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鎮

四川省綿陽市平武縣轄鎮

古城鎮,現有天然林及人工林160000畝(10667公頃)。轄18個行政村,1個社區居委會。2008年是實現工農業總產值419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934元。截至2020年11月1日,古城鎮常住人口為11298人。

徠2019年12月2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綿陽市調整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複(川府民政〔2019〕27號):撤銷水田羌族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古城鎮管轄,古城鎮人民政府駐政府街1號。

歷史沿革


古城鎮西漢時為剛氐道(縣)治地,直至東晉穆帝永和三年(347年)廢剛氐縣。
梁時,氐人李文智在此割據稱王。
西魏廢帝二年(533年)為平武縣治,至唐太宗貞觀八年(634年)平武縣撤銷。
明代設為古城驛。
清代稱雙鳳場,後為古城鄉團。
民國18年(1929年)設古白高團練公所。
民國24年(1935年)4---6月,中國工農紅軍在此建立古城鄉蘇維埃政府。
民國25年(1936年)設古白高聯保。
民國29年(1940年)設古城鎮。
民國34年(1945年)析出白草、高村地域置廣益鄉。
1950年置第一區於古城鎮,10月改古城鎮為古城鄉。
古城鎮圖片
古城鎮圖片
1951年9月,改設第五區於古城鄉,並分置柏林鄉。
1952年改設第七區於古城鄉。
1954年9月改古城鄉為古城鎮。
1955年2月撤銷第七區。
1956年2月改古城鎮為古城鄉,並柏林鄉為古城鄉。
1957年7月設古城區於古城鄉。
1958年10月成立古城人民公社。
1984年3月改名古城鄉。
1992年底撤區並鄉建鎮。
1993年3月建古城鎮,建制再無變化。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古城鎮,隸屬於四川省綿陽市平武縣管轄,位於平武縣城東南部,距離縣城15公里,九寨、黃龍旅遊環線公路過境段長26公里,是省級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全鎮幅員面積17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4360畝(957公頃),退耕還林15939畝(1026公頃),現有天然林及人工林160000畝(10667公頃)。境內是典型的山地地貌,立體氣候明顯,年平均氣溫15℃,降水量866毫米左右,無霜期約260天。

地形地貌

地處山區,境內最高峰擂鼓頂位於柏林村,海拔3451米。

氣候

屬典型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季乾燥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晴爽,冬季較長,降雨豐沛,日照充足。

自然災害

平武縣古城鎮
平武縣古城鎮
主要自然災害有洪澇、地震、泥石流等。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008年5月12日,造成直接經濟損失3.378億元。

自然資源


古城鎮圖片
古城鎮圖片
境內自然資源十分豐富,森林覆蓋率高,野生動植物種類繁多;農副土特產品資源豐富,達1500種,特別是野生中藥材品種甚多。是核桃、蠶桑、黑木耳、中藥材、食用菌生產大鎮。2008年是實現工農業總產值419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934元。

行政區劃


政區劃分

2011年末,古城鎮人民政府下設18個行政村106個村民小組,1個社區居委會。
古城鎮下轄村
火炬村民權村朝陽村柏林村山河村龍咀村
青羊村石馬村又新村陽南村沙坪村建新村
石坪村白草村桑坪村玉村村青杠村新陽村
古城鎮圖片
古城鎮圖片

人口民族


古城鎮圖片
古城鎮圖片
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13527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270人.另有流動人口378人。總人口中,男性6967人,佔51.51%;女性6560人,佔48.49%;14歲以下1639人,佔11.76%,15歲以上11875人,佔88.24%。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13243人,佔97.90%;有回、藏、羌等少數民族,共284人,佔2.10%。2011年人口出生率為9.0‰,人口死亡率7.4‰,人口自然增長率1.6‰。轄區總面積172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80.8人。
2021年6月30日,平武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古城鎮常住人口為11298人。

經濟


農業

平武縣古城鎮
平武縣古城鎮
農業是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基礎,我鎮始終堅持農業基礎地位不動搖,穩定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引導農民徹底轉變傳統的種植方式,大力推行良種良法,科學致富,較好地實現了“農村穩定、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目標,全年推廣玉米、水稻良種22150公斤,其中發放國家補貼玉米良種5500公斤,狠抓糧食作物的病蟲害防治,大春作物防治病蟲5300畝,小春防治病蟲害6200畝,其中統防統治6100畝。進一步實施和鞏固退耕還林和天然林保護工程,加強林業綜合開發。對全鎮15353.956畝退耕還林嚴格檢查,認真督促農戶加強苗木管理,對成活率不夠的切實做好補苗工作,儘快實現退耕還林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繼續做好天然林保護工作,大力營造生態林和封山育林,確保森林無火災發生,結合日元貸款項目工程,我鎮封山育林6300畝,造生態林945畝,種生態草3300畝,經濟草837.5畝。
切實加強動物疫病防治工作。全面完成各項動物防疫工作目標任務,成立了專門的動物疫病防治工作領導小組,組織落實了動物防疫與應急工作人員,制定了轄區動物防疫應急預案,精心組織並完成了轄區內動物重大疫病的免疫目標任務,重大疫病防控期間嚴格實行了疫情24小時“0”報告制度,全年注射藍耳病疫苗7000頭,口蹄病疫苗注射6000頭,豬瘟疫苗注射完成5000頭,禽流感疫苗注射80000隻,狂犬病疫苗注射150隻。有效地預防和控制了各種動物疫病的發生和蔓延,切實保護了農民的切身利益。
2011年耕地面積1.4萬畝,人均1.06畝;林地面積15.9萬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達到5493.3萬元。糧食作物以玉米、水稻、小麥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4006.2噸,人均296.1千克,其中玉米2114噸,水稻857.6噸,小麥515噸。主要經濟作物有油菜、魔芋等。畜牧業以豬、牛、羊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3.2萬頭,年末存欄1萬頭;羊飼養量0.9萬隻,年末存欄0.4萬頭;牛飼養量0.1萬頭;家禽飼養量17.4萬羽,上市家禽11.8萬羽。2011年生產肉類1880.4噸,其中豬肉1548.7噸,牛肉73.6噸,羊肉76噸,禽蛋177.6噸。2011年造林1150畝,均為特種防護林,農民住宅四旁樹木2.2萬株,林木覆蓋率61.6%。2011年,擁有大中型農業機械13台,農用運輸車79輛。農民人均純收入4614元。

工業

截止2011年內工業企業有12家,職工129人。

商業外貿

截止2011年末共有商業網點8個,職工14人。

財政金融

截止2011年末有四川農村信用合作社1個,郵政儲蓄所1個。

社會


惠民工作

扶貧攻堅取得新成效
古城鎮根據上級黨委、政府對扶貧攻堅工作的安排,按照縣委、縣人民政府“整體推進、開發式扶貧”的方針,在縣上領導的親自參與下、在全鎮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建立了幫扶貧困戶不脫貧,幫扶責任不脫鉤的工作機制,形成了縣、鎮、村共同幫扶貧困戶脫貧的工作格局。
切實抓好扶貧攻堅工作,取得了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截止2007年,我鎮18個村、106個社、692戶、2351人已全面脫貧,改善了低收入人口生產生活條件103戶824人。各級財政支持扶貧配套資金235萬餘元,物質折資59萬餘元。柏林、朝陽的新村扶貧工程享受財政扶貧資金170萬元,建設飲水蓄水池4口,鋪設人畜飲水管道7.3公里,解決了3666人的飲水困難;建設進村入社路8.02公里,其中水泥路3.54公里;建設石橋一座。索橋一座;農戶基礎設施建設覆蓋面為262戶,改房1670平方米,建硬化院壩226戶,3800平方米,建設連戶水泥便道3.8公里,改圈274個,改廁1274個,改廚改灶270戶,建沼氣池150口;維修教室300平方米;發展核桃、魔芋、木本藥材等支柱產業3600畝;引進良種母豬10頭,仔豬300頭;農民實用技術培訓600人次。通過新村扶貧工程建設,改善了貧困村廣大農戶的生產生活條件,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惠民行動”邁出新步伐
平武縣古城鎮
平武縣古城鎮
關注民生,深入開展“惠民行動”是縣委、縣政府貫徹落實中央、省、市惠民政策,切實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和重要舉措,我鎮高度重視民生,並將此作為當前和今後的重要工作任務,通過全鎮人民共同努力,惠民行動取得了顯著成效。其中引導和培訓農民工600人次,轉移和輸出農村富餘勞動力3012人;實現城鎮低保99戶,189人,農村低保97戶,279人;加大了對貧困學生的資助,積極推進“兩免一補”工作,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1880人的學雜費,為492名貧困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補助全鎮365名貧困住校學生生活費。解決了100名小學貧困生,365名初中貧困生和50名高中貧困學生困難補助。新建學生住宿用房1500平方米,徹底解決了中心小學學生的寄宿問題;全面啟動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全鎮參合3629戶,11981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了90%以上;開展了城鄉醫療救助79人。加強城鎮衛生服務,全面啟動了城鎮醫療保險;投資100萬元建設安全飲水工程,改建和維修場鎮人畜飲水設施;投資40萬元對古城老街進行了全面改造;完成了農田水利建設基本任務,維修堰道15公里;加強農村交通建設,完成了通村公路30公里、完善通村碎石泥結路10公里,新建通村水泥路5公里;新建沼氣池250口,惠及農民1000多人;地質災害搬遷6戶,補助資金4.8萬元。加強林業“三大工程”建設,鞏固退耕還林1。5萬畝,有效管護天然林資源16萬畝。投資40萬元對古城老街進行了全面改造。“和諧古城”建設開創新局面 圍繞平安創建工作,以創建“平安古城”為抓手,建立和完善了治安防控、事故防範、突發性事件處理等長效機制。開展了農村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動,嚴厲打擊了各種邪教組織和各類刑事犯罪活動,正確處理了人民內部矛盾,維護社會穩定,強化安全生產工作,加大了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力度,進一步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嚴肅查處安全生產違法行為,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結合平安創建工作,抓好農村突出治安問題專項整治工作。我們抓住農村集中整治突出治安問題這個難得的機遇,在歷屆黨委、政府卓有成效的工作基礎上,依靠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依靠人大、政協的大力支持、依靠縣級各部門的積極配合,我們在全鎮範圍內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專項整治行動,成立了以鎮長為指揮長的農村集中整治突出治安問題指揮部。確定重點、細化方案、精心組織、集中時間、集中力量、統一行動,解決了轄區內長期以來存在的道路交通安全及秩序、場鎮安全及秩序、琴台拖欠電費問題;在縣通力公司的支持下,試運行了農村客運班線,開通了古城至平武農村公交。規範了場鎮車輛秩序,成立了場鎮清管所,綜合整治了場鎮秩序及環境;葉家壩土地糾紛後續工作也正在有序進行。妥善處理了火炬村琴台社“8·16”事件,並將重要涉案人員繩之以法,維護了社會穩定。

社會事業

平武縣古城鎮
平武縣古城鎮
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健康、有序發展。我鎮計劃生育工作貫徹中央《決定》為契機,繼續堅持“三不變”,認真落實“三為主”,大力推行“三結合”,植根基層抓基礎,勇於創新抓突破,通過全鎮上下的共同努力,全面完成了上級下達的各項計生指標和目標任務。2007年度,全鎮共出生86人,其中符合政策生育78人,符合政策生育率90.7%,基本實現了全年工作目標。認真搞好了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工作,發放獨生子女父母獎勵金,做到了符合條件的一個不漏,不符合條件的一個不報,把好了政策關,同時穩定了人口低生育水平,積極推行優生優育,提高人口素質。
加快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步伐。一是建立了符合農村實際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及農村、城鎮特(貧)困戶醫療救助等社會保障體制,設立了貧困學生教育基金,對低保戶、五保戶、殘疾人員等弱勢群體實施動態管理,做到“應保盡保”;二是繁榮了農村、社區文化事業、豐富、活躍了群眾文化生活;三是抓了實用技術培訓和現代職業教育,加強“五·五”普法宣傳教育;四是填寫發放了《四川省綿陽市農民權益義務監督卡》3822份,完成了轄區內農村住戶3655戶、13095人及9個農業生產單位農業普查的入戶調查登記、編碼上報工作;五是引導職工和農民工積極參加工會組織,維護好他們的合法權益。
文化藝術
鄉級綜合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525平方米,村級文化站19個,另外還有文化廣場等文化娛樂設施。
教育
截止2011年末有幼兒園兩所,在園幼兒212人;小學兩所,分別是古城小學、白草小學,在校學生590人,教職工82人。初中一所,即古城中學,在校生790人,教職工90人。
醫療衛生
截止2011年末,有衛生院1個。
廣播電視
截止2011年末,有線電視用戶865戶,其中數字電視用戶580戶。
社會保障
截止2011年末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57戶,人數99人。城市醫療救助8人次。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8人。

基礎設施

交通運輸
徠截止2011年末公交運營車輛92輛。
郵政電信
截止2011年末有郵政網點1個。電信服務網點1個。

市政建設

能源
截止2011年末天然氣用戶900戶。
給排水
截止2011年共建自來水廠1座,鋪設幹線水管11千米,生產能力300噸/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