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陵縣文化館
沅陵縣文化館
沅陵縣文化館成立於1918年,之前稱為縣立通俗講演所,1936年12月更名為沅陵縣立民眾教育館,1949年9月停辦。解放初期部分現代劇目在城鄉上演,這對發動群眾、開展剿匪、反霸土地改革等活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宣傳作用。
目錄
沅陵縣文化館前身為沅陵縣立民眾教育館,在此前叫縣立通俗講演所,成立於1918年,有工作人員2人,設講演、讀報兩部。1936年12月改為沅陵縣立民眾教育館。分演講、圖書、收音3個組。開辦民眾夜校、書報閱覽室、開展通俗講學,繕帖壁報等活動。有工作人員4人,后改設教導、藝術、生計、總務4部和收音室,開展公民教育,書報閱覽、藝術輔導、收錄公布新聞和體育活動。1949年9月停辦。解放初期,《白毛女》、《血淚仇》、《赤葉河》等現代劇目在城鄉上演,對發動群眾、開展剿匪、反霸土地改革起了重要的宣傳作用。辰河高腔《李慧娘》沅陵民哥《車水號子》、《採花調》在1956年分別參加全國第二屆戲劇觀摩匯演和全國第一屆民間音樂舞蹈觀摩匯演,得到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