有效控制成本,平均票價從開幕第一年超過400元,降到200多元。

運營管理

機構設置
機構設置
經過探索與實踐,國家大劇院逐步形成了一套獨具特色的管理運營模式,體現出科學的管理思想和良好的運行成效。
(一)實施品牌經營戰略
國家大劇院是面向大眾開放的文化藝術場所,承擔著為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的職責。大劇院立足於多元化、全方位的文化藝術教育,通過舉辦各種演出、展覽、舉行講座、開展大師授課、組織後台參觀、進行遠程輔導等方式,使藝術教育為廣大人民群眾,尤其是青少年、普通家庭服務,全面引導和提升國民的文化素質。
(二)著力解決藝術與市場的關係
品牌是一種符號,具有獨特的文化內涵和經營價值,大劇院的經營管理圍繞品牌戰略展開,堅持“高水準、高品位、高雅藝術”的節目選取標準,主推藝術產品,注重傳播、品牌推廣,注重關聯性。
(三)提供專業化、精細化的管理和技術支持
大劇院不斷加強與國際接軌,吸收國外同行的先進運營經驗,提升整體運營的專業化水平;在管理上注重細節,實施閉環管理,加強對管理的有效控制,切實提高管理的精細化程度。
(四)提供人性化的服務
服務是劇院經營的永恆主題,大劇院緊緊圍繞院團、藝術家和觀眾的不同需求,把服務對象的共性與個性化需求相結合,研究每一個環節的服務內容和服務標準,不斷提高服務的人性化質量。
(五)在培養觀眾上下功夫
大劇院始終重視觀眾的培養,致力於營造良好的高雅藝術欣賞環境,將對觀眾的培養寓於服務之中,實施會員的“滴灌工程”,依靠傳播、教育和服務進行觀眾的拓展。

藝術委員

國家大劇院藝術委員會主任:吳祖強
國家大劇院舞蹈藝術總監:趙汝蘅
國家大劇院戲劇藝術總監:徐曉鍾
國家大劇院音樂藝術總監:呂嘉

文化活動


駐院團體

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及合唱團
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及合唱團
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和國家大劇院合唱團是大劇院特別成立的兩個專業駐院演出團體。
管弦樂團和合唱團成員均經過嚴格選拔,成員來自世界各地。不少中國籍團員擁有在國外學習和工作的經歷。兩團以歌劇、音樂會演出為主要任務,並參與各類文化交流活動。國家大劇院按照國際慣例和市場運作規則,為兩團實行新型的管理運營體制
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
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成立於2010年3月,作為中國國家級表演藝術中心常駐樂團,一直活躍於國家大劇院繁忙的歌劇、舞劇和音樂會演出中,並以高質量的演出廣受好評。樂團的首席指揮由著名指揮家呂嘉擔任,國家大劇院音樂藝術總監陳佐湟作為樂團的創立者之一,榮膺樂團桂冠指揮。青年指揮家袁丁擔任樂團的助理指揮。如今,樂團每年參演十餘部歌劇和舞劇,並舉行約30場交響音樂會。
國家大劇院合唱團成立於2009年12月8日,由著名指揮家吳靈芬擔任指揮,眾多國際、國內優秀藝術家對合唱團進行藝術指導。團員由全國各藝術院校及海外學成的優秀學子,經過嚴格選拔組成。作為中國最高表演藝術殿堂所屬的專業文藝演出團體,合唱團秉承大劇院人民性、藝術性、國際性的宗旨,以歌劇、音樂會演出為主要任務,並積極參與各類文化交流活動。

自製節目

作為國家表演藝術的最高殿堂,國家大劇院一直為成為活躍的藝術生產機構而努力。多年來,有效整合了國內外一批優秀的藝術資源,2008年-2015年共成功製作了59部劇目(其中原創劇目21部),巡演884場,2015年觀眾14.5萬人次,涵蓋歌劇、話劇、京劇、舞劇等多個藝術門類。

藝術交流

國家大劇院2012歌劇節參演項目
國家大劇院2012歌劇節參演項目
國家大劇院共與25家國外頂級劇院結為戰略合作夥伴,與131家駐華使館建立合作關係,385家院團實現常態化的文化交流。世界上一流的藝術家來華演出,國家大劇院幾乎都是他們首選的合作夥伴。
致力於打造國際文化藝術交流最大平台的國家大劇院於2010年1月推出“世界音樂博覽”系列活動。“世界音樂博覽”通過公共空間展演、小型專場演出、圖片展覽等多種形式全面展示一個國家的文化表演藝術之獨特,旨在保護和推廣世界各國家和地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支持、保護和推廣文化藝術的多樣性、民族性。

藝術普及

國家大劇院始終把提高國民文化藝術素質作為公益性藝術機構的標誌性功能,大力對公眾開展藝術普及教育。截至2015年共精心策劃舉辦藝術普及教育演出4351場,活動4011場,累計受教育觀眾超過370萬人次,國家大劇院為此每年投入約3000萬元。
· 周末音樂會
國家大劇院聯手名家名團,於每周末推出“周末音樂會”,涉及交響樂、民族管弦樂、室內樂、歌劇、合唱、獨唱等多種藝術形式。這是一項讓高雅藝術“低空飛行”的惠民演出制度:每周日請中外一流的藝術團體演奏經典曲目,並有大劇院工作人員深入淺出的講解服務;票價不分座次僅售40元,大劇院會員則只需10元,為音樂愛好者提供全方位的音樂視角,近距離接觸音樂經典,感受高雅藝術帶給心靈的震撼。這樣的實惠,讓周末音樂會場場爆滿,每到開票日,不少觀眾早上5點多鐘就來排隊買票。
· 經典藝術講堂
“經典藝術講堂”是國家大劇院藝術普及教育貫穿全年、周周必有的公益性系列品牌項目之一,邀請國內外眾多藝術領域知名專家、學者、藝術家,全年提供超過300場以上的藝術講座及藝術體驗活動,內容涉及音樂、舞蹈、戲劇、戲曲等各個藝術門類。本著“讓藝術改變生活”的核心理念,“經典藝術講堂”根據受眾群體特點,精心策劃安排活動形式和環節,講演結合、賞析並重,力求深入淺出,讓老百姓與藝術家們近距離交流,讓普通大眾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感悟藝術。
· 走進唱片里的世界
國家大劇院經常舉辦“走進唱片里的世界”主題講座、大師見面會以及音樂沙龍等系列活動,專門針對有一定基礎的音樂發燒友。在主題講座中,邀請專家、樂評人配合大劇院演出為大劇院會員介紹經典音樂及劇目,並將聯合國際各大著名唱片公司、發燒音響器材公司來展示和推介經典唱片以及音響器材。以此為橋樑,走進唱片里的世界,走進音樂的世界。
· 藝術資料中心
國家大劇院藝術資料中心位於大劇院音樂廳頂層。在這總面積近1400平方米寬廣空間里,不僅可以徜徉於藝術資源海洋,欣賞大劇院的恢弘氣勢,還可以沉醉於各類音樂,參加各種藝術講座、展覽、新唱片與新書推介會、唱片簽售等活動。

周年活動

2019年12月22日,國家大劇院建院十二周年公眾開放日藝術節,50餘場演出和活動吸引近萬名觀眾欣賞。

公益活動


· 公益演出
國家大劇院每年組織上百場公益演出和藝術普及活動,足跡遍布公園、博物館、圖書館、福利院、甚至遠郊區縣的居民社區等。國家大劇院還把地鐵變成了“流動的音樂廳”——從2014年起,北京地鐵10條線路的160個車站,每天有8.5小時播放由大劇院古典音樂頻道提供的音樂作品。舒緩的旋律,讓生活在這個城市的人們多了一分舒心和篤定。
· 公眾開放日藝術節
春華秋實——藝術院校舞台藝術精品展演周
春華秋實——藝術院校舞台藝術精品展演周
本著“植根人民、面向人民、服務人民”的理念,國家大劇院將每年的12月22日定為“公眾開放日藝術節”,為廣大觀眾備下藝術饕餮盛宴,讓百姓共享國家文化發展成果。2015年的公眾開放日當天,大劇院從9點到下午16點30分,為觀眾呈現包括4場中外經典音樂會、歌劇《卡門》、京劇《正考父》、話劇《鬧洞房》、芭蕾舞《馬可·波羅》選段等60餘場豐富多彩的現場演出和藝術活動。接待觀眾超過1萬人,國家大劇院將提前通過40餘種社會渠道,把觀摩票發放英雄模範、勞動模範、道德模範、社區居民、醫護工作者、在京部隊、大中院校師生、地鐵公交司機、計程車司機、首都志願者等北京各界群眾手中。
· 春華秋實——藝術院校舞台藝術精品展演周
國家大劇院“春華秋實——藝術院校舞台藝術精品展演周”是集教學實踐、藝術交流、人才孵化於一體的展演周,2015年在10月20日至11月16日期間舉辦第八屆,中外九家明星院校呈獻12場特色各異的精彩演出。此外,國家大劇院還精心安排了公共空間小型演出、藝術普及講座等活動,為觀眾創造了更多與青年藝術家見面、交流的機會。
·青少年普及音樂會
“青少年普及音樂會”是國家大劇院針對青少年群體開辦的常態化藝術普及精品活動,自2008年始由大劇院與北京市教委協作舉辦,力求在展現藝術教育成果的同時,豐富青少年對音樂知識的了解,引領他們進入瑰麗多彩的音樂殿堂。讓孩子們登上舞台、進入劇場不是難事,如何讓他們真正喜歡上藝術?大劇院從一開始便對演出排期、內容、形式進行精心安排:邀請藝術家指導學校藝術團或與其共同演出;要涵蓋交響樂、民樂、管樂、合唱等多種藝術類型;曲目既要藝術也要通俗,要重視經典名作,也要考慮青少年的欣賞能力和興趣愛好;演出時一定要邊演奏邊講解,有恰當的現場示範。
·青少年藝術周
青少年藝術周
青少年藝術周
一年一度的“青少年藝術周”由國家大劇院與北京市教育委員會聯合主辦,自2009年開始耕耘探索,如今已成為大劇院頗為成熟的青少年藝術普及教育品牌。2015年,青少周於一周時間裡呈上9場演出,全市800多名大、中、小學生陸續登上這方舞台,實現自己的藝術夢想。相較於往年側重合唱、兒童劇,該屆青少周以器樂展演、“藝術之星”特長展示為主,近1萬張演出票仍延續往年傳統,通過市教委免費發放到各區縣學生手中,讓藝術的甘霖“滴灌”到更多“祖國的花朵”。
·青年作曲家計劃
“青年作曲家計劃”每年舉辦一期,每期歷時一年。首期計劃於2011年1月正式啟動,包括報名、預評、複評、展演、終評、委約六個階段:首先面向40歲以下的中國青年作曲家徵集和遴選管弦樂作品,在預評和複評之後,將會有12部作品進入展演,由大劇院邀請專業樂團對這些作品進行公開演奏,之後會評審出6件作品進入終評。12月,大劇院將再次邀請專業樂團舉辦終評與頒獎音樂會,集中公開演奏6件作品,由專家評審組現場審聽評選出3名優勝者併發出作品委託創作的邀請。專家評審組包括海內外知名作曲家、指揮家、演奏家。作為主辦方,大劇院除邀請樂團來演奏優秀作品外,還將承擔排練演出以及委託創作的費用支持。
· 歌劇興趣培養基地
從2011年起,大劇院在北京市的153所中小學建起了“歌劇興趣培養基地”,涵蓋東城、西城、朝陽、海淀、丰台石景山六個城區。歌劇基地校的孩子們,每年都能定期欣賞歌劇、觀看排練、聆聽講座,體驗國家大劇院帶來的魅力。2014年9月,國家大劇院響應北京市教委“首都高校與社會力量參與小學體育美育發展工作”的號召,牽手校尉衚衕小學和自忠小學,創辦“歌、樂、舞、劇、戲、書、畫”等全門類、全覆蓋的藝術教育課程,提供近600課時的藝術課程,覆蓋小學所有年級,涵蓋多元藝術門類,並組織學生觀摩藝術演出。
·IDG世界名人名作
2013年,國家大劇院宣布與美國國際數據集團(簡稱IDG)合作,為中國大學生提供項目專用票的票價補貼,項目專用票的價格將低於演出場次的最低票價,以鼓勵大學生欣賞世界一流的藝術演出。這項名為“IDG世界名人名作”的公益計劃,已經讓15所高校的18.5萬學子受益。
·首都文藝志願服務聯盟
早在開幕運營之初,大劇院就著手展開NCPA志願者招募工作,幾年來充分發掘自身優勢和特色,共吸納近3萬人次志願者為廣大觀眾與藝術家服務,累計服務12萬小時,覆蓋藝術教育、入場引導、語言翻譯等28類志願服務崗位,逐步樹立起高雅藝術領域的志願服務品牌。
2014年12月,國家大劇院成立了NCPA志願服務協會,扛起了文藝志願服務的大旗。2015年5月27日,“首都文藝志願服務聯盟”在國家大劇院正式宣告成立。共集結了44家文藝院團,匯聚起7246名藝術工作者,形成了頗具規模與影響力的寬廣格局。這其中,有中國國家交響樂團中央歌劇院、總政歌舞團、北京人藝這樣的專業藝術機構;有鋼琴家郎朗、小提琴家呂思清、打擊樂家李飈、喜劇表演藝術家陳佩斯這樣的舞台名家;更有一大批奉獻在一線的基層文藝工作者。
· 國家大劇院音樂會首次全球直播
2020年8月8日,國家大劇院“華彩秋韻”線上系列音樂會的首場演出“繁華眾聲:張藝、陳悅與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音樂會”,將進行全球首次舞台藝術“5G+8K”直播。屆時,北京市在國家大劇院花瓣廳、華熙LIVE、中關村步行街等8個區域,布設顯示終端,方便市民觀看。
《燈塔》大型主題交響音樂會
2021年5月4日,國家大劇院上演一場《燈塔》大型主題交響音樂會,本場音樂會為國家大劇院第七屆中國交響樂之春演出,演奏的曲目《紅旗頌》《燈塔》由四川交響樂團、深圳交響樂團、天津交響樂團、青島交響樂團、武漢愛樂樂團、哈爾濱交響樂團帶來。

參觀參考


交通信息

• 公交線路
天安門西站:1路、5路(南長街站亦可)、10路(石碑衚衕站亦可)、22路(石碑衚衕站亦可)、52路、夜1。
北京供電局站:特2路(前門西站下車亦可)、9路(前門西站下車亦可)。
前門西站:特2路(北京供電局站下車亦可)、特4路、特7路、9路(北京供電局站下車亦可)、44路、67路、332路、901路、夜5)。
• 地鐵線路
一號線:乘坐地鐵一號線至天安門西站下車,經C出口出站,自國家大劇院通道直通劇院。
二號線:乘坐地鐵二號線至和平門站下車,經B出口至地面;或至前門站下車,經C出口至地面。步行至國家大劇院北門。

餐飲服務

• 西餐廳
西餐廳和咖啡廳
西餐廳和咖啡廳
西餐廳坐落於國家大劇院戲劇場四層,集美食精髓、典雅格調及璀璨劇院美景於一身。在這裡,可以品嘗到純正地道的義大利佳肴、獨特風味的東南亞美食;星級大廚特別設計的多款精選套餐,配合著劇院穹頂的多彩與浪漫;可以在同一空間享受美食與藝術的馨香,誘發餘韻悠長的幸福滋味。
• 咖啡廳
咖啡廳位於國家大劇院一層公共大廳東西兩側。寬敞開闊的空間,流線型的空間設計,溫暖柔和的燈光,濃郁的咖啡香氣,讓每一位經過這裡的人不由放慢腳步,享受這份難得的悠閑愜意。這裡不僅為絡繹不絕的參觀旅遊者提供休憩場所,更為演出觀眾提供了中場休息時的絕佳去處。在演出中場享受一杯醇香咖啡,讓對舞台的期待被咖啡之濃香所環繞;演出結束后品嘗一款色彩繽紛的冰激凌,讓蕩氣迴腸的劇情在甜蜜中被細細回味。

疫情影響

2020年3月26日,國家大劇院發布公告,宣布將取消2020年4月份演出及相關活動,暫停參觀,恢復開放時間將根據實際情況另行通知。
2020年6月2日起,國家大劇院按照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統一部署和市相關部門文件精神,對公眾有序限流開放參觀,實行提前預約,每日預約參觀人數限額600人。
2021年8月25日,按照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有關要求,為保障廣大觀眾的健康與安全,經與相關演出方協商,國家大劇院取消近期演出。

地址

中國國家大劇院位於北京市西城區西長安街2號。

門票價格

票種
淡季票價
每年9月1日至次年4月30日
旺季票價
每年5月1日至8月31日
備註
參觀票30元/人40元/人
1.國家大劇院實行實名制購票,個人觀眾在註冊國家大劇院用戶后,每個證件(身份證/其他證件)在每個入院日限購一張門票,每個訂單最多可預訂10人。
2.預售門票在未檢票核驗的情況下,可於預約參觀日當天20點前申請退款,超過時限則無法退款,退款后,可重新選擇其他日期預定。觀眾已檢票核驗進入劇院后,無法退票及退款。
半價參觀票15元/人20元/人
60歲及以上老人憑本人身份證或老年證原件、在校學生(國家公立大學本科及以下學歷)憑本人學生證原件、現役軍人憑本人軍官證或士官證原件、殘疾人憑本人殘疾證原件可購買半價票。六歲以下或身高1.2米以下兒童(成人陪伴),離休人員憑本人離休證原件、劇院會員憑本人參觀權益可預約申領免費票。

退票事件


2021年8月12日,國家大劇院發布公告,按照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有關要求,近期將取消部分演出和藝術活動,購票觀眾可於即日起至2021年12月31日,在原購票渠道、原購票地點辦理退票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