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多點執業

緩解基層的醫療衛生需求

醫師多點執業是指符合條件的執業醫師經衛生行政部門註冊后,受聘在兩個以上醫療機構執業的行為。

醫師多點執業:是指符合條件的執業醫師經衛生行政部門註冊后,受聘在兩個以上醫療機構執業的行為。是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穩步推動醫務人員的合理流動,促進不同醫療機構之間人才的縱向和橫向交流,研究探索註冊醫師多點執業”的要求,由國家衛生部發布的通知。

意義


一:醫師多點執業有利於均衡各地醫療資源。“看病難”,首要原因就是醫療資源不均衡,患者都涌到城市中心醫院、大品牌醫院就醫。高水平醫生就是最重要的醫療資源,如果允許中心醫院醫生到下一級或者落後地區執業,將大大緩解"看病難"問題。
二:有利於提升醫生收入。國家對醫療衛生事業投入長期不足,使得醫療機構必須“以葯養醫”,除去藥品收入,醫生的合法收入將不足以使其在當今社會體面的生活。給醫生鬆綁,讓醫生用自己高水平的醫療技藝通過"多點執業"獲得合理報酬,符合新醫改精神,也符合時代發展的需要。
三:有利於社區、基層醫療機構欠發達地區醫生水平的提升。高水平醫生的到來,可以解決基層不能診治或者不敢診治的病例,也可以吸引更多疑難病患者前來就診,使得基層醫生診治視野開闊,平日問題也方便請教,對其提升大有好處。醫生在社區兼職開診所,也可以為社區居民帶來便利,就不需要一定要到大醫院才能看到專家,“看病難”將得到徹底緩解。
四:緩解基層的醫療衛生需求,具有明確的公益性,它實現了個人與社會的雙贏。
五:有利於公立醫院改善管理機制。當人才流動起來,甚至自由之後,如何吸引更優秀的人才,或者留住現有專家,可能將成為擺在院長面前的一個課題。
六,從醫生角度來看,新醫改的最大突破在於“多點執業”的合法化,將來,醫生不再是國家幹部,而成為自由職業者,回歸其本來屬性,這有利於極大調動絕大部分醫生對醫改的大力支持,沒有醫生的積極性和支持,新醫改將異常艱難。

管理辦法


根據國家衛生部關於《醫師多點執業有關問題的通知》的文件指示,對醫師多點執業的管理辦法如下:
(一)醫師執行政府指令任務,如衛生支農、支援社區和急救中心(站)、醫療機構對口支援等,由所在醫療機構批准。
(二)多個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整合醫療資源、方便患者就醫和提高醫療技術水平為目的,通過簽訂協議等形式,開展橫向或縱向醫療合作的,相關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經向《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登記機關備案,醫師可以在開展醫療合作的其他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執業。備案內容包括醫師姓名、執業類別、職稱、工作時間和執業地點。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做好備案醫師執業註冊信息管理,便於查詢和監督。
(三)醫師受聘在兩個以上醫療機構執業的,應當向衛生行政部門申請增加註冊的執業地點。
屬於第二條第三項情形的,因涉及醫師執業管理和人事管理制度的重大調整,應當遵照《意見》提出的“先行試點,逐步推開”的要求進行試點。
擬開展以第二條第三項為主要內容醫師多點執業試點的,應當由省級衛生行政部門向衛生部提出申請,經批准后實施。試點中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一)醫師受聘到其他醫療機構執業,應當經所在單位和相關衛生行政部門批准,並在《醫師執業證書》中增加執業地點。
(二)醫師受聘在兩個以上醫療機構執業應當符合省級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條件,如專業技術任職資格、身體健康狀況、工作任務完成情況等。
(三)醫師原則上應當在同一省、自治區、直轄市內執業,地點不超過3個。
(四)醫師在執業前,應當與受聘的各醫療機構就發生醫療事故或者民事糾紛時的法律責任分擔以及其他相關事宜簽訂協議。
(五)試點必須保證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醫師應當加強自律;醫療機構應當做好人員和工作安排,並採取相關醫療質量保障措施;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做好指導和監督檢查。
(六)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及時發布醫師需求信息,引導醫師合理流動,並鼓勵醫師主動自願到基層和農村多點執業。
(七)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加強對多點執業醫師的註冊、考核和監管,保證試點工作規範進行。

主要歷程


2009年原衛生部印發《關於醫師多點執業有關問題的通知》,並在部分地區先行試點。
2011年原衛生部又發出通知擴大醫師多點執業試點範圍,鼓勵醫務人員到基層和農村地區執業。
2011年3月起北京開始實施《北京市醫師多點執業管理辦法(試行)》,符合條件的具有中級及以上職稱的執業醫師經註冊,可在北京市行政區域內2至3個醫療機構依法開展診療活動。
2014年12月,鄧開伯教授在北京慈誠醫療開設工作室,試行醫師多點執業,引起業界轟動。

申請條件


各地政策稍有不同,但大多數地區符合下列條件的執業醫師可申請多點執業:
一:取得醫師執業證書,並在相應專業技術崗位工作5年以上;
二:能夠完成已註冊執業地點的醫療機構的工作;
三:身體健康,能夠勝任多點執業工作;
四:申請多點執業的執業類別和執業範圍在擬聘用該執業醫師的醫療機構的診療科目範圍內;
五:兩年內醫師定期考核合格;
六:遵紀守法,品行端正,沒有被核實的醫德醫風方面的投訴記錄。
備註:第一執業地點在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所)、門診部、診所、醫務室的執業醫師不納入多點執業範圍。

典型事件


2011年4月12日楊曉華醫師成為成都市第一個成功申請到多點執業的醫生。
“衛生部剛發文的時候我就已經關注了。是政策允許、醫院支持和我覺得自己有這個能力后,才去申請的。”楊曉華說,所在的醫院沒有任何阻攔,龍泉長康醫院也很需要一個副主任醫師進行把關和技術指導。申請很順利,“用了10來天就走完了整個程序,申請到了”。
作為龍泉驛區產科急救專家組的組成人員,在龍泉長康醫院楊曉華主要負責臨床指導、人員培訓以及醫療質量把關。“去龍泉長康醫院,都是我在原來醫院的休息時間去的。要先保證本職工作。”
在楊曉華看來,目前在兩家醫院工作,錢賺得多少並不是最重要的,讓更重視的是一種責任。“我知道自己是第一個嘗試的,其實還是覺得壓力很大,不過有再多的困難我都會堅持下去,不能在我這兒搞砸了。”楊曉華說。
2014年12月,國內著名教授鄧開伯在北京慈誠醫療開設工作室,試行醫師多點執業,引起業界轟動。
作為《國際心血管雜誌》主編、並出版了《實用心律失常學》的鄧開伯教授對於開設多點執業工作室說:一直以來,國內醫療行業最大的積弊就是醫療資源分佈不均,高度壟斷,作為醫療核心資源的醫生,更是如此。在國家對於醫改的一系列舉措中,正視了醫療行業的這一痛點,通過醫師多點執業合法化的規定,解放了醫生,更解放了醫療行業。在這個政策前提下,慈誠醫療首先響應了國務院的政策,在全國醫療行業對於醫師多點執業還處於試探性的階段,就以身勵行的邀請多方醫療專家開設工作室。這樣勇於開拓的精神,讓我很受震撼。這對於慈誠醫療,可能只是一小步,但對於整個醫療行業來說,這是跨越性的一大步。因為醫師多點執業非常有利醫療行業的健康發展與合理性流動,也能更好的推動解決社會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所以,不但我來了,我也希望國內更多的醫療專家能夠加入進來,共同來做這樣一件有利於社會,有利於國家的大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