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車鎮

湖北省蘄春縣轄鎮

徠橫車鎮隸屬湖北省蘄春縣,地處蘄春縣中西部,蘄春西大門。橫車鎮原名橫車橋,相傳,朱元璋揮軍至此被斷橋所阻,橫鋪戰車當橋通過而得名。全鎮東西長16.5公里,南北寬12.2公里,版圖面積193.77平方千米(2017年),轄48個村,共69960人(2017年)。水田面積6.8萬畝,耕地面積1.2萬畝。截至2008年,已探明境內石英砂資源貯量一億噸,純度達99.98%,是中國“石英石之鄉”。全鎮已初步形成了以森工、石英砂為龍頭,葯果、畜禽、優質稻、建築建材六大支柱產業。2010年,橫車鎮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0.1億元。

主要景點有萬年台、蔣家山革命烈士紀念碑等。

歷史沿革


大約距今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橫車境內就有人類居住,並形成了部落群。歷史上,為兵家必爭之地,東吳孫策、南宋抗金、長茅戰爭、太平天國都留有足跡。
民國十六年(1927年)春,成立橫車橋區、農會,會址先設白石山孫氏祖祠堂(現橫車鎮衛生院)。
民國十八年(1929年)四月,成立了橫車橋黨支部。
民國十九年(1930年)四月二十七日,橫車和彭思橋黨支部聯合發動彭思橋暴動。
抗日戰爭時期,為保衛大武漢,武穴梅川)失陷前,第五戰區代司令長官白宗禧梅川前線指揮部遷至橫車西驛廣教寺,並召開了第四兵團總司令李品仙及各軍軍長會議,重新部署蘄廣邊境防線。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十月二十九日,鄂東地委在西驛廣教寺,成立中共浠、蘄、黃、廣縣委。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三月,在橫車境內蔣家山、羅子塆王化南家,成立蘄春縣委(亦稱浠、蘄邊縣委)並成立了縣組織部、宣傳部、統戰部、武裝部。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七月至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春隸屬蘄、廣邊縣委。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一月,成立蘄南第六區政府,即“橫車橋區政府”(區址設在橫車)。
自古以來,橫車鎮先後隸屬蘄州路、蘄州府、蘄春縣。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橫車鎮位於蘄春西部,東與縣城漕河毗鄰,西與浠水縣接壤,京九鐵路、黃標公路橫貫全境。中心位置位於東經115.374度,北緯30.31度。

地形

橫車鎮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屬丘陵地帶。

氣候

橫車鎮屬亞熱帶大陸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氣候溫和。

自然資源


石英石
荸薺
荸薺
截至2008年,鎮有十幾個石英礦點,最大礦點靈虯山石英礦,石礦蘊藏量(60億噸)品位高達99.98%以上,居全國之首。
砂石
橫車鎮東靠蘄河,開發利用的黃砂資源取之不盡,建材石礦豐富。
荸薺
馬華山的荸薺,歷為蘄春特產,在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有記載,因產地馬華山村而得名。該處為泥沙帶紅色土壤,土層薄而肥沃,所產荸薺顏色紅皮個大,皮薄汁多,味甜肉軟,鮮脆爽口,外觀最顯著的特點是皮上有七道圈紋,比別處多二道,且藥用價高。

行政區劃


回龍山莊
回龍山莊
2014年,橫車鎮下轄48個村(包括兩個農場、一個農科所)。
九棵松盤石橋駙馬坳新橋白石山富沖
張沖界嶺江坳富山長石蔣山
大柳劉沖汪井翁塹盧河藥鋪
新街馬華松樹崗路口三店潘畈
黃崗易河西河驛馬湖火鋪攏船頭
周橋新洲蔡畈胡咀許崗黃土咀
涼亭崗烏石橋牌樓李沖烏石山白鶴林
石頭口馬橋楓柏柳崇岩策山鋪咀

人口民族


截至2013年,橫車鎮有人口94025人,境內無少數民族居住。
橫車鎮有人口69960人(2017年),境內無少數民族居住。

經濟


綜述

發展中的橫車畜牧業
發展中的橫車畜牧業
2010年,橫車鎮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0.1億元,工商稅收絕對額達到3400萬元,工業增加值4億元,是“十五”末的3.5倍;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徠140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550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5億元。

農業

2010年,橫車鎮已實現機械耕作面積5萬多畝,機械插秧3000多畝,機械收割6萬多畝,進一步拓展了馬畈袁隆平高產優質雜交水稻種植基地,優質稻種植面積達到3萬多畝,糧食生產連年獲得豐收。培育出李沖優質茶葉種植基地、鳳翔蛋雞生產合作社等多家農村專業化組織。全鎮大牲畜存欄7000頭,出欄2600頭;生豬存欄9000頭,出欄3500頭;家禽存欄5萬餘只,出欄3萬餘只,已完成備地5000畝,已開挖油茶基地2000畝,完成種植1500畝。投入近億元,完成了落馬橋等10座水庫及東乾渠的整險加固任務,新開挖300餘口當家塘,對馬湖等一批泵站進行了改造,實施了土地整理項目。

工業

2010年,橫車鎮工業已形成一個龍頭工業集團,三個工業園區(九棵松、新橋、火鋪)四個初具規模的支柱產業(硅產品、森工板材、醫藥化工、綠色食品),以及一批拳頭主導產品(如精製石英砂、玻璃工藝品、人造密度板、強化複合地板、汽車鋼板彈簧、福酒及多口福傳統米粉等),其中多口福獲中國北京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截至2010年,共洽談項目45個,簽約26個,建成15個,落地資金過10億元,已形成了以湖北燕加隆九方園板材公司為龍頭的森工產業集群,以神風汽車彈簧公司為龍頭的汽車配件產業集群,以靈虯山石英礦為龍頭的石英石深加工產業集群。

社會


教育

2010年,全鎮中小學49所。橫車鎮中小學入學率99.75%、鞏固率100%、升學率100%截至2014年,全鎮48個村全部建起教學樓,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
橫車鎮主要學校
橫車鎮中心小學橫車鎮橫車中學橫車鎮高級中學
橫車鎮馬華中學橫車鎮馬畈中學橫車鎮長石中學
橫車鎮界嶺村小學橫車鎮西驛中學橫車鎮鋪咀中學

社會保障

2010年,橫車鎮共發放各類優撫金147萬元、城鎮低保100多萬元、農村低保近500萬元,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得到極大提高。

基礎設施

2010年,橫車鎮加強農村道路、水利、供電等基礎設施建設,實施一戶一表人畜飲水安全工程,惠及農民1500戶,89%的村吃上了自來水,95%的村安上了有線電視,累計完成數字電視1600戶,50%的村建成通組路、通垸路。

衛生

2010年,橫車鎮有衛生院2所,各村下設21個衛生服務站。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參合率達100%,參合資金補助250萬元,醫療衛生水平不斷提高。

電訊

截至2010年,橫車鎮電信機構二家(橫車電信營業部、馬畈電信營業部)職工10人,固定電話用戶15917戶,寬頻網入戶620戶,2007年話費收入500萬元。

旅遊


景點

萬年台浮雕
萬年台浮雕
萬年台:位於長石村。萬年台始建清乾隆初期,系磚木結構,自1949年以經歷1986-2006年兩次維修,是蘄春縣唯一保存完好古建築。1982年列為蘄春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列為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明朱母滕夫人墓:明代萬曆皇帝乳母墓,位於蔣家山村。
革命烈士紀念碑:蔣家山村,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張體學率領42團與國民黨作戰犧牲生命戰士二十七名。
馬華古墓:明代遺存,位於馬華山村。
竹葉碑:清代遺存,位於新街村。
易家河文化遺址: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易家河村。
孫策試劍石:三國東吳孫策屯兵此山試劍石,位於策山村。

古寨

蔣山古寨、馬華山古寨、烏石山古寨、策山古寨、麻姆寨、歷城寨、靈山寨。

古寺名剎

橫車鎮的文物景點
橫車鎮的文物景點
東嶽岱府:建於公元前七十年,古剎東側建有戲台。
長石廟:位於長石村,始建於隋末唐初,後幾朝改建到解放初期保持完好,此廟在清代盛期古建築風格,是一進三重四合院古寺。
廣教寺:位於西驛村,始建不詳,盛名清代,寺前面對蘄河,三面環山,只有一條路進入。
馬華山古剎-金山寺:位於馬華村始建盛唐,1998年維修,規模雄偉。
太子廟:位於張林沖村,是吳國太子還是蜀國的太子,始建於何年,無法考證,現存了太子廟的“忠烈官祠牌匾,落款為乾隆丁亥年重修”(丁亥年即1767年)。2002年,由蘄春縣設計院設計,經縣人民政府審批,再次重修。

代表人物


董漢華:新橋村8組人,先後擔任湖北省《黨員生活》《納稅人》《湖北日報》主編。
聶慶泰:紅安永河鄉人,曾任新四軍四十二團政委,於1942年4月,攻打漕河偽縣政府,光榮犧牲,時年32歲,葬於九棵松村周倉屋後山。
陳傑:黃岡三里畈人,解放戰爭時期任浠、蘄邊區委書記,兼游擊隊大隊長,於1942年5月,在富沖村趙家河被國民黨三十九軍被捕,在橫車街酷刑受盡,寧死不屈,英勇犧牲,時年28歲,葬於富沖徐家沖,已定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熊榮華:白石山村人,曾任新四軍第五師十四旅張體學部下作戰科長,於1945年5月底在大冶縣玄湖月,同偽軍馬其伍部隊作戰時英勇犧牲,時年28歲,葬於富沖熊老屋後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