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身
劍身
以劍格為始,分為首(後段)、身(中段)、末(前段)三段;古時有依其吉祥尺寸打造,以求避邪召福者;又分劍顎、劍脊、劍刃、劍鋒、劍尖五個區位;
指劍身與護手間之銅片,作為防止劍鞘滑落、格檔來劍或美觀之用。亦可格開劍鞘,以為保護劍身之用 (劍鞘材料若寒酸性物質,將損及刃面 )。有素麵銅顎、日月劍顎、太極劍顎、家徽劍顎、蓮花天劍顎 (如西漢劍)以及金龍吐信劍顎(如清鐵把金桃皮鞘腰刀 )等。劍顎附近區位,古稱『首』部,如《考工記》曰:『古兵器名。兩刃而有脊 (刃以下與柄分隔者,謂之首。』;古人多在此銘刻劍名,或造劍目的,或工匠名,或造劍時間,如:《太平覽?卷三四二? 兵部七三?劍上篇》載:『孫亮建興二年,一劍名曰流光,小篆書。』即是。
《劉禹錫 游桃源詩》:『寶氣浮鼎耳,神光生劍脊。』乃指劍身中央突起部分。有單鋒峰脊,也是雙峰、三峰(成血槽狀)脊。無論何種型態,其是否平直,兩面刃是否對稱,皆關係著劍的平衡感,為論劍者最重要之著眼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