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胎瓷

薄胎瓷

薄胎瓷亦稱“脫胎瓷”、“蛋殼瓷”。是江西景德鎮傳統瓷器品種中最久負盛名的特種工藝產品之一。特點是瓷胎薄如蛋殼、透光、胎質用純釉製成。是中國景德鎮傳統藝術名瓷之一。

明代永樂年間(1403~1424年),景德鎮制出薄胎瓷,萬曆年間(1573~1620年)已能生產的“卵幕杯”(薄如蛋殼的杯子)、流霞盞等精製品,清代正式生產。目前除景德鎮外,湖南醴陵、廣東楓溪、河北唐山、江蘇江陰等地現在也能生產薄胎瓷。

徠薄胎瓷的品種有各式餐具、文具、茶具、酒具和工藝檯燈等。1986年品種達百種,產量達20餘萬件。

梅州大埔的薄胎瓷是廣東省獨特名瓷,被譽為“廣東瓷器之花”。目前主要生產日用瓷、工藝陳設瓷、建築瓷、工業衛生瓷、陶器等6大門類產品。陶瓷產品以出口為主,遠銷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及國內29個省市。

工藝特色


薄胎瓷
薄胎瓷
製作從配料、拉坯、利坯(修坯)、上釉到繪畫、燒制,須經四十多道工序,全部採用手工,分三次燒成。尤以利坯和藝術加工最為精細。利坯要經過粗修、細修、精修等反覆百次的修琢,才能將二、三毫米厚的粗坯修至0.5毫米左右。胎體厚度大多在1毫米以內,人稱之為:薄似蟬翼,亮如玻璃,輕若浮雲。它輕巧、秀麗,做工精緻,透光性好,是中國景德鎮傳統藝術名瓷之一。在薄胎上描繪有青花紋樣(見青花瓷),稱青花薄胎瓷;描繪有粉彩紋樣(見粉彩瓷),稱粉彩薄胎瓷。明代永樂年間(1403~1424年),景德鎮制出薄胎瓷,成化年間已有較高成就,萬曆年間(1573~1620年)生產的“卵幕杯”(薄如蛋殼的杯子)、流霞盞等精製品,清代正式生產。建國以後,薄胎瓷工藝得到繼承與發展,許多產品的薄度、透光度、白度都達到或超過歷史最高水平。除景德鎮外,湖南醴陵、廣東楓溪、河北唐山、江蘇江陰等地現在也能生產薄胎瓷。
薄胎瓷的品種有各式餐具、文具、茶具、酒具和工藝檯燈等。1986年品種達百種,產量達20餘萬件,造型規格發展到能生產口徑500毫米的碗和高度達500毫米的花瓶等大件產品。薄胎瓷的坯體薄、強度低,製作過程中極易破裂和變形。製作時,需具備高超熟練的操作技藝,執行嚴格的工藝規程。配料時,為了防止薄胎製品在燒成中產生變形,以及提高製品釉面的白度和透明度,需增大氧化鋁(Al2O3)在坯料中和氧化鎂(MgO)在釉料中的含量。修坯時,要通過粗修與精修操作,將較厚的粗坯修成各部位厚度小於1毫米的精坯。上釉前,將精坯在750~800℃溫度中素燒。上釉時,內釉用淌釉法,外釉用噴釉法,釉層厚度約為0.1毫米。裝匣採用特製的墊餅,使精坯平穩地裝入匣缽內。燒成溫度為1280~1320℃。

歷史傳承


在明代隆慶萬曆年間(1567-1620年),景德鎮有個自號"壺隱老人",名叫昊十九的制瓷名家,其所制"卵幕杯""薄如蟬翼,輕若綢紗",一枚才四十八分之一舊市兩重。
中國薄胎瓷器享譽全球,特別是景德鎮生產的薄胎瓷器,更是聲名遠揚,現遠銷60多個國家和地區。國際友人把製作薄胎瓷器的技藝,稱之為“神技”,把薄胎瓷器譽之為“天上才有的珍品”景德鎮薄胎瓷器先後榮獲國家銀質獎和國際博覽會金獎。
圖中所示為玲瓏薄胎皮燈,它輕巧、秀麗,透光性好。對著光看去,象彩雲追月,若隱若現,披光含霧;動中有靜,美不勝收,令人陶醉。

其它


薄胎皮燈是一種裝飾性,實用性較強的藝術品。把燈插上電源,打開開關,瓷燈會慢慢旋轉,實為家居裝飾之佳品。薄胎瓷的製作,難度很大,技術性極強。薄胎瓷的坯體薄、強度低,製作過程中極易破裂和變形。製作時,需具備高超熟練的操作技藝,執行嚴格的工藝規程。配料時,為了防止薄胎製品在燒成中產生變形,以及提高製品釉面的白度和透明度,需增大氧化鋁(Al2O3)在坯料中和氧化鎂(MgO)在釉料中的含量。修坯時,要通過粗修與精修操作,將較厚的粗坯修成各部位厚度小於1毫米的精坯。上釉前,將精坯在750~800℃溫度中素燒。上釉時,內釉用淌釉法,外釉用噴釉法,釉層厚度約為0.1毫米。裝匣採用特製的墊餅,使精坯平穩地裝入匣缽內。燒成溫度為1280~1320℃。
薄胎瓷的製作工藝從配料、拉坯、利坯(修坯)、上釉到繪畫、燒制,須經四十多道工序,全部採用手工,分三次燒成。尤以利坯和藝術加工最為精細。利坯要經過粗修、細修、精修等反覆百次的修琢,才能將二、三毫米厚的粗坯修至0.5毫米左右。品種有碗、杯、盤、碟、盅、皮燈、花瓶、文具、酒具等。
景德鎮薄胎瓷是在北宋影青瓷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始於明永樂時,成化時已有較高成就,萬曆時有卵幕杯、流霞盞等著名產品。
新中國建立以後,薄胎瓷工藝得到繼承與發展,許多產品的薄度、透光度、白度都達到或超過歷史最高水平。除景德鎮以外,湖南醴陵、廣東楓溪、河北唐山、江蘇江陰等地現在也能生產薄胎瓷。
皮燈體高:24厘米
最大腹圍:20厘米
連底座高:42厘米
景徠德鎮的薄胎瓷源遠流長,始於北宋的影青瓷,那時就有“滋潤透影,薄輕巧”。所謂“只恐風吹去,還愁日覓銷”,確實是充分體現景瓷“薄為紙”的寫照。

傳承


熊國安是江西景德鎮傳統薄胎瓷製作技藝傳承人,12歲開始跟隨父親學習手工製作薄胎瓷,至今已與薄胎瓷打了47年交道。
薄胎瓷的精華在利坯工藝。“利坯”是薄胎瓷成型的重要工序,是指拉成的坯半干時,用刀具手工修整,使器表光潔、厚薄均勻,直到能透過光為止,對工匠的經驗技術要求極高。憑藉極致的手工技藝及數十年如一日的專註,熊國安將難度最高的窯變荷葉邊薄胎碗做到0.15毫米的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