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8條詞條名為大李村的結果 展開
大李村
安徽省蚌埠市五河縣下轄村
大李村位於江蘇姜堰市張甸鎮北部,東鄰梁徐鎮,南至三盟村,西與宮王村接壤,北與蘇陳鎮相連,村域面積241公頃,外環公路穿境而過,本村距鎮區約8km。大李村現狀自然村落5個,村民小組14個,總戶數619戶,人口2485人,目前人均宅基地面積86m2。村莊集中居住點為10個組,集聚戶數520戶,1600人。侯馬市張村鄉大李村,位於同蒲鐵路以西。西南與北塢、東北與大南庄徠相望。
村域地形平坦,河道縱橫。地形絕對標高在4.6-5.0米,地基承載力在8-12T/m2左右,地震基本烈度為7度。大李村位於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在14.5oC左右,年均降水量在991.7mm上下。常年主導風向為東南風,境內主要河流有李庄河,主要道路為外環公路。河道常年水位1.3-1.5m,枯水位0.8m,歷史洪水位3.40m。
大李村,相傳很早以前有李氏兄弟二人,老大 在這裡定居,因姓氏得名大李村。老二居西邊叫小李(小里)村。
大李村嘉靖年間屬曲沃縣南莊裡,稱大里村。
清乾隆、光緒年間屬曲沃縣南莊裡;民國十七年屬曲沃縣四區。自清乾隆年間至今,皆稱大李村。
民國十七年,大李村有179戶,男444丁,女368口;2000年,大李有660戶,2890口人,耕地157.9公頃,人均收入3854元。
大李村過去建有河神廟和石佛寺。
裴泰
唐朝年間,大李村人裴泰,原為聞喜縣人。曾祖名裴鴻智,任襄州長史、高邑縣侯。祖父裴師武,武后時任金吾大將軍。其父裴懷感任忠州刺史。裴泰由河南左參政、工州刺史,逐步晉陞為中書令,其後遷居曲沃縣大李村。裴泰告老還鄉,謙虛謹慎,和睦鄉里,村人稱讚。其後代子孫興旺,家族繁盛。唐朝“楊評詩集”中,有“送河東裴泰序”。柳河東(指唐朝貞元年間永濟虞鄉鎮人柳宗元)稱其為“人元之選”。曾僑居平陽、歷游新田,時任虢州長史的唐代詩人岑參,曾賦詩《挽故僕射裴公》:
五府瞻高位,三台表大賢。
禮容還故絳,寵贈冠新田。
氣歇汾陽鼎,魂飛京兆阡。
先時劍已沒,隴樹久蒼然。
裴良積
裴良積:字少槐,明朝年間大李村人,明朝大將軍,封保定侯。他相貌魁偉,素有大志。明天啟七年(公元1627年),詔令東征后金(清朝前身)。兵出山海關后,被敵軍發現,后金軍於白河設伏,把明軍截為數段。裴良積雖驍勇善戰,終因寡不敵眾,戰死疆場。其坐騎口銜其屍突圍數十里遠,因馬力竭,只銜回一條腰帶回營。其子裴加厚16歲時到關外尋父駭骨,僅從當地找回其父腰帶一圍。原裴氏家族的光祿祠堂內牆上掛著一木製小樓,內有裴將軍“騎馬提刀”的塑像。大李村南一里許,有裴良積將軍衣冠冢。
裴 度
裴 度:字晉武,大李村人,1667年生,清康熙、雍正年間有才幹的地方大員。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以例貢授刑部主事,擢戶部郎中。后歷任雲南澄江知府、廣南知府、河東鹽運使、兩浙鹽運使、湖北按察使、貴州布政使、江西巡撫等職。裴 度少年有才華,工詩,喜書畫。任戶部郎中時,康熙帝新試其書法,列為當時第四家。康熙曾親自命題,裴 度當面應詩,深得康熙嘉勉。裴 度在官任上,有膽有識,勤於政事。上忠言,遷稅關,改善航運。改舊制,減稅額,人民稱頌。他恩威並重,以撫為主,平息棚民之亂,深得皇上器重。雍正四年(1726年),因下屬官員侵漁公庫,被罷官滴居蒲驛。他傾家蕩產,買谷還倉,直到雍正十年才釋還故里。裴 度居家9年,以書畫自娛。於乾隆五年(1740年)卒,時年73歲。
裴宗錫
裴宗錫:原名二知,字午橋,1712年生,裴 度之子。民間相傳,宗錫自小時就聰明伶俐,有天賦才氣。連雍正皇帝也時有所聞。一次朝覲時,雍正心血來潮,令裴 度帶子上殿面君。由於宗錫口齒流利,奏對合體,深得雍正賞識,竟脫口說出:“父巡撫,子巡撫,父子巡撫”。裴 度立即跪地,口稱“謝主龍恩”!自古皇上金口玉言,一言九鼎。雍正情知失言,也只好當殿許了宗錫一個“巡撫”的頭銜。後來,宗錫確實官至巡撫,但並非憑父蔭或皇上這次意外恩寵。裴宗錫在仕途上,由濟南郡丞、青州太守、濟東巡撫,后升任直隸司,安徽藩司、巡撫,貴州巡撫,雲南巡撫。他每到一地,政績卓著,多次受到嘉獎。頗受皇上器重。乾隆三年(1738)年,皇帝巡幸五台山,詔其覲見,特賜“宗錫”之名,並認做義子。其官致巡撫之後,乾隆皇上準備用其為封疆大吏,因積勞成疾,於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卒於雲南任上,時年67歲。大李裴家奉敕在曲沃高顯鎮曾建有“河東世家”、“父子巡撫”牌坊。
裴志灝
裴志灝:字漢友,號慎堂,清乾隆年間大李村人。授例為安徽寧國府同知,分守寧國。他忠於職守,辦事公道正派。在其管理旌德時,全椒、南陵等受災,所撥賑谷兩萬石,因道遠未能速至,而災民嗷嗷待哺,時不可耐。他面稟上司拿出庫存銀兩若干,就近買谷,應急濟。因此事未經存案,為人所中傷,被罷職歸家。他居家四十年,“修族譜、立義學、施瞻田”善事頗多。
原立於大李裴氏家族光祿祠 堂、現存於大李村民裴本德院內的“裴公漢友紀恩碑”,碑文主要記敘 裴志灝嘉慶元年(公元1796年)正月初四,奉詔榮赴乾隆帝在皇極殿所設千叟宴的情景,並記載了君臣之間共頌太平的七律唱和詩。
清乾隆年間,大李村裴家出了裴沖度、裴律度、裴聰、悲振、裴世兆、裴奉鈞、裴奉鐸等不少官宦之人。
徠大李村民裴啟瑞先生介紹,明、清年間的大李裴氏家族中,有一枝仕途為官的人多,有一枝經商致富的人多。經商人多的這一枝,老墳在現北塢村東,叫圍脖墳。相傳,這塊墓地與一曹姓人家的耕地相鄰。裴家為了墓地四周方正,想買下曹家的幾分地,經雙方協商同意。裴家給曹家出的買地銀價是:用元寶把這幾分地擺滿,地、銀兩清。
馬小寶:大李村人,1946年侯馬第一次解放,他只有17歲,被選為大李村第一任農會主席。他積極投入土改運動,帶領貧苦農民鬥地主,分田地。1946年6月的一個晚上,被國民黨的復仇團抓獲殺害。馬小寶為保衛新政權,獻出了自己年青的生命。
大李村民王新民,在黨的改革開放方針、政策的指引下,解放思想,勇於開拓,興辦大利焦化廠,是我市聞名的農民企業家之一。
大李村民吳建邦,在黨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解放思想,敢闖敢幹,興辦了建幫鐵廠和電廠,是我市聞名的農民企業家之一。
大李村民裴本德,在黨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解放思想,開拓進取,興辦鐵廠,建立通盛學校,是我市聞名的農民企業家之一。
大李村黨支部、村委會,在黨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積極調整產構,支持民營企業生產,研討新的工作思路,向新的農村經濟目標前進。大李村近年來,已成為我市人均收入較高的農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