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吉鄉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下轄鄉鎮

切吉鄉,隸屬於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地處共和縣西南部,東與塘格木鎮接壤,東南與興海縣為鄰,西鄰都蘭縣,北接黑馬河鄉。 區域面積4046.6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為8526人(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

古稱“大非川”。新中國成立后,切吉鄉屬上郭密區管轄。1953年,改為切吉區。1958年,改為切吉鄉。1968年,改為切吉公社。1984年,復稱切吉鄉。截至2019年10月,切吉鄉下轄8個行政村。 

2018年,切吉鄉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個。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切吉鄉照片
切吉鄉照片
切吉鄉境內地形平坦遼闊,整個地勢南高北低,多屬沙漠或沙化地帶,面積4175.02平方千米,平均海拔3000~3500米。 

氣候

切吉鄉年平均氣溫2.7℃,年降水量250毫米,無霜期60天。 

自然資源


切吉鄉境內已探明的礦點有喬夫旦鐵礦點,直亥買溝銅礦,塔秀氂牛溝上游金礦,哇洪溝花崗岩礦點等。野生動物有狼、熊、野豬、雪豹普氏原羚等國家瀕危物種;禽類動物有鷹、鷂、高山雪雞、石雞岩鴿、百靈鳥黃鴨等。野生藥材種類繁多,主要有蟲草、姜活、大黃、麻黃秦艽雪蓮鎖陽等。 

行政區劃


2011年末,切吉鄉轄1個社區居民委員會。莫合、東科、新村、塔秀、喬夫旦、祁加、加什科、哇合8個村(牧)民委員會;下設24個生產合作社。 
截至2019年10月,切吉鄉下轄東科村、塔秀村、哇合村、祁加村、新村村、莫合村、加什科村、喬夫旦村8個行政村。 

轄區代碼

參考資料:
代碼城鄉分類名稱
632521205200210東科村委會
632521205201220塔秀村委會
632521205202220哇合村委會
632521205203220祁加村委會
632521205204220新村村委會
632521205205220莫合村委會
632521205206220加什科村委會
632521205207220喬夫旦村委會

人口民族


2011年末,切吉鄉轄區總人口1375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150人(含長期外來經商人員),流動人口5000餘人。總人口中,以藏族為主,佔91%;有漢、回、蒙、土等民族。 
2018年,切吉鄉戶籍人口9845人。 
2021年6月29日,共和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切吉鄉常住人口為8526人。

經濟


2011年,切吉鄉形成新型農業、新型畜牧業及二三產業並舉的格局,社會總產值達到2970萬元,耕地面積4.8萬畝;可利用草場面積505.7萬畝。畜牧業以飼養牲畜為主,牲畜年末存欄28.4萬頭;繁育各類仔畜12.6萬頭(只),成活11.96萬頭(只),成活率95%,成幼畜死亡6625頭(只),死亡率1.7%,完成藏系羊本品種選育2萬隻、半細毛羊改良3萬隻,羔羊育肥出售6000隻。加什科村半細毛品種繁育是省畜牧總站重點扶持項目,是全省育成的肉毛兼用型半細毛羊新品種群。塔秀村、東科村的夏季草場盛產冬蟲夏草,有機枸杞種植面積5000畝。農牧民人均純收入4092.7元。 
2011年末,切吉鄉有個體工商戶500戶,職工2000人,主要經營五金加工、商品批發、零售、飲食業、摩托車修理、醫療服務、糧油加工、理髮等。 
2018年,切吉鄉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個。 

文化


名勝古迹

羅漢堂
在切吉鄉上灘,距村東北不遠,有一條象青龍盤繞向上的山脈,叫做加卜隆崗。山跟有一塊四方形地,叫做羅漢熱囊(又叫羅漢格),在這地面上,第三十八代藏王赤松德贊時代,人們修建了“僧伽”,稱為神堂,從此就把這個地區稱之為羅漢堂(羅漢堂,藏語,意思是神堂灘),羅漢堂這村自然也由此而來。公元952年後,由於該神堂內部不和,加上盜賊為害,而被毀。後來,該堂的僧人和村民們用神堂內的身、語、意(格、松、頭)等聖物在神堂原址上修建了一座寶塔,寶塔基部寬6米,高約8米。1958年府極“左”路線影響下,羅漢堂原先神堂遺址上修建的寶塔都遭到破壞,塔內的許多佛像和大量的三藏經籍,包括用金銀粉汁寫造的《甘珠爾》和《丹珠爾》大藏經等都被付之一炬。大火燃燒幾天幾夜月為《甘珠爾和《丹珠爾》大藏經的經板都是檀香木或樺木所制,所以燒時香氣氤氳,籠罩了這個地區。

交通


2011年,切吉鄉已形成由公路運輸方式構成的交通運輸網路,有109國道、恰切公路、切大公路過境,各村莊相繼完成了村村通公路建設並設有客運站1個。 

社會


文體事業

2011年末,切吉鄉有農牧民文化技術學校1所,村農牧民文化技術學校教學點1個,電視轉播台1個。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切吉鄉有學前幼兒園5所,寄宿制小學1所。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切吉鄉有鄉衛生院2個,病床30張,村衛生所8個,從業人員25名。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切吉鄉境內電信企業3家,網路覆蓋全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