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貂

棲於多草木地區的中型食肉動物

松貂(學名:Martes martes):平均體長53厘米,尾巴長25厘米。雄貂較雌貂稍大。體型大小的變化隨分佈地區而異。兩性異形也出現在體型大小上,雄性比雌性約大12-30%。喉嚨上有奶白色至黃色的圍兜。胸部至下腹淺灰色,爪子昏暗。尾巴長而濃密蓬鬆。松貂毛皮堅韌柔軟,絨毛細密,冬季厚實柔滑,夏天短而粗糙。

棲息在多草木的地區,會在樹穴或灌木林中築巢。它們主要在夜間或黃昏活動。雜食性,以哺乳動物、鳥類、昆蟲為主食,也會吃草莓鳥蛋、堅果及蜂蜜。野生松貂壽命8-10歲。松貂主要分佈在歐洲中部和北部,蘇格蘭南部有小部分種群生存,威爾士有零星發現記錄。

形態特徵


松貂
松貂
松貂是一種中型食肉動物,約有家貓的大小,頭體長46-54厘米,尾長22-26厘米,體重1-2.2千克。毛皮呈淺褐至深褐色,在冬天會逐漸變長及淺色。冬季爪底墊被毛完全覆蓋。幼仔在出生后的第一個冬天長成成獸的皮毛,每年春季會完整的換一次毛。毛皮生長期在九月至冬季。耳朵比較大呈三角形。肛門附近有臭腺,可放出臭氣驅敵自衛。
松貂軀體細長,四肢較短。頭形狹長,耳一般短而圓,嗅覺、聽覺靈敏。犬齒較發達,裂齒較小;上臼齒橫列,內葉較外葉寬;臼齒齒冠直徑大於外側門齒高度。體毛柔軟,多無斑紋。前後足均5指(趾);蹠行性或半蹠行性;爪鋒利,不可伸縮。善於爬樹,行動快捷,前肢、骨骼和肌肉結構功能強大,長尾巴保持平衡,幫助發達的爪。

棲息環境


棲息在多草木的地區,喜歡棲息在海拔800-1600米的針葉闊葉混交林和亞寒帶針葉林中。

生活習性


松貂會在樹穴或灌木林中築巢。主要在夜間或黃昏活動。它們的爪可以半收縮,讓它們可以生活在樹上。樹洞是首選的築巢地點,一個家族在棲息的範圍內有幾個巢。冬季,在寒冷的環境溫度下會拋棄了樹上的巢,而選擇石隙作為藏身之處。貂更頻繁地選擇在地下棲息。
領地意識強,通過腹部和肛門的香腺排出的氣味標記領地和活動範圍。雄性會成功地保衛領土,與之交配的雌性也具有一定範圍的領地,家庭範圍領地的大小區別很大。很顯然,雄性比雌性的領地範圍大,會與那些一個或多個的雌性領地重疊。但是,雄性各自的領地通常是不重疊的。據研究者測量,雄性的領地平均為23平方公里,雌性6.5平方公里,也有估計雄性領地只有2.2平方公里,雌性是1.5平方公里。在大多數種群的棲息地範圍,季節性影響很大,秋/冬範圍比春/夏範圍小8-54%。這個範圍的差異也體現在在雄性夜間所覆蓋的距離,在物種分佈高密度性內範圍可以重疊。
雜食性,食物類型在一年中的不同時期有所變化,取決於食物來源的季節性。飲食成分和比例往往根據季節和當地的條件而改變。貂的繁殖季是其特有的其滅鼠周期,此時捕捉量大幅增加,主要捕捉田鼠。它們牙齒鋒利可以吃小型的哺乳動物、鳥類、昆蟲、青蛙及腐肉。在秋季會吃草莓、鳥蛋、堅果及蜂蜜。它們具有領地意識,會在邊界留下糞便。松貂會咬車輛的塑膠部份,目的是要磨利或清潔牙齒。

分佈範圍


分佈於阿爾巴尼亞奧地利白俄羅斯比利時、波黑、保加利亞克羅埃西亞捷克共和國丹麥愛沙尼亞芬蘭、法國、喬治亞、德國、希臘、匈牙利、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愛爾蘭、義大利、拉脫維亞立陶宛盧森堡列支敦斯登馬其頓摩爾多瓦黑山荷蘭、挪威、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俄羅斯、塞爾維亞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西班牙(引進巴利阿里群島)、瑞典瑞士土耳其烏克蘭英國
松貂分布圖
松貂分布圖

繁殖方式


松貂繁殖在2-3月份,雌性孕期長達7個月,每胎產1-5仔,幼貂出生時重約30克,眼盲耳聾。到6個月大就可以完全獨立離巢生活。2-3歲性成熟,飼養的松貂壽命可達18歲,野生松貂只可以活到8-10歲。

亞種分化


松貂(8亞種)
中文名稱學 名命名者及年代
1.松貂俄羅斯亞種Martes martes borealisKuznetsov, 1944
2.松貂義大利亞種Martes martes latinorumBarrett-Hamilton, 1904
3.松貂高加索亞種Martes martes lorenziOgnev, 1926
4.松貂指名亞種Martes martes martesLinnaeus, 1758
5.松貂梅諾卡亞種Martes martes minoricensisAlcover, Delibes, Gosálbez & Nadal, 1987
6.松貂撒丁島亞種Martes martes notialisCavazza, 1912
7.松貂北烏拉爾亞種Martes martes ruthenaOgnev, 1926
8.松貂南烏拉爾亞種Martes martes uralensisKuznetsov, 1941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佈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