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瑛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醫院主任醫師

張瑛,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醫院眼科學教授、主任醫師。第五屆中國醫師獎獲得者。

簡介


張瑛是兵團醫院眼科學教授,主任醫師,於1996年率先在兵團範圍內引進開展白內障超聲乳化技術, 10多年來,她運用此項技術已為5600多名白內障患者成功實施了手術,恢復了光明。近年來又利用日本進口眼底血管照相造影儀、眼電生理檢查儀、全自動視野儀和非接觸性眼壓儀等為4000多名眼底病、糖尿病、高血壓、高眼壓、青光眼患者做出了精確的診療。從醫30多年來,張瑛在心愛的眼科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堅忍不拔、心繫患者、專研醫術、不斷創新,在救死扶傷的崗位上做出了驕人的貢獻。

經歷


張瑛
張瑛
1996年,張瑛從石河子大學醫學院一附院來到兵團醫院眼科工作。在新的工作崗位上,她積極引進新項目、培養人才、學習新技術,不斷開拓進取,為兵團醫院眼科的發展、壯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然而此時僅有為數不多的人知道,她是一位剛剛接受過乳腺癌根治手術、經過幾個療程的化療的病人。然而無情的手術、難忍的化療沒有打垮她,反而讓她更加堅強,更加珍惜生命,因為她知道,有更多渴望光明的眼睛等待著她。術后的張瑛沒有要求休長假,很快就投入到了工作中。2005年7月,張瑛在下班回家途中不慎摔倒,腰背疼痛難忍,本該進行休息。但當她想到病房中那麼多雙等待手術的“眼睛”,她就忍著疼痛為每一位患者實施了手術,這一晃就是半個月。後來,疼痛經常困擾著她,有時候疼痛的汗水一抓就是一把。在科里同事們的逼迫下,她才拍片檢查,發現第八胸椎壓縮性骨折,已出現了腹膜刺激癥狀,這才勉強住院接受骨科醫生的治療。
一個冬天,從農七師來了一位80歲的老人,左眼患有複雜青光眼和白內障,右眼已完全失明,張瑛為他實施了白內障摘除手術與抗青光眼手術,使老人的左眼恢復了視力並重見光明。出院時,她還讓科里的醫務人員把這位行動不便的老人送到車站。離別時,老人淚水漣漣,抓著張瑛主任的手說:“我沒有能力買禮物來感謝你們,但只要我活著,就會天天給你們做祈禱,祝你們長壽、健康。”像這樣的事情在張瑛的身上是難以計數的。

對眼睛負責 對病人負責

作為眼科醫生,張瑛的行醫準則就是“對眼睛負責,對病人負責”。不論高官還是平民,不論大款還是貧困者,只要因眼病來求醫,她都一視同仁,因為她的眼睛里只有眼睛。她經常給貧困患者免費做檢查,讓患者花最少的錢得到最好的治療。多年來她還堅持拒收“紅包”、“回扣”,拒絕參加宴請。有時候,當病人給她送“紅包”推脫不了時,她就在手術后婉言交給病人家屬或者到結算中心交到住院押金中,得到了患者、患者家屬以及同事們的讚揚。患者為了感謝張瑛精湛的技術、良好的醫德醫風,就只能通過寫感謝信或送錦旗的方式來表達,近年來,張瑛收到錦旗56面,感謝信近百封。
作為科室主任,張瑛經常對科里的醫護人員這樣說:“責任是我們工作的準繩,我們應該用百分百的耐心、愛心和無私的奉獻精神來對待每一位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在張瑛悉心的管理、經營下,兵團醫院眼科已經成為一個積極向上、輕鬆和諧的集體,醫療服務質量不斷提高,美譽度也不斷提升,慕名來眼科就診的患者逐年增加,病人的住院量、床位使用率每年以42%的速度增長。因此,眼科連續多年被醫院評為先進科室,2005年又被兵團評為“三八”紅旗集體。

扶貧幫困奉獻愛心 盡職盡責救治眼睛

自2004年以來,張瑛積極響應國家中殘聯的號召,多次赴基層開展義診、扶貧送光明活動。她曾先後赴農四師、建工師、農一師、農二師、農五師、農七師、農十二師等各師、團場開展義診活動、查房、實施白內障復明手術,行程6000多公里,普查了2000多名眼疾患者,為300多名白內障貧困患者成功實施了復明手術。7月的一天,驕陽似火,在農四師醫院手術室里,由於沒有空調,加上器械消毒鍋產生的熱量,在手術連續做到第十一台時,張瑛體力嚴重透支,癱倒在手術台下,護士送來一瓶冰凍的礦泉水,她喝下后,休息了片刻,又繼續完成了6台手術。在那段日子裡,張瑛每天都要超負荷的在手術室里工作10小時以上,儘管非常累,她依然精益求精,保證了每例手術的成功、完美,受到當地社會各界的好評,當地群眾都熱情地稱呼她為“光明使者”。據不完全統計,在農四師工作期間,各類媒體播出張瑛的新聞專題、消息、廣播100餘條。
從2006年開始,兵團醫院成為“殘疾孤兒手術康復明天計劃”的定點,眼疾患者的手術量特別大,然而張瑛每天都要忍受著腿部、腰部疼痛,在手術台上一站就是8-9個小時,連吃飯都是在短暫的休息時間。“當我看到一副副可愛的面孔,看到一個個可愛的生命獲得了健康,我的疲勞就消失了,剩下的只有精心的治療和無限的責任”,這是張瑛對關心自己的同事們說的一句話。吳丹是農六師芳草湖一個10歲的小女孩,由於一雙斜視眼,上小學四年級的她在同學面前一直有一種自卑感。因此,成績也是不上不下,甚至出現下划的趨勢。面對這種情況,她的父母親很著急,先後多次到烏市幾家大醫院配了矯治眼鏡,但效果不是很明顯。“這次,兵團醫院的張瑛主任給我女兒治好了眼睛,給我們這個沉默的家庭帶來了歡樂,謝謝張瑛,謝謝兵團醫院,”吳丹的媽媽感動的說。

言傳身教培養醫師 一心一意為了患者

張瑛經常對身邊的醫務工作者這樣說:“給人眼睛做手術非同一般,要實現做一台手術出一台精品”。為了使科內年青醫務工作者儘快成長,她根據醫生們的特點,精心為每個醫生設計安排了一套適合自己發展的方案,同時要求下級醫師多多參加實踐,多多找動物標本做實驗。幾年來她毫無保留地把複雜的診療技術和手術操作方式方法傳授給青年醫生。在張瑛的帶領鼓勵下,大家都刻苦練習,使年輕的醫務人員在短短的幾年裡就成為區內白內障超聲乳化+人工晶體植入手術的專家。而兵團醫院眼科已經發展成為一支技術力量雄厚的科室。
張瑛不僅一心一意為身邊的患者帶來光明,她還心繫邊遠山區和農牧團場的職工群眾,近三年來,為了培養更多的基層眼科技術人才,她先後主持舉辦了三期大型眼科醫師學習班,培訓人員120餘人次。同時她還利用下基層義診的機會,給當地眼科醫生講學,受到基層醫務工作者和患者的一致好評。
從醫30多年來,張瑛先後在中國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5篇、省級論文8篇,撰寫出著作《臨床應用解剖學指南》1部,獲得院級新技術、新項目獎6項,共收到錦旗56面,感謝信近百封。並連續多年被兵團醫院黨委推薦當選為兵團兵直黨工委優秀共產黨員,2003年榮獲兵團勤政廉潔優秀幹部稱號,2005年被評為全國女職工建功立業標兵。目前擔任新疆中華眼科學會副主任委員、新疆美容學會理事、兵團衛技高評委專家、勞動鑒定委員會和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