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城鎮

午城鎮

午城鎮,位於山西省隰縣、蒲縣、大寧三縣交界處,下轄13個行政村,37個自然村,素有“梨果之鄉”的美譽。金為午城縣治所,元廢。舊稱北五城,因位處五河、五縣之中心,取“午”表示正中之意,故名。1949年屬隰縣一區,1956年設午城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鎮。2001年水堤鄉併入。地處黃土丘陵區。產玉米、穀子、小麥、高粱、豆類、花生、棉花、胡麻。有玻璃、釀酒、紙製品等廠。209國道、臨大公路經此。

全鎮黨員總數為395名,鎮幹部32名,村幹部42名。

2021年,隰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常住人口6160人。

目錄

介紹


午城鎮位於隰縣、蒲縣、大寧三縣交界要衝,是隰縣的南大門,209國道穿境而過。東接黃土鎮,西臨陽頭升鄉,北通城南鄉,全鎮總面積14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6251畝,果樹面積13002畝,其中耕地36251畝、林地63606畝、園地13002畝、牧草地1486畝,建設用地5019畝、未利用地84256畝、其它用地8009畝。
午城鎮設有午城、王家莊、川口、龍化、寺坡、上司徒、習禮、下司徒、西曹村、水堤、桑梓、陽德、衛家峪13個行政村。37個自然村,總人口10434人(2017)。午城是縣內古鎮之一,1958年10月1日成立午城人民公社,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將人民公社改為鄉鎮。2001年合併水堤鄉,駐地午城。
午城鎮屬黃土高原殘垣溝壑區,地勢呈北高南低,全鎮主要有兩川三垣,從地貌上看,兩川是:東川、城川。三垣是:陽德垣、習禮垣、龍化垣、東川河與城川河於午城交匯於昕水河。海拔在950米到1100米之間,屬溫帶半乾旱氣候區,四季分明,恆溫為8.7℃—10℃,積溫達3400℃,無霜期達175天以上。
位於午城鎮午城村的城隍廟、娘娘廟在當地頗負盛名。乾隆二十七年十一月午城娘娘廟在河西半山腰建成,廟內塑有聖母娘娘、華池、伯王法師泥像,歷經1500餘年,於1999年又進行了修繕。城隍廟重建於1993年,內塑有城隍爺、伍子胥、華佗諸神。廟宇金碧輝煌。
經過近幾年的努力,該鎮初步形成了“塬面果樹、坡面草、沿川瓜菜”的產業格局。主要糧食作物有玉米、穀子、高粱、小麥、豆類、馬鈴薯等;主要經濟作物有:梨果、烤煙、西瓜、甜瓜、油料、藥材和蔬菜等。素有“梨果之鄉”的美譽。梨果面積達15000畝。2007年全鎮經濟總收入2893萬元,人均純收入2010元。
午城這個歷史古鎮,以盛產三春液酒馳名省內外,著名人物更是數不勝數。徐登甲,隰縣午城鎮午城村人,生於1918年。1936年畢業於山西省原第九中學,同年考入太原雲山中學,當抗日戰爭爆發后,他毅然棄學回鄉參加犧盟會,1938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任黨支部書記,隰縣縣委組織部部長,中共吾綏分局警衛連指導員,地委委員兼宣傳部部長;抗日英雄李萬年,又名李福壽,1916年生於一個拳師之家,自幼學武,武功蓋世,膽略過人。16歲就會三節鞭,並能飛檐走壁。這身過人的功夫為解放隰縣,保護群眾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年僅二十九歲就為革命事業獻出了年輕而寶貴的生命。解放后國家民政局將他追為革命烈士,並頒發烈士證書,世人將永遠銘記這位英雄;楊章喜,被授為農業生產合作社的勞模,參加過北京勞模會,毛澤東親自接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