閼與之戰
閼與之戰
閼與之戰,是指周赧王四十六年(公元前269年),趙國名將趙奢率軍於閼與(今山西沁縣烏蘇村),擊敗秦軍的一次奔襲作戰。
公元前270年,秦國攻趙,包圍了趙國的重鎮閼與(今山西沁縣)。趙將趙奢率軍救趙,出奇計,終於打贏了一場原本無法取勝的戰爭。
孟康、司馬彪、袁松、劉昭並言在涅縣,《水經注》也稱:“梁榆城,即閼與故城。”《括地誌》以為在銅鞮縣。涅縣、銅鞮縣均為沁縣古稱。
周赧王四十六年(公元前269)秦昭襄王以趙不履行交換城邑的協議為由,派中更胡陽率軍攻趙要地閼與(今山西沁縣)。趙惠文王命趙奢領兵往救。趙奢見秦軍勢盛,為隱蔽作戰意圖,率部出邯鄲(今屬河北)30里,即堅壁不進。時秦軍一部進屯武安(今河北武安西南)西面,擊鼓吶喊,耀武揚威,以鉗制趙軍。
趙奢不為秦軍聲威所動,嚴厲制止馳援武安的主張,並增設營壘,造成趙軍怯弱、唯保邯鄲的假象,終使秦軍輕敵麻痹。趙奢停留28天後,乘秦軍不備,偃旗息鼓,率軍疾進,兩天一夜趕到距閼與城50里處築壘列陣。秦軍久攻閼與不克,突聞趙援兵至,倉促全力迎擊。趙奢採納軍士許歷建議,嚴陣以待,並派萬人搶先佔領北山高地。秦軍攻山不下,趙奢揮兵反擊,大敗秦軍,遂解閼與之圍。
閼與之戰今遺址
閼與之戰中,秦軍在圍困閼與的同時,已經作了防止趙軍出兵救援的準備。他們發兵一支,向東直插武安(今河北武安縣西南),以成犄角之勢,牽制趙軍行動。趙奢偵知秦軍這一部署,從邯鄲出發才30里就下令安營紮寨,命令軍中加固營壘,在營區周圍修築了許多屏障,故意做出毫無進取的姿態。並且命令部隊說:“有以軍事諫者死。”(《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軍中有一人建議火速去救武安,趙奢立即把他殺掉了。這樣,一直過了28天,而且再次增築營壘。秦軍派遣間諜進入趙軍駐地偵察,趙奢以好飯食招待后把他放走。間諜把趙軍的情況報告給秦軍將領,秦將非常高興,秦將認為:趙軍“夫去國30里而軍不行,乃增壘,閼與非趙地也。”(《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隨之,放鬆了警惕。
趙奢
趙奢採納了許歷的主張,立刻發兵萬人,搶佔了北山制高點。果然,秦軍后至,爭奪北山不得上,擁擠于山下,陷入十分被動地位。趙軍利用有利地勢,居高臨下,俯擊秦軍。秦軍大敗,四散潰逃。閼與之圍隨之解除。此次戰役,使威行諸侯的強秦遭受了一次最大的挫折,多年後仍不敢輕舉妄動,恐怕重蹈閼與之覆轍。班師回朝後,趙惠文王封趙奢為馬服君,地位與廉頗、藺相如平起平坐,被後人列為山東六國的八大名將之一。又封許歷為國尉。
公徠元前270年,秦國攻趙,包圍了趙國的重鎮閼與(今山西沁縣)。趙將趙奢率軍救趙,出奇計,終於打贏了一場原本無法取勝的戰爭。
趙奢廣場圖
趙奢,生卒年不詳,趙國人,與趙王室同宗,當屆貴族。戰國後期趙國名將。由文官轉為武將的趙奢一生所指揮的戰役並不多,最經典的一戰就是爆發於長平之戰九年前(公元前269年)的秦趙閼於之戰,閼於之戰是秦趙兩國圍繞著上黨郡的歸屬而爆發的一場大戰,通過這次勝利,趙奢一戰成名,被趙惠文王提拔為與廉頗藺相如平起平坐的高級官員,閼於之戰是秦國商鞅變法后第一次在大規模野戰中被擊敗。趙奢
趙奢的早期活動不詳。據《戰國策·趙策》載,他對趙勝說:“奢嘗抵罪居燕,燕以奢為上谷(燕郡,治所在今河北懷來縣,轄今張家門以東,呂平以北)守,燕之通谷要塞,奢習知之。”據此,他可能參與過武靈王胡服騎射的改革,而在惠文王四年(前295年)“沙丘之亂”后,趙成、李兌專權,迫害武靈王近臣,正值燕陽王召賢,趙奢亡命入燕,得信任,被任命為那守。趙惠文王十二年(前287年)李兌失勢,受其迫害者陸續回國,趙奢可能此時才回到趙國。
趙惠文王時,趙奢初做趙國的田部吏(徵收田賦的小官),收租稅,執法無私,因平原君家不肯出租,趙奢依法處置,殺平原君家主事者九人。平原君發怒,要殺趙奢,趙奢說道:“君於趙為貴公子,今縱君家而不奉公則法削,法削則國弱,國弱則諸侯加兵,諸侯加兵是無趙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貴,奉公如法則上下平,上下平則國強,國強則趙固,而君為貴戚,豈輕於天下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意思是說:“您是趙國的貴公子,現在縱容您家不奉行公事,那麼國法就會削弱;國法削弱了。國家就會衰弱;國家衰弱,各國就會進兵侵犯;各國進兵侵犯,趙國就不能存在,那您還怎麼保持現在這樣的富貴呢?像您這樣地位高貴的人,如能奉公守法,那麼全國上下就會公平合理;上下公平合理,國家就強盛;國家強盛,趙國統治就鞏固了,您作為國君的親族,難道會被天下人輕視嗎?”平原君聽了這番道理,認為趙奢是位很賢能的人,向趙王介紹舉薦。周赧王四十四年(前271年),趙奢得到平原君的薦擢,被任命為治理全國賦稅的總管。趙奢管理全國的賦稅後,國家賦稅因之公平合理,百姓富裕,國庫充實。後來被任用做將軍,悉心治軍,對下嚴而和,凡有賞賜,必分給部屬。惠文王十九年(前280年),趙奢被任命為將軍,跨進軍事行列。他帶兵攻取了齊因的麥丘(今山東商河縣西北),趙王因得城大喜,為之加增進酒,以示權賀。這以後便開始了他早期的軍事生涯。
周赧王四十六年(趙惠文王三十年,前270年),秦軍派重兵圍困閼與(今山西沁縣)。趙惠文王急召名將廉頗商議,問閼與“可救不?”廉頗回答:“道遠險狹,難救。”(《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又召問樂乘,樂乘所答與廉頗一樣。趙王又召趙奢商議。趙奢認為:“其道遠險狹,譬之猶兩鼠斗於穴中,將勇者勝。”(《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趙奢此議與趙王不謀而合。於是,趙王任命趙奢為將,率軍往解閼與之圍(參見閼與之戰)。
趙奢作為良將,有著高尚的品格。他不循私情,“受分之日,不問家事,”其子趙括少學兵法,言兵事,聰明強識,自認為“天下莫能當”。但僅記書本,並無實踐。趙奢以此“不謂善”,他憂慮地對妻於說;‘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而已;若必將之,被趙者必攝也。”這種認識和憂慮,不是常人所能具備的,而他的憂慮,果被其子應驗,趙括所率的趙軍在長平之戰中被秦將白起全殲。
趙奢與士卒感情極深,如其夫人所言:“身所食飲而進者十數,所友者百數,大王及宗室所賞賜者盡與軍吏士大夫。”因此,戰士皆願為之效命。在作戰中,他執法如山,賞罰分明,再加上用兵如神,因此,帶出了一支所向披靡的勁旅。曹操曾說:“苦者趙奢、竇嬰為將也,受財千金,一朝散之,故能濟成大功,永世流聲。吾讀其文,未嘗不慕其為人也。”可見其對後世影響之深。
點評:趙奢有豐富的軍事思想。從閼與之戰中“告之不被,示之不能”、“能為敵司命”、“反客為主”、“居高臨下”等戰略戰術來看,他顯然吸取了孫武、孫臏的軍事思想。從他於孝成王二年(前264年)與田單論兵法來看他重視對戰爭形勢和特點的研究,最後使田單折服地說:“單不至也。”說明他有較高的軍事造詣。
閼與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