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張存浩的結果 展開

張存浩

物理化學家和激光化學家

張存浩(1928.2.23-),籍貫山東無棣,天津人,物理化學家和激光化學家、中國高能化學激光奠基人、分子反應動力學奠基人之一。

1943年考入廈門大學,1947年畢業於台灣中央大學化工系, 1950年獲美國密歇根大學碩士學位,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84年當選為中科院化學部常委, 2013年度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16年1月4日國家天文台將編號為“19282”的小行星命名為“張存浩星”。

張存浩長期從事催化、火箭推進劑、化學激光、分子反應動力學等領域的研究。研究雙共振光譜學和分子碰撞傳能,短波長化學激光新體系。研究水煤氣催化合成液體燃料,在發展熔鐵催化劑和解決流化床傳熱與反混問題上有所貢獻。

人物關係


人物經歷


張存浩在辦公室
張存浩在辦公室
1928年(民國十七年)2月23日,張存浩生於天津,張存浩2歲起,母親就開始教張存浩識字,抗日戰爭爆發時,張存浩正在讀小學。
1938年(中華民國二十七年),就讀於張伯苓所創辦的重慶南開中學。
1940年(民國二十九年),轉到福建長汀一中。
1943年(民國三十二年),15歲的張存浩考入廈門大學,次年轉入轉到重慶中央大學化學工程系。
1947年(民國三十六年),畢業於南京中央大學化學工程系(現為南京工業大學)。
1947年-1948年,天津南開大學化工系攻讀研究生。
1948年(民國三十七年),赴美留學在愛阿華州化學系讀研究生。
1950年,獲美國密西根大學碩士學位,后毅然放棄攻讀博士學位的機會和優越的工作、生活條件,於1950年10月返國。
1954年,張存浩與遲雲霞結婚,婚後生有二子。
1955年6月,中國科學院成立學部,張存浩作為青年代表出席了科學界最高學術機構的這一會議。
1959年,張存浩又義無反顧地投入到火箭推進劑的研究。沒見過火箭,沒見過發動機,張存浩作為負責人,帶著一群人駐進了金家溝這個名符其實的山溝里。
1973年,張存浩再次轉行,他自己提出要從事化學激光研究。
1983年,張存浩與合作者開展脈衝氧碘化學激光器的研究,首次發展出光引發/放電引發脈衝氟碘化學激光器。
1984年,張存浩與庄琦等發明了一種在超高速流中大量製備一氟化氮兩種電子激發態的方法,為研究可見光化學激光創造了條件。
1985年,在國際上首次研製出放電引發脈衝氟碘化學激光器,效率及性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1986年1月,作為全國政協的特邀代表,到北京參加全國政協會議。
1986年到1990年,張存浩出任大連化物所所長,開始了“科研管理一肩挑”的學術生涯,張存浩在中國科技管理部門中第一個倡議設立了專門從事學風管理的機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監督委員會。
1986 年,張存浩曾在舊金山第11 屆國際量子電子學會議上作題為“以快速預解離態為中間態的雙振多光子電離光譜”特邀報告。張存浩作為中國的傑出學者,還曾在世界著名學府,如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麻省理工學院等院校講學,得到國際知名學者李遠哲的高度評價。
1992年6 月,張存浩與大陸一些著名科學家首赴台灣,為海峽兩岸的科技交流做出了重要貢獻。
1998年,當選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同年獲頒香港中文大學榮譽理學博士學位。
2015年2月11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劉雲山代表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登門看望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張存浩,向他致以誠摯問候,向科技工作者致以新春祝福。

主要成就


科學研究

20世紀50年代,張存浩與合作者研製出水煤氣合成液體燃料的高效熔鐵催化劑,乙烯及三碳以上產品產率均超過當時國際最高水平。
60年代,致力於固液和固體火箭推進劑研究,與合作者首次提出固體推進劑燃速的多層火焰理論,第一次比較全面完整地解釋了固體推進劑的侵蝕燃燒和臨界流速現象。
70年代,開創了中國化學激光的研究領域,主持研製出中國第一台氟化氫氘化學激光器,整體性能指標達到當時世界先進水平。
80年代以來,開拓和引領中國短波長化學激光的研究和探索。張存浩領導的研究團隊率先開展了化學激光新體系和新“泵浦”反應的研究;開展了雙共振多光子電離光譜技術研究分子激發態光譜和分子碰撞傳能動力學研究。取得了多項國際先進或領先的研究成果。在國際上首創研究極短壽命分子激發態的“離子凹陷光譜”方法,並用該方法首次測定了氨分子預解離激發態的壽命為100飛秒。該成果被《Science》主編列為亞洲代表性科研成果之一。在國際上首次觀測到混合電子態的分子碰撞傳能過程中的量子干涉效應,並明確此量子干涉效應本質上是一種物質波的干涉。
1983年,與合作者開展脈衝氧碘化學激光器研究;1985年,在國際上首次研製出放電引發脈衝氟碘化學激光器,效率及性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1992年,研製出中國第一台連續波氧碘化學激光器,整體性能處於國際先進水平,為推動中國化學激光領域的快速發展發揮了至關重要作用。

人才培養

張存浩一貫注重科技人才的培養,積極創造和提供有利條件,培養碩士、博士生30餘名,如學生解金春。

論文

張存浩先後在國內外共發表論文100餘篇。
序號人員作品刊物時間
1張存浩,袁權從兩個實例看當前化學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大學化學》1993
2張存浩,王大珩21世紀中國科技發展戰略若干問題的討論《科研管理》1998
3張存浩科學道德建設與科技工作者的責任《科學中國人》2003
4沙國河,張存浩分子單重/叄重混合激發態碰撞傳能中的量子干涉效應《物理化學學報》2004
5張存浩加強科學道德建設,促進科學事業發展《中國科學基金》2002
6張存浩關於中國自然科學基礎研究的若干思考《科學》1999
7張存浩重視科技論文的語文質量《衛生職業教育》1998
8張存浩,商擁輝瀋陽地鐵盾構施工對圍岩穩定性影響的數值分析《交通標準化》2011

科研成果獎勵

時間獎勵名稱
1999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1997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1997年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
1997年重大科技成果二等獎
1996年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特等獎
1994年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3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
1989年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
1986年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二等獎
1985年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三等獎
1982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
1979年重大科技成果二等獎
1956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

社會任職


曾當選為中共十三大、十四大代表,十四大主席團成員,第八、九屆全國政協常委,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1986年至1990年,任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所長。
1980年被聘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
1984 年被選為中國科學院化學部常委。
1986—1990 年任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所長。
1991年1 月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同年4 月底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
張存浩還擔任中國化學會第22、23 屆常務理事,國際純粹和應用化學聯合會分子結構和光譜委員會委員,《科學》、《化學物理學》、《中國激光》副主編,《光譜化學學報》、《法拉第會刊Ⅱ》 編委。

個人生活


1954年,張存浩與遲雲霞結婚,婚後生有二子。

獲獎記錄


所獲獎項
▪ 2013 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
▪ 2002 獲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獲獎)
▪ 2000 獲得陳嘉庚化學科學獎(獲獎)
▪ 1999 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獲獎)
▪ 1997 獲中科院自然科學一等獎(獲獎)
▪ 1997 獲重大科技成果二等獎(獲獎)
▪ 1997 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獲獎)
▪ 1996 獲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特等獎(獲獎)
▪ 1994 獲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二等獎(獲獎)
▪ 1993 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獲獎)
▪ 1989 獲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獲獎)
▪ 1986 獲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二等獎(獲獎)
▪ 1985 獲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三等獎(獲獎)
▪ 1982 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獲獎)
▪ 1979 獲重大科技成果二等獎(獲獎)
▪ 1956 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獲獎)
榮譽稱號
▪ 2016 獲得小行星命名(獲獎)
▪ 2007 當選為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獲獎)
▪ 1992 當選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TWAS)院士(獲獎)
▪ 1955-05 全國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獲獎)

人物評價


張存浩院士一貫注重科技人才的培養,幾十年來,他積極創造和提供有利條件,促進團隊中一批中青年骨幹成長為具有國際影響的科學家。在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主任期間,積極推動制定了資助青年科學家成長的政策和制度、營造有利於創新的科研環境,為優秀青年科學家的快速成長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空間。(中國科學院評)
張存浩先生對我們的支持,時時激勵著我、溫暖著我,使我在回國一年多時間內,與同事們一起用國產元件建成了TW級的飛秒激光裝置,並利用這台裝置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得到了國際學術界的認可。”(上海交通大學校長張傑院士評)
作為中國著名物理化學家、化學激光的奠基人和中國分子反應動力學的奠基人之一,他把一生都奉獻給了祖國的科技事業。他推動成立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監督委員會,倡導實事求是的作風和嚴謹的科學態度,贏得社會讚譽。(網易新聞評)
張存浩寬厚待人,嚴於律己,善於發揮每個人的長處。他尊重知識,非常重視科技人才的發現、培養和使用,對一些有才幹的中青年科技人員,他敢於大膽提拔並委以重任,為他們施展才華創造良好條件。張存浩學識淵博,學術思想活躍,具有求實與創新精神、敏銳的學術判斷力和旺盛的科學研究活力。他涉足的領域從催化、化工、化學反應動力學直到火箭推進劑、化學激光、激光化學等尖端和前沿科技領域。他的科研成果具有開創性,不少成果居世界領先地位。(廈門大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