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民歌
滿族民歌
滿族民歌是滿族人社會生產的產物,從中可以看到滿族社會歷史發展的影子。作為精神文化成果,這些民歌充滿了生命的活力,反映了滿族人民的生產、生活和風土人情,表達了滿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有著濃郁的民族氣息與地方特色。膾炙人口的《悠搖車》 《悠搖車》也稱《搖藍曲》,是流傳在滿族群眾中歷史最長、範圍最廣、最具有代表性的民間歌曲。可以說它是家喻戶曉,世代相傳的民間歌曲。
滿族主要分佈在中國的東北地區,以遼寧省最多。另外,在內蒙古、河北、山東、新疆、寧夏等省、自治區以及北京、成都、蘭州、福州、銀川、西安等大中城市均有散居滿族人。滿族歷史悠久,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肅慎人,其後裔一直生活在長白山以北、黑龍江中上游、烏蘇里江流域、庫頁島也是滿族人的故鄉,故稱“白山黑水”。滿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滿族屬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滿語支。滿文創製於16世紀末,是赫舍里·額爾德尼巴克什借用蒙古文字母創製的。17世紀四十年代,滿族大量入關后,普遍開始慣用漢語文。共和國成立后,滿洲族簡稱為滿族。滿族人口中,歷史上由女真、漢、野人女真(前金遺民部落)、蒙古、等諸多民族部落融合而成,滿族基本已被漢化,但不少地方仍然具有滿族特色,滿漢聯姻已經很普遍了。
滿族民歌
搖籃曲,也稱“悠悠調”。在滿族中流傳最廣,幾乎每個滿族孩子都是在這種優揚、平穩的曲調中成長起來的。流傳的《搖籃曲》有滿語的,漢語的,最多還是滿、漢語兼有的。
勞動歌,滿族先民在漁獵時,常吹牛角或海螺為號,敲鑼打鼓,聲勢浩大。獵畢,就在野外歌舞歡宴,富有節奏的勞動號子發展成旋律流暢的勞動歌,容納了廣闊的生活場景。
山歌,滿族人用熱烈奔放的山歌,抒發其對家鄉和勞動的熱愛,其中有一部分就是勞動歌。其中讚美富饒壯麗河山的山歌稱為“誇山調”,滿語民歌《巴音波羅》歌唱豐收,就屬於這種山歌。另一類是對口喊唱的叫“爬山調”,多在放牧時賽唱。這類山歌,常是你一句我一句的對口喊唱,俗稱“拉鋸”、“抬扛”。歌詞即興而編,多是觸景生情開口就唱,節奏自由強烈,曲調高昂開闊,情緒奔放,酣暢。《靠山調》、《爬山調》等曲調被八角鼓、單弦等曲藝廣泛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