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宮秋月
中國十大古曲之一
《漢宮秋月》是中國名曲。原為崇明派琵琶曲,現流傳有多種譜本,由一種樂器曲譜演變成不同譜本,且運用各自的藝術手段再創造,以塑造不同的音樂形象,這是民間器樂在流傳中常見的情況。《漢宮秋月》現流傳的演奏形式有二胡曲、琵琶曲、箏曲、江南絲竹等。主要表達的是古代宮女哀怨悲愁的情緒及一種無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
![漢宮秋月](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0/4/m045c0abf7c6414caaa643e9c6f5fd7bf.jpg)
漢宮秋月
![漢宮秋月](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0/a/m0a1db8b6e040f94984d429fc34e6df0c.jpg)
漢宮秋月
葛洪的《西京雜記》中介紹了一則在後世廣為流傳的故事。宮廷畫師毛延壽因向王昭君索賄不成,就在王昭君的畫像上點了一顆痣,使王昭君的相貌顯得比較普通。由於宮女太多,漢元帝只憑藉畫師呈上的畫像上來選擇宮女。這樣一來,原本擁有驚人美貌的王昭君就淹沒在眾多的宮女里了。此為野史,不足為信。
據《後漢書·南匈奴傳》記載:“昭君字嬙,南郡人也。初,元帝時,以良家子選入掖庭。時,呼韓邪來朝,帝敕以宮女五人以賜之。昭君入宮數歲,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呼韓邪臨辭大會,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靚飾,光明漢宮,顧景斐回,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然難於失信,遂與匈奴。”
![漢宮秋月](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2/0/m20550f2d7db8c43822f47ec3382d8700.jpg)
漢宮秋月
後來昭君在匈奴生了兩個兒子。呼韓邪單於死後,他的兒子繼位,欲娶昭君。父死後,子可娶繼母,兄死後,弟可娶其嫂,這本是胡俗,在匈奴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昭君覺得難以接受,於是上書漢成帝求歸,成帝敕令其可以不尊漢習從胡俗,昭君後來只好服從。唐代吳兢在《樂府古題要解》中卻說,昭君誓死不願改嫁給呼韓邪單於的兒子,於是,“昭君乃吞葯而死”。難道歷史上的“昭君怨”就是源自這等訛傳?
![漢宮秋月](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1/c/m1c39f84a954545bb615426562939a476.jpg)
漢宮秋月
漢代宮女中也有不怨的。有一個有趣的民間傳說,講漢代有一個宮女名叫元宵,做得一手好湯圓。她每天極為想念家裡的父母姊妹。她的誠心感動了皇帝,以後每年正月十五,漢武帝批准家家戶戶做湯圓,點燈籠,允許娘娘宮女出宮與民同樂。那一天,元宵在自己的燈籠上寫著“元宵”兩字,帶著自己做的湯圓出宮,與家人團圓。
且把遙遠年代里的幽怨拋在一邊,聽《漢宮秋月》,品十五元宵,豈非快哉?
箏曲演奏運用了吟、滑、按等諸多技巧,風格純樸古雅,是一首有代表性的山東箏曲。
二胡曲則速度緩慢,用弓細膩多變,旋律經常出現短促的休止和頓音,音樂時斷時續。二胡《漢宮秋月》:由崇明派同名琵琶曲第一段移植到廣東小曲,粵胡演奏,又名為《三潭印月》。1929年左右,劉天華記錄了唱片粵胡曲《漢宮秋月》譜,改由二胡演奏(只以一把位演奏)。
蔣風之整理並演奏的《漢宮秋月》,作了很大刪節以避免冗長而影響演奏效果。其速度緩慢,弓法細膩多變,旋律中經常出現短促的休止和頓音,樂聲時斷時續,加之二胡柔和的音色,小三度綽注的運用,以及特性變徵音的多次出現。
![漢宮秋月](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1/6/m16bd332d5c154599dff4ea65fa05a7db.jpg)
漢宮秋月
琵琶曲《漢宮秋月》:又名《陳隋》。以歌舞形象寫後宮寂寥,更顯清怨抑鬱,有不同傳譜。一般是據無錫吳畹卿(1847-1926)所傳,但劉德海加上了許多音色變化及意向鋪衍的指法,一吟三嘆,情景兼備,很有感染力。
琵琶曲 《漢宮秋月》共兩曲,異曲同名。
A.乙字調( A調)的《漢宮秋月》,樂譜最早見於1916年沈肇州所編的《瀛州古調》,樂曲旋律在抒情委婉之中包含著凄苦哀怨之情,在演奏上突出了琵琶文曲推、拉、吟、揉、擻、打等特殊技巧,細膩深刻地刻化了被禁錮在宮廷中的宮女們的內心痛苦。
B.尺字調(C調)
尺字調( C調)的《漢宮秋月》,初見於無錫吳畹卿(1847-1926年)傳抄譜:全曲六段加尾聲,無分段小標題。
《南北派十三套大麴琵琶新譜》收入此曲時稱為《陳隋》,又稱《神傳》。全曲分九段,包括起操(引子)和收操(尾聲),有 "玉樹後庭花"等四段小標題。假脫秦漢子所作。樂譜將原曲尺字調(C調)移到小工調(D調)記寫,調整變調后造成了調式混亂。
《養正軒琵琶譜》收入此曲也稱《陳隋》,陳子敬傳譜,分八段,有 "禁苑催花"等小標題。
各傳譜的樂譜段落劃分雖然不同,但旋律基本相同,都是表現一種哀婉凄楚的情緒。
![漢宮秋月](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4/0/m40af45d8802dbeb8c044a63d766098dd.jpg)
漢宮秋月
古琴曲《漢宮秋月》,又名《漢宮秋》,曲譜見於《陽春堂琴譜》。
《西麓堂琴譜》等琴譜中,在古代流傳較為廣泛,近代以來逐漸失傳。
20世紀80年代,古琴演奏家吳釗先生,對《漢宮秋月》進行打譜,前後大約花了一年多的時間,終於復原彈出了《漢宮秋月》這首琴曲,讓這首將近16分鐘的古老的曲子重見天日。
有關詩詞
作者:杜天明
古箏曲《漢宮秋月》
切切猶聞憶舊年,黃沙淹沒漢江山。
三千宮闕一家帝,兩萬韶音幾個鳶。
淚雨無聲皴白指,黃花送雁泣絲弦。
清風低訴些些事,昨月始從今日圓。
訴衷情·漢宮秋
宮漢章
花垂秋斷自難安。
嘆去時香殘。
金風玉葉墜,亂亂亂、擾人寰。
清冷月,似姣容,照塵凡。
幾絲傷意,豈止今夕,九月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