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化生產

標準化生產

為在一定的範圍內獲得最佳秩序,對實際的或潛在的問題制定共同的和重複使用的規則的活動,稱為標準化。它包括制定、發布及實施標準的過程。標準化的重要意義是改進產品、過程和服務的適用性,防止貿易壁壘,促進技術合作。

簡介


就是在生產過程中貫徹執行標準和對貫徹執行情況實施監督。生產者依據標準規定組織生產,國家有關部門依據標準對生產過程實施監察和督導。
l、古代標準化 刀耕火種是初始的標準化思想,秦始皇統一度量衡是有目的的標準化,是當時生產力發展的要求,也說明標準化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宋代的活字印刷術,是古代標準化應用的里程碑,運用了標準件、互換性、分解組合、重複利用等標準化工作原理。
2、近代標準化 以機器生產、社會化大生產為基礎的近代標準化階段。 1798年美國人在武器工業中運用互換性原理以批量製造零件(來福槍),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1911年美國人泰勒發表了《科學管理原則》,闡述標準化方法是科學管理的方法;1927年美國總統胡佛就得出了“標準化對工業的極端重要性”的論斷;從1916年——1926年,有25個工業化國家相繼成立了國家標準化組織,於1926年進而成立了國家標準化協會國際聯合會(ISA),範圍從機電擴展到其他組織;1946年《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正式成立。近代標準化的特點是:提高效率,發展迅速。
3、現代標準化 現代工業伴隨而來的必然是標準化的現代化。顯著特點是:經濟全球化相適應的標準化;現代標準化結合現代科學理論;建立與現代化相適應的標準化體系WTO與標準化;標準化已成為貿易技術壁壘的主要手段。

標準化生產的重要意義


1.現代化大生產的必要條件
標準化可以規範社會的生產活動,規範市場行為,引領經濟社會發展,推動建立最佳秩序,促進相關產品在技術上的相互協調和配合。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生產的社會化程度越來越高,技術要求越來越複雜,生產協作越來越廣泛。許多工業產品和工程建設,往往涉及幾十個、幾百個甚至上萬個企業,協作點遍布世界各地。這樣一個複雜的生產組合,客觀上要求必須在技術上使生產活動保持高度的統一和協調一致。這就必須通過制定和執行許許多多的技術標準、工作標準和管理標準,使各生產部門和企業內部各生產環節有機地聯繫起來,以保證生產有條不紊地進行。
2.科學管理的基礎
標準化有利於實現科學管理和提高管理效率。現代生產講的是效率,效率的內涵是效益。現代企業實行自動化、電算化管理,前提也是標準化。
3.調整產品結構和產業結構的需要
標準化可以使資源合理利用,可以簡化生產技術,可以實現互換組合,為調整產品結構和產業結構創造了條件。
4.擴大市場的必要手段
生產的目的是為了消費,生產者要找到消費者就要開發市場。標準化不但為擴大生產規模、滿足市場需求提供了可能,也為實施售後服務、擴大競爭創造了條件。需要強調的是,由於生產的社會化程度越來越高,各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已經同全球經濟緊密結成一體,標準和標準化不但為世界一體化的市場開闢了道路,也同樣為進入這樣的市場設置了門檻。
5.促進科學技術轉化成生產力的平台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但是在科學技術沒有走出試驗室之前,它只在科學技術領域發生影響和作用,是潛在的生產力,還不是現實的生產力。只有通過技術標準提供的統一平台,才能使科學技術迅速快捷地過渡到生產領域,向現實的生產力轉化,從而產生應有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標準化與科技進步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兩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標準化是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重要“橋樑”,先進的科技成果可以通過標準化手段,轉化為生產力,推動社會的進步。
6.推動貿易發展的橋樑和紐帶
標準化可以增強世界各國的相互溝通和理解,消除技術壁壘,促進國際間的經貿發展和科學、技術、文化交流與合作。當前世界已經被高度發達的信息和貿易聯成一體,貿易全球化、市場一體化的趨勢不可阻擋,而真正能夠在各個國家和各個地區之間起到聯結作用的橋樑和紐帶就是技術標準。只有全球按照同一標準組織生產和貿易,市場行為才能夠在更大的範圍和更廣闊的領域發揮應有的作用,人類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才有可能在全世界範圍內為人類所共享。
7.提高質量和保護安全
標準化有利於穩定和提高產品、工程和服務的質量,促進企業走質量效益型發展道路,增強企業素質,提高企業競爭力;保護人體健康,保障人身和財產安全,保護人類生態環境,合理利用資源;維護消費者權益。技術標準是衡量產品質量好壞的主要依據,它不僅對產品性能做出具體的規定,而且還對產品的規格、檢驗方法及包裝、儲運條件等相應地做出明確規定。嚴格地按標準進行生產,按標準進行檢驗、包裝、運輸和貯存,產品質量就能得到保證。標準的水平標誌著產品質量水平,沒有高水平的標準,就沒有高質量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