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縣

山西省長治市轄縣

沁縣,隸屬山西省長治市,地處晉東南地區北部、太行、太岳兩山之間,東經112°41′,北緯36°45′,東接襄垣縣武鄉縣,南鄰屯留區,西部與沁源縣徠毗鄰,北部與武鄉縣及晉中市平遙縣接壤,居省城太原與市府長治的中軸線上,自古就有“冀州門戶、潞澤咽喉”、“煤海中的綠地”、“北方水城,中國沁州”之稱。全縣總面積1320平方公里,轄6鎮7鄉,306個行政村,總人口138578人(2020)。

2018年,沁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9.04億元。

2018年12月,農業農村部確定為第二批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2019年3月,被列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 2019年5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沁縣退出貧困縣

歷史沿革


西漢於今縣城南20千米古城村置銅眧縣,屬上黨郡
北魏徙治今縣城西南20千米故縣鎮,改屬鄉郡。建義元年(528)於今縣境東南別置五原縣,屬襄垣郡,北齊廢。
隋,銅眧縣先後屬沁州、潞州
唐徙今治,先後屬沁、韓、潞州。
宋太平興國二年(977)於今縣境置威勝軍,縣屬之。
金天會六年(1128)改威勝軍為沁州,元光二年(1223)改義勝軍。
元初又改為沁州,縣均屬之。
明洪武間銅眧縣廢入沁州,升直隸州。
民國初年降為沁縣。
1946年沁縣解放,1949年屬長治專區。
1958年與襄垣縣合併為襄沁縣。不久沁源縣併入,稱沁縣,屬晉東南專區。
1959年恢復3縣原建制,隸屬不改。
1967年屬晉東南地區。
1985年屬長治市。

地理環境


地貌

沁縣屬黃土丘陵山區,全境地形四周隆起,中部低平,整個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平均海拔1000米,最高點為位於西部的棋盤山,主峰海拔1745.5米,最低點為南池鄉的二神口,海拔高度為916米。

氣候

沁縣所處的北緯36°-37°之間,是農業生產的黃金緯度。屬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474.7小時,無霜期170多天,年平均氣溫為8.9℃,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平均降雨量為606mm,相對濕度為60%RH。縣境地貌多屬黃土高原丘陵區,平均海拔在1000米左右,區域內空氣質量全年保持在二級以上,一級以上天數達到191天,森林覆蓋率38.5%。縣境內氣候特點為春旱,夏秋多雨。

生態

境內有國家級濕地公園一座——千泉湖濕地公園,總面積1054.03公頃,其中濕地面積407.24公頃,濕地率為38.64%。有省級森林公園二座——玉華山森林公園和二郎山森林公園。有省級名勝風景區一處——南涅水名勝風景區。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漳河
漳河
沁縣境內水資源極其豐富,主要河流有漳河,庶紀河、段柳河,徐陽河、迎春河、圪蘆河、白玉河、涅水河等八條,呈井字型分佈,有大小支流126條、633公里,地表水年徑流量為1.316億立方米,有湖泊濕地62處、3.5萬畝,源頭泉水270多處,形成河流上升泉76處,地下水總動貯量為2億立方米。其中日流量超萬噸的皇后泉、元王泉通過科學鑒定,均為含鍶的碳酸鈣鎂型優質天然礦泉水,可與阿爾卑斯山礦泉水相媲美。境內有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北方水城水利風景區,總面積18平方公里,景區內總庫容2623萬方。

礦產資源

泉水
泉水
沁縣礦產資源較為貧乏,境內有少量的煤、石油及天然氣。截至2010年,初步探明的煤層有兩層,煤層厚度分別是2.5米和1.80米。煤炭為優質無煙煤,高嶺土、紅金石和礦泉水是沁縣主要的礦產資源,無論貯量還是利用都在全省獨一無二,位於冊村鎮后泉、郭村鎮元王的兩股泉水,日湧出量達到萬噸,屬含鍶重碳酸鈣鎂型優質天然礦泉水。

生物資源

截至2010年,沁縣有宜林面積15萬畝,主要樹種28類100餘種。此外,縣境內繁衍生息著200多種野生動物。禽類和500多種野生植物。郭村鎮、松村鄉、次村鄉、牛寺鄉、南里鄉、南泉鄉、楊安鄉養殖居長治市第三。

行政區劃


2021年,撤銷南泉鄉,併入故縣鎮。撤銷次村鄉,設立沁州黃鎮。撤銷南里鄉,設立南里鎮。撤銷段柳鄉,原段柳鄉荊村、霍溝、大良、小東嶺、輕城、圪垯上、閆家溝、西河底、黑峪溝、白家溝10個村劃歸沁州黃鎮。寺家莊、雙溝、交漳、樊村4個村劃歸南里鎮,段柳、長勝、青屯、南頭、泊村、宋家溝、上北里、良樓溝8個村劃歸定昌鎮。撤銷松村鄉,設立松村鎮。
截至2021年,全縣設定昌鎮、郭村鎮、新店鎮、故縣鎮、冊村鎮、漳源鎮、南里鎮、沁州黃鎮、松村鎮、牛寺鄉、楊安鄉11個鄉級行政區劃,東苑、西苑、西湖、育才、北關、南關6個社區居民委員會, 218個行政村。

人口民族


人口

2010年,沁縣常住人口為172205人,在沁縣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89893人,占 52.2% ;女性人口為82312人,佔47.8% 。0-14歲人口為 31904人,佔18.53%;15-64歲人口為126322人,佔73.36%;65歲及以上人口為13979人,佔8.12% 。具有大學(指大專以上)程度的人口為8406人;具有高中(含中專)程度的人口為 20897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為81865人;具有小學程度的人口為44949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為138578人。

民族

沁縣有漢族、回族、滿族、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壯族、土家族等民族分佈。

經濟


綜述

2013年,沁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6.2億元,比2012年增長8.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6億元,比2012年增長15.1%;財政總收入完成1.46億元,比2012年增長11.3%,其中一般預算收入完成7241萬元,比2012年增長18.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8.9億元,比2012年增長32.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7.5億元,比2012年增長13.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4118元,比2012年增長9.8%;農民人均現金收入達到4325元,比2012年增長12.7%。
2019年,全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314853萬元,同比增長9.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6336萬元,同比減少1.9%;第二產業增加值61618萬元,同比增長27.9%;第三產業增加值196899萬元,同比增長9.3%。
2019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11239萬元,占年計劃11122萬元的101.05%,比上年同期10405萬元增長8.02%。2019年,沁縣地方財政收入完成12050萬元,占年計劃12008萬元的100.35%;比上年同期11222萬元增長7.38%。2019年,沁縣一般預算支出累計完成148366萬元,占調整預算154556萬元的95.99%,占上年同期158717萬元的93.48%。

第一產業

2013年,沁縣第一產業增加值比2012年增長6.1%。新發展沁州黃種植面積2萬畝,設施蔬菜6000畝,核桃經濟林2萬畝,小雜糧1萬畝,中藥材5000畝,畜禽養殖達到589萬頭(只),糧食總產量達到1.8億公斤。完成14個企業、34個品種、4萬畝有機認證;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和“一村一品”專業村,全年建成省級示範合作社5個,市級示範合作社5個,“一村一品”專業村55個。農產品“513”龍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0.8億元。沁州黃農業園區16家企業入駐、21個項目落地建設,5家企業列為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第二產業

2013年,沁縣第二產業增加值比2012年增長15%。實施了潞寶金和生肉雞屠宰加工、小雜糧加工、沁州黃醋業萬噸米醋、沁園春礦泉水有限公司百萬噸礦泉水開發、襄礦集團華安焦化公司焦爐二期,唯思可達公司優質果汁生產線、沁州綠公司蔬菜配送加工等財政增收項目,並有部分項目具備了開工生產條件。與中科院遺傳和生物研究所、碧水源公司、協鑫潞安電力、國新能源、汾酒集團達成合作意向。華安焦化130萬噸焦爐二期工程點火烘爐,6.8萬噸焦爐煤氣制液化天然氣項目順利實施。沁園春礦泉水開發二期工程試產出水。協鑫、國新能源投資的4個加氣站項目均開工建設。

第三產業

2013年,沁縣第三產業增加值比2012年增長7.2%。成功舉辦第五屆端午民俗文化節。節慶期間,拉動社會商品零售收入1020萬元,簽訂投資意向16個;依託民俗協會、清韻戲曲盔飾合作社等文化團體,開發出麥桿燙畫、木刻、石雕、戲曲盔飾等一批別具特色的文化產品;以打造城鄉一體物流服務體系為方向,啟動並實施了葆源公司為農服務體系、萬強商貿物流配送中心、龍飛蔬菜公司500噸氣調庫等項目。

交通


沁縣交通以鐵路、公路運輸為主,新舊208國道和太焦鐵路穿城而過,省道沁涉線和沁沁鐵路橫貫東西,太(原)洛(陽)公路縱貫南北,二沁(沁縣、沁源)、沁武(沁縣、武鄉)公路橫亘東西。
沁縣地處長治到太原的中軸線上,208國道穿境而過;太長高速武鄉出口距離沁縣15公里,正在開工建設直達沁縣的八車道快速路,建成后10分鐘左右就可到達縣城;
太焦鐵路縱貫沁縣南北,正在建設的太焦高鐵已在沁縣東部的松村鄉設站,通過快速路8分鐘就可到達沁縣縣城;
徠在建的霍黎高速在沁縣新店鎮、故縣鎮均設有出口,距離縣城僅15公里;沁縣距長治機場約45分鐘車程,距太原機場約1.5小時車程,機場有飛往北京、上海、廣州、成都、西安、三亞、深圳、南寧、桂林、長沙、重慶等地的航班。便捷的交通資源,織成了一張互通便利、省時快捷的交通網。

社會


教育

2013年,沁縣高中教育學生毛入學率達到90%,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71%;改擴建村級幼兒園8所。中專類學校:沁縣師範、職業中學、沁縣衛校,中學類學校:沁縣中學、沁縣二中、城關中學,小學類學校:育才、紅旗、師範附小、城關小學等四所縣直小學。

衛生

2013年,沁縣基本藥物制度覆蓋到鄉村兩級醫療衛生機構,有縣醫院、中醫院、婦幼保健站、計生服務站等4家醫療機構。

文體

2013年,沁縣農村數字電視整體轉換入戶安裝2萬餘戶,免費為農民放映電影3700多場。縣體委有400米標準跑道,室內燈光球場、門球場等設施。

社會保障

2013年,沁縣農村困難家庭危房改造1000戶,易地移民搬遷95戶299人,210個行政村亮化任務及鄉村清潔工程全面完成;新增就業人數1825人,轉移農村勞動力3308人;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每月提高15元,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提高10%,城鄉低保標準每人每月分別提高30元、24元,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9%。

旅遊


當地特產

雞蛋
沁縣雞蛋,個大皮紅,黃少清多,營養價值高。
瓜子
沁縣南瓜子則個大仁滿(長2.2厘米、寬1.3厘米),含油量高。
小米
“沁州黃”小米色澤蠟黃,顆粒圓潤,狀如珍珠,晶瑩明亮。煮成飯後鬆軟可口,味道清香,遂起名為“爬山糙”。在1919年參加印度國際博覽會便飲譽海外。在國內連續被評為一級小米,獲“全國最佳小米”稱號。

旅遊景點

聖天寺
沁縣風光
沁縣風光
聖天寺在山西沁縣城東30公里東郎村北側。始建於晉,宋、元、明、清各代有修葺。前後兩 進院落。有山門、中殿、后大殿、東西配殿、左右廊廡等。
大雲禪院
大雲禪院在沁縣城西13千米的郭村鎮郭村村中。四周民舍毗鄰,林木掩映。寺院坐北向南,共有兩進院落,中軸線上依次有山門、前殿、後殿,兩側有朵殿、配殿、廊房等建築。現僅存前殿、後殿等主體建築。
普照寺
普照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沁縣城西8公里的郭村鎮開村村東。寺院依山傍水,林木掩陰,視野廣闊,景色優美。寺坐北向南,原為西進院落。中軸線上原有天王殿(南殿)、大佛殿(中殿)、觀音殿(後殿),兩側配殿、廂房、節義堂等建築。並有方形千佛碑一通、大石佛像等石刻造像多尊。現僅存大佛殿(中殿)及部分石刻造像。

著名人物

沁縣有吳琠、王堯士、王猷、王偀、王傑、王沁、韓萬金等著名人物。

獲得榮譽


2020年7月,入選山西省2018、2019年度省級平安縣(市、區)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