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紅魚

星洲紅魚

星洲紅魚體色全紅,分化有桃紅、桔紅、粉紅及金黃色等,沒有黑斑或極少黑斑,體型與奧尼羅非魚相似,頭小,背離體厚,個體大;星洲紅魚食性廣,屬雜食性。隸屬鱸形目、麗魚科。為口孵魚屬內魚類間的突變型雜交種,有多個突變型雜交種(統稱紅羅非魚),這是其中的一個。該魚的父本和母本源於新加坡,經長期定向培育,已成為生態學特徵穩定的物種,其雜交後代的紅色率達99%;1998年引入我國

形態特徵


外形似尼羅口孵魚;體側扁,短而高;頭小,口大,唇厚;鱗片大,透明;背鰭邊緣灰白色或紅色,尾鰭后緣鈍圓;體表多為粉紅色(也有橘紅色、桃紅色、金黃色的),常帶橘紅色斑紋,眼圈灰白色,有時具鮮紅色斑點。生殖期間,雄魚體表鮮紅色,頭部淺紅色,胸鰭、背鰭和尾鰭邊緣紅色。同齡魚中,雄魚的體重超過雌魚的30%-50%;1齡魚體重800克左右。

生活習性


稚魚和幼魚喜集群活動於水塘的岸邊;成魚喜分散活動於水塘的底層,夜間多靜止於水底。生存水溫9—40℃,低於9℃或高於40℃時可能死亡;適宜生長水溫15-35℃,最適為25-30℃。適宜生長鹽度0-16。

營養方式


雜食性,稚魚和幼魚攝食浮游植物,個體較大的幼魚和成魚攝食藻砂、浮萍、絲狀藻類、硅藻、水生昆蟲和有機碎屑等。

繁殖規律


該魚的親本1齡達性成熟,多次產卵類型,絕對生殖力300-2000粒;產卵前,雄魚單獨游近淺水區挖產卵巢穴,挖穴時先擺動尾鰭掃除淤泥,然後頭部朝下,大口地將泥沙含入口中,再向四周噴出;巢穴盆狀,直徑0.6-1.2米、深0.1-0.3米,巢穴間的距離0.5-2.0米;產卵時,雄魚引雌魚進穴,頻頻頂其腹部,刺激其產卵,雌魚產卵后,雄魚隨肆浪精;受精卵含於雌魚口腔內孵化,在水溫26-29℃的條件下,卵里的胚體在90-110小時后變態為仔魚同時脫膜;用甲基睾丸酮誘導幼魚轉性,可獲得95%以上的雄性率。在自然水域,該魚6月齡達性成熟,但是它們為雜交種,由它們再行自交生殖,所產後代性狀不穩定,不宜作魚種使用。

開發利用


優質食用魚類,腹膜白,肉細嫩。養殖良種,口孵魚屬魚類雜交變異種中,生長最快、個體最大的一種,適於浮動式網箱或池塘養殖。體長7-8厘米的魚種,在池塘養殖4個月,體重長至350-400克;養殖6個月,體重長至600克左右。在水底有機質較多的池塘適量套養該魚,利用其食性和挖穴習慣,可起到調節水質、改善底質,提高主養品種產量的作用。
星洲紅魚
星洲紅魚

養殖技術


魚池塘養
池塘面積大小不限,水深1.5-2.0米,水源充足,放養前用生石灰或茶麩進行嚴格消毒,放養密度根據池塘水深及增氧能力靈活掌握,一般每畝放養1500-2500尾,混養四大家魚150尾,百花鯽200尾,肉食性魚類如生魚、本地鬍子鯰少量,星洲紅魚養殖技術關鍵是放養全雄魚種,避免過度繁殖,影響生長速度,池塘養殖日常管理很重要,投餌堅持“四定”原則,星洲紅魚攝食慢,可適當延長投餌時間,堅持每天早晚巡塘,注意浮頭情況,及時採取措施,避免缺氧泛塘致死,病害防治應以防為主,經常加註新水,定期進行魚塘消毒,防止病害發生。
網箱養殖
洲紅魚具有飼養密度大、管理方便、生長快、易捕獲、產量高、效益好等特點,一般可在湖泊、水庫及緩流的江河中養殖,網箱包括有網衣、框架、浮子、沉子、錨石、錨繩等,高度2.0一4.0米,體積大小不一,網目由放養規格而定,網箱的排列以確保水體可充分交換及方便投餌、消毒、沖洗操作管理方便為準,投放密度以產量目標來定,一般網箱養殖星洲紅魚每立方水體可達150公斤以上,網箱養殖管理中應注意控制餌料投喂、放養密度,及時清洗網箱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