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公義
隋朝時期的官員
辛公義,隴西狄道(今甘肅省臨洮縣)人,隋朝時期官員。北周武帝宇文邕曾召他入露門學,命他講授道德義理。北周建德初年,授為宣納中士。在隋滅陳后,因功被任命為岷州刺史,后調任牟州刺史。仁壽元年,補任揚州道黜陟大使。跟隨隋煬帝出征至柳城郡時逝世,當時年六十二歲。
早年經歷
辛公義是隴西狄道人。辛公義早年就死了父親,由母親一人撫養,母親親自教授各種典籍。北周天和年間,朝廷挑選良家子弟做太學生,他在其中以勤奮刻苦著稱。北周武帝宇文邕曾召他入露門學,命他講授道德義理,每月在皇帝面前與有學問的大儒討論,經常被人嘆為奇才,當時同輩的人都很仰慕他。
隋開皇元年,官授主客侍郎,兼任內史舍人的差使,賜爵位為安陽縣男,領食邑兩百戶。每當陳朝的使者來朝見時,常常奉詔宴請接待。后又轉任駕部侍郎,被派往江陵安撫邊境地區。開皇七年,又派他稽查馬場,獲得了十多萬匹馬。楊堅非常高興地說道:“只有辛公義才能這樣為國事盡心儘力。”
愛民如子
在隋滅陳后,因功被任命為岷州刺史。當地風俗很怕疾病,假如一個人患病,全家人都躲避他,父子夫妻之間互相不看護照料,一點孝義之道也沒有,因此患病的人大多數死亡。辛公義很憂慮,想改變這個風俗。於是分別派遣官員巡行管轄地,凡是患病的人都用床運來安置在廳堂里。夏天流行瘟病時,病人有時候到幾百人,廳內廊下全都住滿了。辛公義親自擺放一榻,獨自坐在裡面,從白天到黑夜面對病人處理政務。所得俸祿全部用來買葯,用來請醫為他們治病,親自勸他們進食,因而病人大多病癒。辛公義便叫來他們的親屬,對他們教導說:“各人的生死皆由天命所定,並非是互相關聯著的。過去你們拋棄他,所以會病重而死。現在我將患病的人聚集起來,我坐卧都在其中,假如說要傳染,我哪能夠不死,病人又怎麼能痊癒呢!你們不要再相信那些東西了。”
病人的子孫都很慚愧,稱謝而去。後來有人患病,病人就爭相跑到辛公義處,如果他家沒有親屬,辛公義便將病人留下療養。從此人們開始互相關愛,這種陋俗被革除了,全境的人都稱呼他為慈母。
辛公義後來調任牟州刺史,初到任,就先到監獄視察,坐在露天的牢房旁,親自審問查驗。十幾天後,案件全部處理完畢才回到大廳。受領的新案子,一概不記錄在案,派一個執勤的副手在一旁詢問。若案子沒審完,被告必須監禁時,辛公義就住在辦公地一直不回內舍。有人勸他說:“這種事情自有規章制度,長官又何必如此辛苦自己呢?”辛公義回答說:“我作刺史沒有德行可以引導百姓,還讓百姓拘禁在獄中,哪裡有被監禁的人在獄中而自己心裡踏實的呢?”罪人聽了無不誠心服罪。後來凡有想打官司的人,周圍的鄉親父老勸告說:“這是小事,怎麼能忍心麻煩刺史大人呢!”於是爭鬥雙方往往互相讓步作罷。當時山東一帶連降大雨,自陳州、汝州到大海都苦於水災。而牟州境內因為地勢參差獨未受害。其山間出產黃銀,辛公義組織開採后獻給朝廷。於是皇帝命令水部郎樓崱去辛公義處祈神求福,竟然聽到空中有悠揚的音樂之聲。
得罪權貴
仁壽元年,補任辛公義為揚州道黜陟大使。豫章王楊暕擔心自己部下的官吏有犯法之處被辛公義查出,還未等辛公義入境,就預先派人和辛公義打招呼。辛公義答道:“我奉皇上詔令前來,不敢徇私舞弊。”等到了揚州沒有絲毫放縱寬容之處。楊暕就記恨此事。
隋煬帝楊廣繼位后,揚州長史王弘升為黃門侍郎,便說了辛公義的壞話,竟使辛公義免官。大小官吏聞訊,都守在宮殿外大呼冤枉,絡繹不絕。數年後隋煬帝醒悟過來,又授辛公義為內史侍郎。后因母親去世,辛公義回籍守喪。不久又起用為司隸大夫。檢校右御衛武賁郎將。跟隨隋煬帝出征至柳城郡時逝世,當時年六十二歲。
父:辛季慶(北魏青州刺史)
子:辛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