冊村鎮
冊村鎮
冊村鎮位於縣城西約20公里處,2001年,由原漫水鄉和冊村鄉兩鄉合併為一個大鎮,西與沁源縣交口鎮,南與故縣鎮、東與南里鄉、段柳鄉、北與郭村鎮、定昌鎮接壤。二沁鐵路、沁涉線、新漫線橫貫東西,村村通了水泥(油)路,交通十分便利,有沁縣西大門之稱。
全鎮總面積10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2000畝,是一個農業大鎮。2005年初新一屆縣委、政府把該鎮列為西部工業園區,在堯山村新建百萬噸焦化企業一個,使該鎮成為一個新開發的工業重鎮。特別是擁有優質豐富的礦泉水資源,建有三個礦泉水加工廠和一個酒廠,縣唯思可達食品飲料公司的加工用水也取於此地。境內水源豐富,圪蘆河水流經11個村,滋潤著兩岸萬畝良田,是外商投資的最佳境地。
近年來,鎮黨委、政府立足本地資源優勢,提出了“強工興鎮、調產富民”的可持續發展思路,始終堅持走“希望在民間,發展靠民資,活力在民營”之路,使該鎮民營企業異軍突起,先後建成3年創利稅50萬元的水廠三個,創利稅100萬元洗煤廠一個,正在建設中的投資1.5億元,年產100萬噸搗固焦的華安焦化廠,是該縣確定的強縣富民的重點工程之一。在種植業方面,全鎮種植玉米20000畝,小麥11000畝,沁州黃7000畝,蘆筍200畝,優質蘋果200畝,紅提葡萄120畝,優質核桃800畝;在養殖業方面,全鎮養牛7000頭,羊18000隻,養鴨30000隻,養兔50000隻;在教育事業方面,為改善辦學條件,優化資源配製,提高教學質量,去年合併了一所鄉中,新辦了一所5——6年級寄宿制學校;衛生、民政事業方面,村村建起了保健站,配齊了專業人員,初步改變了該鎮人民看病難的問題。辦起了敬老院,解決了無依無靠老人的生活;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多方籌資230萬元,修通了34公里水泥路(油路),全鎮28個村,全部實現了“村村通”,全部安裝了程式控制電話,80%的村飲上了自來水,6個村吃上了優質礦泉水,基礎設施得到全面改善;在精神文明建設方面,始終把精神文明建設抓在手上,認真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大力開展“遵紀守法,團結協作,互敬互愛,尊老愛幼,熱愛集體,睦鄰友好”宣傳教育和評比活動,收到良好的社會效益,湧現出了漫水、西北、后溝、烏蘇等縣級文明村,溫庄村達到了市級文明村標準。2004年全鎮農村經濟總量達50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400元。目前該鎮人民在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正朝氣蓬勃地大踏步向小康邁進,呈現出穩步、健康、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
冊村鎮位於沁縣縣城西部20公里,東與南里鄉、段柳鄉相鄰,西與沁源縣白狐窯鄉接壤,南與故縣鎮相接,北與郭村鎮、定昌鎮相連。鎮政府駐地地理坐標為:東經112 °25′,北緯36 °41′。1937年抗日戰爭期間屬第三區,1961年設冊村公社,1984年6月建鄉,2001年,撤鄉並鎮,將原漫水鄉併入冊村,稱冊村鎮,下轄冊村、烏蘇、西寨、北余交、南余交、南庄、西北、南馬服、北馬服、新柱、陡溝、道興、上官、灰坡庄、泉則溝、南堯上、燕壘溝、河止、漫水、下灣、后泉、寺庄、后溝、堯山、東山、溫庄、高庄溝、楊家鋪28個行政村。
冊村鎮
1949年全鎮總戶數3029戶,人口11430人;1978年全鎮總戶數3734戶,人口15122人;2010年全鎮總戶數3596戶,人口13184人。
交通便利
二沁鐵路和省道南沁線從東北方向穿境而過,縣道棟漫線橫跨東西,全鎮所有村莊通了水泥(油)路,交通十分便利。
冊村鎮優越獨特的水土、氣候條件,為鄉鎮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注入了諸多亮點。2010年寺庄村紅提葡萄、紅富士蘋果種植面積分別達到200畝以上,紅提葡萄總產量達35萬公斤,畝均收入達到1萬元,紅富士蘋果總產達20萬公斤,畝平均收入7000元。上官、道興、堯山蘆筍種植面積達500畝以上,畝均收入達到3000元以上。西山沿線南庄、南余交、北余交、烏蘇、西寨、漫水、堯山、溫庄等村核桃連片種植面積發展到5100畝。植樹造林堅持長遠與當前、綠化與美化、林上與林下相結合的原則,完成退耕還林4528畝,九連山萬畝滅荒、沿線公路綠化等重大工程順利推進,全鎮林地面積由1978年的1.78萬畝增長到2010年的10.38萬畝。全鎮蔬菜大棚、沁州黃面積分別達到1013畝和7200畝。全鎮豬存欄、牛存欄、羊存欄、家庭存欄分別達到960頭、3200頭、5800隻、2.4萬隻。全鎮糧食總產由1949年的4080噸,1978年的6305噸,增長到2010年的15406噸。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978年的46元增加到2789元。
冊村鎮堯山循環工業經濟示範園區、皇后泉礦泉水加工園區是沁縣規劃實施中的四大產業園區。堯山循環工業經濟示範園區2007年引進建設的華安焦化公司,設計規模為年產搗固焦130萬噸,至2010年一期65萬噸工程和化產回收項目已建成投產。金屬鎂廠、60萬噸尿素廠等一批大型企業正在醞釀建設中。皇后泉礦泉水加工園區先後引進山西唯思可達食品飲料公司、山西三元煤業集團有限公司等單位投資建廠,2010年神奇山泉年產10萬噸瓶裝礦泉水在龍舟節前上市,唯思可達30萬噸瓶裝礦泉水完成設備安裝,山西三元煤業集團有限公司整合現有企業建設年產120萬噸礦泉水的各項工作全面啟動。2010年位於鎮內五穀神嶺、投資2.4億元的220千伏變電站投入使用,為支撐兩大園區快速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為冊村鎮在“十二五”期間穩步跨入年產值過百億元鄉鎮行列奠定了堅實基礎。
2010年鎮內有寄宿制中學1所,小學10所(寄宿制4所),衛生院、敬老院各1所,衛生所30個。鄉鎮有文化站,村村有文化室。2010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88%,計劃內兒童免疫接種率達99.8%。
鎮內全部行政村通自來水、通電、通電話、通公路,村村有村級組織活動場所、便民連鎖店、文化站和健身廣場,基礎設施得到全面改善。
冊村鎮是沁縣著名的文化之鄉,上古時期堯帝曾在堯山一帶活動,后泉的皇后泉有漢皇子出生地的傳說。春秋戰國時期,秦趙兩國閼與之戰古戰場遺址在烏蘇一帶。位於鎮西北1公里的后溝村曾是元朝杜豐杜宰相的故里。烏蘇村曾是抗日戰爭初期中共太岳特委機關的住地。鎮北1公里的河止村,是發現雷鋒的和培養雷鋒的雷鋒團政委韓萬金的家鄉。歷史名人還有清朝中期五為縣令、一攝州篆的王省山,民國時期歷任山西、貴州高等檢察廳廳長的王懋昭,民國時期任省民政廳廳長的邱仰浚,曾任南京國民政府參議、山西靖綏公署參議的王懷奇,新中國成立後走出了世界著名的大豆專家、山西農業大學校長王綬以及歷任山西、吉林省委書記的王大任等6位副部級高官。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閼與古戰場遺址:春秋時期,秦國向東擴展,與趙國兩戰於閼與,公元前270年閼與之戰中,趙軍約5~6萬人擊敗秦軍20萬之眾,創中國古代“以少勝多”著名戰例。1987年,山西省歷史地理學家靳生禾、謝鴻喜通過實地考察,確認閼與古戰場遺址在鎮內烏蘇、河止、冊村、馬服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