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牛
偶蹄目牛亞科動物
印度牛(學名:Bos frontalis):是偶蹄目(Artiodactyla)牛亞科(Bovinae)的一個種,產於印度和緬甸,被認為是印度野牛(gaur)的一種家養類型,頸部垂肉較大,角粗大,向外伸展而不彎曲。
雄性肩高1.5公尺(5呎),毛色淺黑,腿白色,尾有叢毛。雌體和幼牛體略矮,體色較褐。居於林地,喜放牧而不餵飼牧草。印度牛歷來用作乳牛,但也屠宰用於祭祀,或作結婚聘禮。
印度牛gayal
印度牛
印度牛
印度的牛非常多,城鎮鄉村隨處可見,印度無處不在的牛不僅數量極多,而且地位很高,簡直到了“橫行霸道”的程度。在那裡,牛被奉為聖物,嚴禁屠殺,還受到法律的保護,在印度是吃不著牛肉的,但常常受到牛的恩惠:喝牛奶。
大街小巷到處閑逛的牛實際上是一種叫瘤牛的牛,這種牛肩上有瘤狀突起,如同駝背。體毛乳白,雙角高翹,兩耳下垂,頸下垂肉晃了晃當,走起路來昂首闊步,八面威風,儼然一個個牛魔王下世。但它們脾氣平和,從不輕易攻擊人,也不把公路上來往疾馳的汽車放在眼中,似乎知道沒人敢碰它們。白天逛馬路在路旁吃草,夜晚乾脆巨石般地卧在馬路中央,成為印度大街上不可或缺的一景。印度人對這些牛也持不同態度,有送吃送喝,敬牛愛牛的;也有提出異議,要求驅牛的。公路上從沒有人膽敢開車壓牛甚至碰牛,畢竟在信奉“萬物有靈論”的國度,牛也是神。
印度是全球牛的存欄量最多的國家,印度教認為牛是繁殖的象徵,也是維繫人類生存的必要生產資料,印度大街小巷雖然到處是牛,我當初以為就像松鼠、八哥那樣沒有歸屬呢。後來向印度同事一打聽才知,這些四處閑逛、安然遊盪的牛也是有主的。主人必須幫著擠奶,但飼餵、繁殖都不必操心,因為大街就是大牛圈,走到哪吃到哪,走到哪拉到哪,甚至走到哪生到哪。在印度,牛的福利基本能夠得到保障,大都“頤養天年”,而非“英年早逝”幼齡即遭屠殺,自然死亡之後才可利用。主人受到恩惠,牛兒充分自由,多好哇。好是好,只是牛多草少,害得這些牛在大街上可憐兮兮地找吃找喝,在垃圾堆里翻來翻去,什麼瓜皮爛葉,甚至連報紙都吃。這些牛既然生於大街、長在大街,當然就不怕人,也不會去威脅人,大家相安無事。
印度人民普遍信奉印度教,教民約佔全國人口總數的90%;其次為伊斯蘭教、耆那教,佛教居少數。印度教主張萬物有靈的“泛神論”,把許許多多大山大河、動物植物都敬奉為神,或當做精神的寄託,形成了人與自然緊密聯繫的“梵文化”,處處體現人對自然的崇敬、感恩之情。
印度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