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鎮

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臨河區下轄鎮

古城鎮,隸屬於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臨河區管轄,地面積347平方公里,海拔高度1030米。全鎮現有18個行政村。有蒙、漢、回、藏、滿五個民族,人口27831人,是臨河區最大的鄉鎮。

古城鎮地處二狼山坡前腹地,土地肥沃,草場廣闊,自古有“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美譽。該鎮地域廣闊,荒灘、荒地等大面積的草灘地均是發展畜牧業的天然牧場,該鎮年出欄羊25萬隻,牛7萬頭,加之東與五原,西與杭錦后旗,北與中旗毗鄰,每年通過市場調節可以得到牛、羊50多萬頭(只)。

簡介


古城鎮[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臨河區古城鎮]
古城鎮[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臨河區古城鎮]
古城鎮是最大的鄉鎮。

行政區劃


古城鎮
古城鎮
古城鎮位於臨河區最北端,距市區45公里,地處臨河與杭后、烏拉特中旗、五原交接的三角地帶。東西長23公里,南北寬15公里,轄地面積347平方公里,海拔高度1030米。全鎮現有18個行政村,129個村民小組,農戶5900多戶,共有蒙、漢、回、藏、滿五個民族,總人口27831人,是臨河區最大的鄉鎮。

歷史沿革


古城鎮歷史悠久,曾是古匈奴頭曼單於的國都———頭曼城,出土過金銀器、鳳冠、金佛、金簪、金盤碗等珍貴歷史文物,因其境內現存西漢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所建的臨河縣城遺址,故而得名古城。

經濟


這裡由於地處河套平原腹地,土地資源豐富,水利灌溉條件便利,全鎮現有耕地面積21萬畝,未開墾荒地10萬畝,黃河灌域渠系遍布境內,屬黃河沖積平原。全年晝夜溫差大,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均降水量138.8毫米,光照充足,年均無霜凍期130天左右,平均氣溫⒍5℃,適宜小麥、甜菜、蜜瓜、葵花、玉米、瓜類、牧草等多類農作物生長。特別是鎮域毗鄰陰山山區,飼草資源豐富,發展農牧業生產前景十分廣闊。
該鎮是著名的優質食用花葵生產基地,年產食用花葵3000萬公斤。葵仁富含維生素E、B、葉酸和礦物質鐵、鉀、鋅等多種營養成份,具有降血脂、降壓、利尿、止痢等保健功能。該鎮氣候土壤環境適宜枸杞種植,品質優良,現已大面積推廣,並被列為2003年退耕還林項目。
近年以來,古城鎮的各項社會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就。2002年末,全鎮有工商企業218家,固定資產1200萬元,鄉鎮企業產值達到910萬元以上,產供銷服務體系健全;農業總產值⒈86億元,特別是近年來通過實施“牧、草、林”三元經濟戰略,全鎮種草養畜業取得了歷史性突破,年種草面積在3萬畝以上,牲畜存欄總頭數達20萬頭(只)以上,農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人均純收入達2740元;境內交通、通訊條件便利,臨巴、臨份兩條黑色油路直通境內,村鎮道路四通八達,郵電通訊實現了光纜化和程式控制化,電信、聯通兩大移動信息網路覆蓋全鎮;文教、科技、衛生事業蓬勃發展,教育普及率達100%,農村合作醫療覆蓋北達到80%以上,2/3的村開通了有線電視和自來水,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成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