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木求魚
漢語成語
緣木求魚,漢語成語,拼音是yuán mù qiú yú,字面解讀為爬到樹上去找魚。比喻方向或辦法不對,不可能達到目的。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在句中一般作謂語、賓語;指方法不對頭。
緣木:爬樹。爬到樹上去找魚。比喻方向或辦法不對頭,不可能達到目的
《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爬到樹上去捉魚,比喻行動和目的相反,一定得不到結果。齊宣王想實現自己稱霸諸侯的“大欲”,但卻聽不進去孟子進獻的“仁政”之說,孟子對他的這種想法進行了批評。他說,您所希望得到的東西是可以知道的。您是想擴張國土,使秦、楚諸大國前來朝見,然後統治整個中原,安撫四方邊遠部族地區。憑您現在的所作所為,去追求您所想得到的東西,簡直象是爬到樹上去抓魚一樣。而且,事情還怕比此更嚴重。爬到樹上抓魚,即使抓不到,卻不會有什麼後患;憑您的所作所為,去追求自己希望得到的東西,如果儘力去做,必然會導致災禍。
水中撈月、緣山求魚、竹籃打水、抱薪救火、捨本逐末、磨磚成鏡、掘地尋天、徒勞無益、徒勞無功、海底撈針、刻舟求劍、守株待兔、鑽火得冰、井中求火、問道於盲、以冰致蠅
探囊取物、順藤摸瓜、瓮中捉鱉
學習上搞緣木求魚那一套是行不通的。
求,不能讀作“qǔ”。
魚,不能寫作“漁”。
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丑下》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上》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
“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孟子·公孫丑上》
“尊賢使能,俊傑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願立於其朝矣。” 《孟子·公孫丑上》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公孫丑下》
“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 ——《孟子·梁惠王上》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孟子·離婁下》
“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孟子·離婁下》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孟子·盡心下》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孟子·告子下》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孟子·告子下》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
孟子曰:“不以規距,不能成方員(圓)——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孟子·離婁上》
孟子像
《孟子》一書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再傳弟子共同編寫而成,記錄了孟子的語言、政治觀點(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貴君輕)和政治行動的儒家經典著作。孟子曾仿效孔子,帶領門徒周遊各國。但不被當時各國所接受,退隱與弟子一起著書。《孟子》有七篇傳世:《梁惠王》上下;《公孫丑》上下;《滕文公》上下;《離婁》上下;《萬章》上下;《告子》上下;《盡心》上下。其學說出發點為性善論,提出“仁政”、“王道”,主張德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