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萊

漢語辭彙

草萊,漢語辭彙,拼音為cǎo lái,意指荒地雜生的草、荒蕪之地、鄉野,或者平民。出自《南史·孔珪傳》:“門庭之內,草萊不翦。” 

詞語解析


草 :(cǎo)對高等植物中除了樹木、莊稼、蔬菜以外的莖幹柔軟的植物的統稱;廣義指莖幹比較柔軟的植物;
萊 :(lái)〔萊菔〕蘿蔔的別稱,古代指郊外輪休的田,亦指田廢生草;

引證釋義


1、猶草莽,雜生的草
①《南史·孔珪傳》:“門庭之內,草萊不翦。”
②宋·葉適《代人上書》:“奪農人牛具,犁伐之地,草萊隨長。”
③清·周亮工《介壽以胡彥遠見慰札子相示卻寄》詩:“一畝田中盡草萊,旅堂經歲不曾開。”
2、指荒蕪之地
①《管子·七臣七主》:“主好本,則民好墾草萊。”
②章炳麟《訄書·定版籍》:“凡草萊,初辟而為露田園池者,多連阡陌,雖不躬耕,得特專利五十年,期盡而鬻之,程以十年。”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五四章:“只要兩三年內宛洛稍得安定,人民來歸,草萊漸開,人懷保家之心,士無飢餒之憂,則中原大局可定,宛洛一帶也就固若金湯了。”
3、猶草野,鄉野;民間。
①《漢書·蔡義傳》:“臣山東草萊之人,行能亡所比,容貌不及眾。”
②宋·范仲淹《舉張問孫復狀》:“右臣伏覩赦書節文,應天下懷材抱器,或淹下位,或滯草萊,委逐處具事聞奏。”
③清·李漁《風箏誤·議婚》:“蒼天不負奇才,拔英雄自草萊。”
4、布衣,平民。
①《文選·王融》:“草萊樂業,守屏稱事。”張銑註:“草萊謂山野采樵之人也,守屏謂州牧也。”
②唐·李商隱漫成》詩之四:“不妨常日饒輕薄,且喜臨戎用草萊。”
③清·孫枝蔚覽古》詩之六:“用人限資格,何以服草萊?”
避暑山莊草原區
避暑山莊草原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