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虎符
古代傳達命令或調兵遣將的憑證
銅虎符古代傳達命令或調兵遣將所用的憑證。一符從中剖為兩半,有關雙方各執一半,使用時兩半互相符合,表示命令驗證可信。
古代傳達命令或調兵遣將所用的憑證。一符從中剖為兩半,有關雙方各執一半,使用時兩半互相符合,表示命令驗證可信。多作成動物形,尤其常作成虎形,故稱“虎符”。
現存最早的符是戰國時期的。秦、漢的符仍多沿用虎符的形式。符除用銅製外,也有用金、玉、竹、木製成的。
每隻兵符上都有編數。編數的多寡不僅體現著兵符的用途,而且控制著軍事行動的規模、範圍和許可權。《漢書·文帝紀》載,二年九月"初與郡守為銅虎符"。應劭曰:"銅虎符第一至第五,國家當發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符合乃聽受之。竹使符皆以竹箭五枚,長五寸,鐫刻篆書,第一至第五"。師古說:"與郡守為符者,謂各分其半,右留京師,左以與之"。庄浪所發現銅虎符共十四枚,每枚均有編數,編數最大的是五,屬發兵之例,與應劭之說符合,當然也可以認為這批銅虎符是用于軍事行動的憑證。東漢以後,符的使用範圍漸廣,符上編數隨之擴大,以適應多種情況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