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張醒民的結果 展開
- 革命烈士
- 戲曲音樂家
張醒民
戲曲音樂家
徠張醒民(1920—1979),戲曲音樂家。原姓賀,名忠信,乳名順鎖,陝西大荔縣小庄人。幼因家境所迫,被賣於該縣馮村賀家窪商販張家繼嗣,遂改姓張。七歲上學。1929年(民國十八年)陝西大旱,家境衰落,養父逃往東北,從此輟學於家,耕種為生。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得同學從陝北紅軍大學來信相約,遂與另一同學結伴北上,考入陝甘寧邊區魯迅師範學校學習。畢業后被分往關中分區任小學教師。終因愛好文藝,被調入關中劇團,從事音樂工作。后又從關中劇團進入延安陝甘寧邊區民眾劇團,作樂隊伴奏。
徠張醒民(1920—1979),戲曲音樂家。原姓賀,名忠信,乳名順鎖,陝西大荔縣小庄人。幼因家境所迫,被賣於該縣馮村賀家窪商販張家繼嗣,遂改姓張。七歲上學。1929年(民國十八年)陝西大旱,家境衰落,養父逃往東北,從此輟學於家,耕種為生。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得同學從陝北紅軍大學來信相約,遂與另一同學結伴北上,考入陝甘寧邊區魯迅師範學校學習。畢業后被分往關中分區任小學教師。終因愛好文藝,被調入關中劇團,從事音樂工作。后又從關中劇團進入延安陝甘寧邊區民眾劇團,作樂隊伴奏。
1942年(民國三十一年),延安整風運動中,奉命調往綏德文工團,同年十二月經文工團團長斯曼尼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在“藝多不壓身”的思想指導下,他苦心鑽研各種民族藝術,弦樂,管樂、作曲、彩繪、編導、詩歌與皮影戲等。先後在子洲石窯區、米脂游擊隊、榆林文藝班、陝北文聯等處作短期工作外,還在關中劇團與延安保衛戰的備戰工作中,立功受獎。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後,張醒民相繼擔任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獨立二師宣傳隊隊長(兼指導員),綏德群眾劇團團長、榆林文工團團長,陝西省文教廳文化處副處長,陝西省音樂工作組組長、陝西省群眾藝術館館長等職。在工作期間,曾親自分赴各地,訪查記錄了榆林小曲,二人台,陝南民歌、合陽線戲、跳戲、同朝秧歌等地方戲曲劇種與樂種與舞種,甚至連其渭北湮沒已久的商羊戲等儺舞、儺戲形式,也都作了初步的調查記錄,為後來的全面發掘搶救創造了條件。1957年被調入陝西省戲曲學校籌備處任主任,繼而負責本校研究室工作,多次深入到大荔等縣農村,發動民間老藝人捐獻,口述了同州梆子等劇種的整套材料。同時,組織籌辦了同州梆子班,向中央與陝西各級黨政領導及廣大群眾彙報演出中並進行了歷史資料的巡迴展覽。1962年元月,被調任陝西省本偶藝術劇團副團長,悉心研究木偶戲,皮影戲的製作方法與表演技巧,積極推進陝西影偶戲的舞台改革,並且編寫了喬何緒、喬二勝等人的一批家史。1965年7月,改調陝西省劇目工作室工作,參與輔導新劇創作、評審傳統劇目和編印交流劇目工作。1969年底,單位解散,被下放“五·七”幹校勞動鍛煉。后被派往寶雞市豫劇團擔任業務領導。1979年,陝西省劇目工作室重新恢復后,被任命為支部書記,組織編寫了《中國戲曲曲藝辭典》陝西部分條目。1979年12月25日,病逝於西安,享年五十九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