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說法
1985年路易斯·普恩佐執導的電影
《官方說法》是由路易斯·普恩佐執導,赫克多·艾戴里歐、諾瑪·阿萊昂德羅領銜主演的劇情片。
影片講述了歷史教師阿麗霞在“失蹤”多年的女友安娜突然來訪后,開始懷疑養女佳比身世並追查真相的故事,該片於1985年4月3日在阿根廷上映。
故事背景發生在1983年的布宜諾斯艾利斯,掌權8年已久的魏地拉政權倒台。阿利西亞是一名高中歷史老師,也是一名稱職的家庭主婦。她的丈夫羅伯特是一位成功的律師,他們收養了一個5歲的小女孩。然而就是因為這個小女孩竟完全地改變了阿利西亞的信念和生活軌道,可怕的悲劇即將上演……
《官》片一開始,閱聽人便看到由象徵國家權力體制共犯的歷史老師(阿莉西婭)和其學生的一場衝突。老師對歷史的詮釋完全根據國家教科書,相信書本上所說的一切而遭受一位學生質疑:“你相信課本上所說的嗎?歷史是殺人兇手所編的”。當然,身為一個國家意識型態傳播機器一環的歷史老師聽到學生如此危言聳聽的話,並沒有馬上有所覺醒,反而義正詞嚴的把學生趕出教室(神聖的學術殿堂是不容許異端邪說)以捍衛自己的權力地位、歷史無異議的“正確性”與“正當性”。同時在教室外街頭上,來自阿根廷各地的政治蒙難者及其親屬正舉行一場遊行抗議政府當年對於女性政治異議份子的迫害,這些遊行者對於即得利益者歷史老師而言是麻木不仁沒啥感覺,在其唯利是圖的丈夫眼裏,這些人更是不事生產拖累國家經濟的壞份子。直到多年同窗好友對阿莉西婭酒後訴說自己當年在服政治獄中被調查員集體輪姦的創傷以及其他政治犯所遭受的血腥恐怖殘害(包括有許許多多政治壞份子的離奇失蹤、懷孕的婦女被強制剖腹生產,倖存的小孩被秘密的送給各地中上階級無小孩的家庭收養……等等)。事後阿莉西婭才逐慚意識到自己的無知與罪惡感,開始四處去探詢自己收養養女的身世,質疑丈夫是否以金錢交易養女。在她一步一步追尋養女身世時,也在慢慢的凸顯阿根廷國家政府的殘酷、解構歷史真理、挖解自身所處的社會中產地位的假仁假義,整個找尋真象抽絲剝繭的過程令人觸目驚心,也警覺到中產階級身份的閱聽觀眾可能也有形無形的在壓迫某一弱勢族群而不自知。
赫克多·艾戴里歐 飾Roberto
諾瑪·阿萊昂德羅 飾Alicia
Chunchuna Villafañe 飾Ana
Hugo Arana 飾Enrique
Guillermo Battaglia 飾Jose
Chela Ruíz 飾Sara
Patricio Contreras 飾Benitez
María Luisa Robledo 飾Nata
Aníbal Morixe 飾Miller
Jorge Petraglia 飾Macci
Analia Castro 飾Gaby
Daniel Lago 飾Dante
Augusto Larreta 飾General
Laura Palmucci 飾Rosa
Leal Rey 飾Cura
Floria Bloise 飾Abuela
Lidia Catalano 飾Dora
Deborah Kors
Carlos Weber 飾Andrada
José María López 飾Médico
Andrea Tenuta 飾Regina Miller
Susana Behocaray
Cecilia Blanche
Angelica Bogué
Zulema Caldas
Eduardo Camacho
Paula Canals
Jorge Chernov
Diego Cosín
Alicia Dolinski
導演:
路易斯·普恩佐
Luis Puenzo
編劇:
Aída Bortnik - written by
路易斯·普恩佐 Luis Puenzo - written by
製作人:馬西路·品尼路 Marcelo Piñeyro - producer
攝影:Félix Monti
剪輯:Juan Carlos Macías
原創音樂:Atilio Stampone
藝術指導:Abel Facello
服裝設計:Ticky García Estévez
副導演/助理導演:
Rodrigo Espinn -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Raúl Outeda - first assistant director
Patricia Oyuela - assistant director
赫克多·艾戴里歐
官方說法
其他作品:
《惡靈入侵》
《精子的異想世界》
《一點巧克力》
《夢中醒來》
《十一月》
......
諾瑪·阿萊昂德羅
官方說法
其他作品:
《終點之城》
《羅米歐與朱麗葉》
《阿妮塔》
《帕克》
《威尼斯商人》
......
艾麗西——她是嘉比的養母,同時也是一位歷史老師,歷史是一個國家的統治者在書寫他自己的光輝,因此,在這個社會身份上,艾麗西扮演的是一個歷史維護者、政治傳聲筒的形象,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課下,起初的她都扮演著這樣一個形象。
羅勃特——他的社會地位是一位律師,法律是當權者的法律,因此,他在這裡是一個法律的維護者形象
安娜——她是艾麗西的多年摯友,也是這場軍事政變的受害者,她目睹了軍權政府的殘暴,她啟發了艾麗西探尋真相的想法,為她打開了尋求真相的第一道門。
本尼特——艾麗西的同事,文學老師,文學與歷史不同,如果說歷史中更摻雜著主流意識形態,那麼文學中就更多的反應著反主流的意識形態,因此,本尼特在這裡是艾麗西尋找真相的引導者。
學生赫拉迪——他是眾多學生的代表,他是歷史的質疑者,在課上他多次提出對歷史的質疑,因為歷史是暗殺者寫的,作為學生,他不從屬於任何階級,因此他有權質疑歷史,探索真相,即使是眾人皆知的真理,他們也會採取懷疑的態度,因為沒有親眼所見就未必是真實,而在艾麗西探尋真相的過程中。學生們起到了一個推波助瀾的作用。
普恩佐19歲開始拍廣告片,成為傑出的攝影師、剪輯、編劇及特效專家。這是其處女作。影片描述阿根廷一位成功商人之妻阿莉西婭正面臨著痛苦的抉擇:她身為歷史教師,懷疑自己的養女是從一個遭受政治迫害的家庭偷來的。因此,她不惜付出沉重的代價,也要找到女兒的真實身份。官方說法是普恩佐的代表作,同時近30個國際獎項和提名也使其成為80年代拉丁美洲電影史上最著名的一部影片。
全片對阿根廷軍事獨裁時代的歷史氛圍有很好的表達,故影片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製作公司:
Historias Cinematograficas Cinemania [阿根廷]
Progress Communications [阿根廷]
發行公司:
América Vídeo [巴西](19??) (Brazil) (VHS)
Pacific Arts (video)
Argentina Video Home (AVH) [阿根廷](Argentina) (video)
Umbrella Entertainment [澳大利亞](2005) (Australia) (DVD)
Almi Pictures [美國](1985) (USA) (all media)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 上映/發行日期(細節)
阿根廷 Argentina 1985年4月3日
加拿大 Canada 1985年9月13日 ...... (Toronto Film Festival)
美國 USA 1985年11月8日
法國 France 1986年1月22日
西班牙 Spain 1986年1月31日 ...... (Madrid)
西德 West Germany 1986年2月 ...... (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西班牙 Spain 1986年3月27日 ...... (Barcelona)
澳大利亞 Australia 1986年4月3日
西德 West Germany 1986年12月4日
土耳其 Turkey 1988年2月
阿根廷 Argentina 2006年3月10日 ...... (Mar del Plata Film Festival)
阿根廷 Argentina 2008年12月10日 ...... (El Grito Sagrado Film Festival)
1985年洛杉機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
第38屆戛納電影節(1985)
主競賽單元 金棕櫚獎(提名) 路易斯·普恩佐
主競賽單元 最佳女演員 諾瑪·阿萊昂德羅
天主教人道精神獎 路易斯·普恩佐
第10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1985)
人民選擇獎-最佳故事片獎路易斯·普恩佐 Luis Puenzo
第58屆奧斯卡金像獎(1986)
最佳原創劇本(提名)
路易斯·普恩佐/Aída Bortnik
最佳外語片
第36屆柏林國際電影節(1986)
影展新電影論壇特別獎
Interfilm獎-奧托·迪貝柳斯電影獎-新電影論壇獎路易斯·普恩佐 Luis Puenzo
第43屆美國金球獎(1986)
最佳外語片獎
第31屆義大利大衛獎(1987)
大衛獎-最佳外國女演員諾瑪·阿萊昂德羅 Norma Aleandro
大衛獎-最佳外國導演路易斯·普恩佐 Luis Puenzo(提名)
大衛獎-最佳外國劇本Aída Bortnik路易斯·普恩佐 Luis Puenzo(提名)
大衛獎-最佳外國製片人馬西路·品尼路 Marcelo Piñeyro(提名)
大衛獎-最佳外國電影路易斯·普恩佐 Luis Puenzo (提名)
對嘉比身份的探求
艾麗西對嘉比真實身份的探求是這部電影的一條主要線索,那麼,艾麗西為什麼一定要探究嘉比是不是那些失蹤夫婦的孩子呢?
首先,從艾麗西個人角度來看,艾麗西在小時候,父母就出車禍死了,她一直無法原諒父母對她的拋棄,因此,她不希望她的養女嘉比也和她一樣,失去親生父母的關懷。即便她很愛嘉比,也把她當親生女兒看待,但畢竟她清楚自己的身份,她只是養母,從個人情感上出發,她要探求出嘉比的真實身份。
第二,從艾麗西的社會身份上看,她是歷史與政權的維護者,然而如果嘉比真的是失蹤母親生下的孩子,他就成了罪惡的同謀者,也就失去了歷史維護者的身份。這對於一個人到中年的中產階級女性也是難以接受的,因此,從社會身份的角度上說,艾里西必須要探究出嘉比的真實身份,艾麗西對嘉比真實身份的探究過程構成了這部電影的主要故事情節。
國家機器對艾麗西的阻撓
在艾麗西尋找真相的過程中受到了百般阻撓,她首先尋問他的丈夫,他的丈夫確一直在迴避這個問題,以致於最後對艾麗西施暴,在這裡象徵了男權社會中,男權力量對於艾麗西的阻撓,其次,她向醫院尋求幫助,但是醫院在這個問題上也是含糊其辭,艾麗西也始終沒能找得到答案,這裡象徵著政府,當權者對於探索者艾麗西的鎮壓,最後,艾麗西向神父求助,但是知道真相的神父依舊避而不答,他也只是用“這是上帝的意旨”來敷衍她。這裡,神父於上帝就象徵著宗教的力量,而他們都是政權的代言人,主流意識形態的國家機器,他們的目的都是教化民眾、馴服人民、控制人民思想及行為,但最終,艾麗西衝破了這一切的壓力與束縛。
艾麗西的意識覺醒
艾麗西從一個被主流意識所控制的女性,到最後成為一個認清事實真相的女性,經歷了一個漫長而曲折的過程。
我們可以看到影片一開始,就是對學校廣播的一個特寫鏡頭,背景音樂是阿根廷的國歌,而艾麗西在人群中莊嚴的唱著國歌,在這裡就象徵著學校作為一個政治的傳聲筒,是不允許有反動人士出現的,這組鏡頭給人的感覺是十分壓抑的,而且艾麗西在他的第一節課上就宣布了她課堂上的三條紀律,第二條便是“我相信紀律”在這裡,她是一個完完整整的紀律維護者形象,上課刻板,相信書本,這就是他最初被主流意識壓制下的樣子。安娜,這個黑色政權的見證人,成了第一個啟發艾麗西探求真相的人,而艾麗西的學生和語文老師在這個過程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從一開始她要將赫拉迪嚴懲,到後來考試過成中給他一個最高分,艾麗西的個人思想在發生變化,此時的艾麗西已不再是一個歷史維護者形象,從她內心深處成了一個主流意識的反判者,質疑教科書上所謂的歷史!直到最後.,她“娜拉”式的出走,則標誌著這個女人已經完全覺醒,她要衝出家庭、社會對她的束縛,最終走向精神的自由!
《官方說法》與人民記憶
官方說法
作為一部曾經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這部電影在國內顯得過於低調,時光網上不到百人的關注率,豆瓣上也僅是100多人打分。看片之前頗有疑惑的我,觀影之後就很容易理解這種低調了。
首先,電影背後有很深的歷史背景,而且是我們不熟悉的阿根廷現代史背景,我們很容易看得雲里霧裡,更別說有那種代入感了,但是對於影片上映的年代,拉美地區軍政府橫行,這樣的題材很容易引起共鳴。電影一開始就在細節里指明了故事時間:1983年,也就是1976-1983軍政府獨裁統治結束時,也就是1982英阿馬島戰爭的第二年,同時還是阿根廷結束幾十年政治和經濟動蕩后的第一年。當大家都記得肯佩斯和馬拉多納的時候,上世紀80年代初的阿根廷人更關注的還是國內的局勢,在軍政府獨裁時期,不僅政治和經濟混亂,人民的各種自由也受到極大的限制,更有無數的人被迫害,從人間蒸發。本片故事裡,小女孩身世之謎就是源於這段歷史。
其次,從影片的故事和手法上,並沒有直接描寫這段歷史最驚人的獨裁和政治故事,而是藉由一個最普通的中產階級家庭歷史女教師,以歷史參與者的眼光審示這段歷史,她全然不知道政治恐怖和壓迫,只是想知道自己所教授的歷史課程以及養女身世的真相,對於很多重口味的政治電影影迷,這很難挑起胃口。但是這樣的故事卻隱隱蘊藏巨大的能量,朋友之間、夫妻之間、兄弟之間、母女之間、同事之間、父子之間,都似有一道巨大的看不見的牆,構成壓抑的隔閡,直到片尾藉由肢體衝突的爆發,才算徹底釋放。初看本片悶騷冗長無趣,仔細琢磨卻暗流涌動。
這樣的電影註定是屬於少數人的精彩。
導演 | 路易斯·普恩佐 |
製片人 | 馬西路·品尼路 |
編劇 | Aída Bortnik, 路易斯·普恩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