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鯴

鯰形目鬍子鯰科動物

塘鯴,魚類,可食用,學名鬍子鯰,又稱塘角魚。在分類上屬鯰形目、鬍子鯰科。屬於熱帶、亞熱帶魚類,分佈於我國南方各地。國內常見兩個品種:本地塘鯴(鬍子鯰),埃及塘鯴(革鬍子鯰、埃及鬍子鯰)。

塘鯴(本地鬍子鯰),8根鬍鬚,上下各4根。體色黃色,野生魚生長緩慢,一般重量不超過1市斤,營養價值高,口感好。可人工養殖,市場潛力大。

埃及塘鯴(革鬍子鯰),由埃及引進。8根鬍鬚,通體發黑,個體巨大。多為人工養殖,生長速度很快,飼養一年可重達2公斤,最大個體達10公斤以上。對生存水質要求很低,耐低氧。肉質不太好,市場價格便宜。但其易養殖,生長速度快,也有不少人養殖。

形態特徵


外形特徵

塘鯴魚體長,頭部扁平,魚體表光滑無鱗有側線。體色一般呈灰褐色,上有許多灰白色的紋狀斑塊和黑色斑點,腹部為白色,背鰭、臀鰭延長止於尾鰭基部。尾鰭呈圓扇形,胸鰭短而圓,有一硬棘,能在陸地上爬行。
塘鯴
塘鯴
塘鯴魚口寬,橫裂,齒利,口稍下,有觸鬚4對,上下頜各2對。上下頒和犁骨上密生絨毛狀細齒。

生活習性


棲息環境

塘鯴魚性情溫和,屬底棲性魚類,它除了到水面吞食空氣和攝食外,很少到水面活動。白天,飽食后的塘鯴魚喜歡聚集於池底、洞穴或陰暗處。夜間則活動頻繁,成群到水面獵取食物。
塘鯴
塘鯴
塘鯴魚具有樹枝狀(珊瑚狀)的鰓上呼吸輔助器官和皮膚呼吸功能,能直接利用空氣中的氧,因而耐低氧能力很強,能夠生存於一般龜類不能生存的低氧、淺水或污染的水中。只要皮膚保持濕潤,長時間離水也不會死亡。更奇特的是,只要是非致命的傷口,都能很快自愈。
塘鯴魚屬於熱帶魚類,耐低溫能力較差。當水溫降到12℃時,停止攝食;水溫降至8~10℃時會出現凍傷和感染水霉病;水溫在7℃以下時死亡。因此,在人工越冬期間,水溫必須保持在13℃以上,在北方地區要進行保溫越冬。

食性

塘鯴魚是以肉食性為主的雜食性魚類。其食量較大,日可進食自身體重的5%~8%,最大日食量可達體重15%以上。如投飼量過大,甚至會出現攝食過多而脹死現象。與之相應的是它同樣十分耐飢,魚種或親魚人工越冬期間,4~5個月不投餌也不會死亡,當水溫上升到15℃以上時開始正常攝食,20~25℃,勾攝食旺季,5~9月為攝食盛期,生長也相應較快。
塘鯴
塘鯴
塘鯴魚胃大而腸短,適合消化動物性餌料,性貪食,食物不足時常出現弱肉強食、互相殘殺。在人工養殖條件下,可投喂的動物飼料有色粉、蠶蛹、蠅蛆、蚯蚓、螺蚌肉、蛇魚和屠宰場下腳料等,也可投喂植物性飼料,如豆餅、花生餅、米糠、麩皮、酒糟、豆腐渣及細浮萍等。目前,在大量推廣養殖時,可全部轉為吃配合顆粒飼料,這樣飼料營養更全面,也更加衛生、清潔、方便,更符合魚類健康養殖。

生長繁殖

塘鯴魚因其貪食又不活潑,飽食后不大運動,所以生長快。飼養1年體重可達1.2~2千克,在我國南方一年可養2~3季。在池塘飼養條件下,經4~5個月飼養,當年苗—般可長到0.5千克。
塘鯴魚的繁殖力強,性成熟年齡為10~12個月,其性腺發育屬於非同步多次產卵類型。每次產卵的親魚,經一個月左右培育,繼而可以第二次繁殖。一般一年可繁殖3~4次,在越冬加溫飼養條件下,終年均可進行催產。塘鯴魚的繁殖較易,在水庫、池塘中性腺均能發育成熟。當水溫上升到20℃以上時,成熟的雌雄魚會發情追逐,雄魚射精,雌魚產碧綠色的黏性卵,受精后附著在水草石塊上。其產卵習性近似鯉,鯽魚。

分佈範圍


鬍子鯰為熱帶和亞熱帶淡水魚類,在我國分佈於長江以南各水體。以廣東、廣西、台灣、福建、雲南等地較多,長江水系各水體較少。
塘鯴
塘鯴

生長繁殖


養殖場要求

水源水質
養殖場應建在水源充足的地方,水源要求清潔、無污染源(工業、養豬場和生活污染)、無異色、無異臭、無異味,含氧量在3mg/L以上,pH值在6.8~7.5,水溫應為20~32℃,最適生長水溫25~30℃,氨氮、亞硝酸鹽和硫化氫等指標要求在標準值以下。
養殖池規格
儘管塘鯴可以在小水池養殖,但新建的養殖池還是以大為好,面積要求在0.26~0.33hm,池深3.0~3.5m,水深2.0~2.5m,以土池結構為好,其水質緩衝性能較好,養殖過程中水質比較穩定。
排灌系統
進排水口按養殖池的對角設置,每個池的排水口要獨立,池與池之間不連通,從而有利於防止魚病的相互傳染。
水生植物
按池的1/4面積環形栽種水浮蓮、浮萍或者其他水生植物,以利於塘鯴的隱蔽棲息和凈化養殖水體水質。但水生植物不宜過多,過多會使養殖池塘水體太陽光照面積太少,整個養殖池的通風不流暢,養殖水體處於低氧狀態,而且水浮蓮的腐莖和根容易滋生細菌,從而引發各種魚病。
增氧設備配置
每個養殖池要求配備底部微孔增氧設備或者700W射流式底部噴氣增氧設備2台(按池的對角線安裝,有利於養殖水體的循環流動)。一般每天清晨開機4~6h,天氣晴朗時不開機。

池塘水質培育

為了提高塘鯴的成活率,魚种放養前應對池塘進行清整,清除多餘的淤泥,修補破漏地方,並清除池邊雜草物等。清塘多採用優質的生石灰,在放苗前1個月進行,用生石灰清塘既可殺滅致病菌、寄生蟲及部分敵害生物,又可調節池水的pH值。生石灰用量一般為1.50~2.25t/hm,清塘2~3d后要翻耕池底泥,然後進水。進水時,水口需加過濾網,以防敵害生物進入池內。對池塘進行清塘消毒以後,在放養魚苗前必須對池塘水質進行培育,培育方法為:1m水深池塘施放花生麩450kg/hm、氨基酸肥水素22.5kg/hm和肥水益生素3750mL/hm,培育水質7~10d后再投放魚苗。這樣可大大提高塘鯴魚苗的成活率。

苗種培育

苗種培育分二級。
第一級為魚苗階段,將剛孵化的稚魚培育到體長2~3cm的魚苗,歷時15~20天。
第二級為魚種階段,將體長2~3cm的魚苗培育到體長5~10cm的大規格魚種,歷時10~20天。苗種培育期共需30~40天。
魚苗培育:魚苗培育可在水泥池或網箱中進行。水泥池面積為幾平方米到幾十平方米,水深20~35cm,每平方米放苗5000~10000尾,1周后密度減少1/3。在育苗過程中嚴格控制水質和水位,每天注新水約1/3以上。後期水位可上升到50cm。早期階段的餌料須“精”和“活”。常投喂輪蟲、煮熟蛋黃作餌料,有條件的單位最好投喂豐年蟲無節幼體,每天分早、午、晚三次投喂,每次投餌量為每萬尾魚苗一次一個鴨蛋黃。約4~5天後,可以兼投一些混合飼料(魚粉60%、麵粉30%、蠶蛹粉10%,再加少量維生素和抗生素)。也可用水蚯蚓代替水蚤,兩種飼料交替使用,每天投2次。投喂混合飼料應在1~2小時內吃完為好,以免引起水質惡化。培苗成活率視飼料豐欠、魚病、管理水平而異。魚苗培育到2~3厘米,成活率一般在80%左右。
塘鯴
塘鯴
網箱育苗:網箱應設置在水質較好的水池、魚塘、江河中,每平方米放苗2~3萬尾。網箱面積大小均可,早期魚苗放30目規格的網箱培育,後期用較大網目的網箱培育。管理方法與上述大致相似。經常洗刷網片,防止網目被著生藻類堵塞,保證網箱內外水的流暢。魚苗的培育成活率50%~70%。

苗種投放

投放的塘鯴苗種除了要求健壯以外,規格要求在10cm以上(約140尾/kg),放養密度為37.5萬~45.0萬尾/hm。放養規格大小應基本一致,規格過小成活率低,過高密度疾病多。魚苗下塘前要進行消毒,方法是將魚苗在濃度為10mg/L的高錳酸鉀溶液中浸泡1min。

飼料投喂

採用塘鯴專用膨化顆粒飼料投喂,最好採用生命源微生物發酵劑,將飼料發酵7d后再進行投喂。可提高飼料利用率,降低養殖成本,還可減少塘鯴排泄物對水體污染。投喂要做到“四定”,即定時、定點、定量、定質。為適應塘鯴的攝食習性,投喂時間宜於清晨和傍晚各投1次,或傍晚一次投足。投飼量根據氣候、水質與攝食強度而適當增減,一般日投餌量為池魚總體重的3%~5%。

日常管理

早晚巡塘
魚苗放養后,要堅持早、晚各巡塘1次,觀察塘鯴的活動、攝食及水質變化情況;撈出池塘漂浮的雜物及死魚,保持水質清潔。
水質管理
每天22:00至次日8:00,啟動增氧機進行增氧,每天13:00~14:00曝氣1次;每隔10d施放EM複合微生物菌改水1次;每月用漁家寶微生物改底劑改底1次;混養少量羅非魚、鱅魚、鰱魚、鯪魚和鯉魚等濾食性魚類和雜食性魚類,用於穩定水體水質。

主要價值


經濟價值

塘鯴
塘鯴
鬍子鯰是江河池沼常見的野生魚類。鬍子鯰肉質幼滑,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是深受群眾喜愛的名貴水產品之一。為南方常見的食用魚,也是出口港澳的重要品種。
具有生命力強、食性雜、飼料來源廣、繁殖周期短、人工繁殖容易等優點,是經濟價值較高、適合我國南方農村推廣的淡水養殖品種。

食用價值

塘鯴
塘鯴
中醫認為,鯰魚味甘性溫,有補中益陽,利小便,療水腫等功效。鯰魚營養豐富,每100g魚肉中含水分64.1g、蛋白質14.4g,並含有多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特別適合體弱虛損、營養不良之人食用。
除鯰魚的魚子有雜味不宜食用以外,全身是寶,鯰魚是名貴的營養佳品,早在史書中就有記載,可以和魚翅、野生甲魚相媲美,為魚中珍品。它的食療作用和藥用價值是其他魚類所不具備的,獨特的強精壯骨和益壽作用是它獨具的亮點。
注意事項:
鯰魚本身屬於發物,患有風濕骨痛關節炎、痼疾、瘡瘍皮膚出現化膿感染等疾病,食用以後有可能會加重病情。
營養功效
高血壓患者是可以吃鯰魚的。
推薦菜品
黃芪枸杞塘鯴魚湯
材料:塘鯴魚200g,枸杞5g,黃芪2g。
調料:鹽3g,薑片3g。
做法:
塘鯴
塘鯴
①將塘鯴魚洗凈斬塊;枸杞、黃芪洗凈備用。
②凈鍋上火倒入水,調入鹽、薑片燒開,下入塘鯴魚、枸杞、黃芪煲熟即可。
黑豆紅棗煲塘鯴
材料:
塘鯴500g,豬瘦肉300g,黑豆60g,紅棗5顆,姜適量。
做法:
①黑豆、紅棗洗凈;塘鯴宰殺洗凈,放入油鍋,煎至兩面微黃。
②豬瘦肉洗凈,放入沸水中,焯去血水。
③湯煲內加入2~4海碗水,水開后將所有材料放入,大火煲開后,文火煲2小時即可。

加工技術

鯰魚香腸
製作工藝流程
鯰魚→去頭、去皮、去內臟→洗凈→采肉→漂洗→脫水→腌制→擂潰→混合→灌腸→結紮→加熱→冷卻→外包裝
操作要點
鯰魚前處理。選擇新鮮無異味鯰魚,用清水去除魚體表面的粘液和細菌,去頭、去皮、去內臟後用清水洗凈,剔下魚肉。
漂洗、脫水。將魚肉用清水沖洗3min~5min,然後用紗布裹住魚肉,把魚肉中的水分瀝干,注意不要太干,沒有水滴出就可以了。
腌制、擂潰、混合。4℃用2.5%的食鹽腌制8h后,低溫下擂潰,使魚肉蛋白質充分溶出形成網狀結構,固定水分,使製品有一定的彈性,為防止其產熱加少量的冰塊。擂潰時添加澱粉、食鹽及調味料混合均勻。
灌腸、結紮。選擇無沙眼均勻一致的天然腸衣用溫水(40℃)泡軟后灌腸。灌腸不能灌得太緊,太緊腸易斷裂;也不能過於鬆散,過松殘留有空氣,易出現空腸。灌腸後用棉線將每根腸衣的兩頭結紮起來,中間每20cm一結紮,結紮時香腸應呈九成滿,否則加熱時易導致腸衣破裂。
加熱、冷卻、包裝。用清水衝去香腸表面的污物使腸衣表面光滑,如發現腸內有氣泡,應用針刺破天然腸衣將氣體放出,以防煮熟后出現較大空隙。將香腸放入85℃~90℃水中煮制40min~60min后迅速冷卻,紫外線殺菌后真空包裝,放入冷庫。

乾魚片

塘鯴
塘鯴
(1)原料原料鮮度要求良好,個體質量最好在100g以上,個體較小者不易操作。
(2)洗刷用海水或淡水將魚體表面的黏液和泥沙等雜質沖洗乾淨。
(3)剖割將魚放在割魚板上,頭向操作者,背向右,左手抓住左邊魚眼和鰓縫,右手執刀,自頭後部插刀,貫通腹腔,沿脊骨左側推切至尾部,然後回刀切開頭骨,取出內臟後進行腌漬。
(4)腌制用相當於魚片質量5%~6%的鹽,一層魚一層鹽地擺入缸,經12h左右即可刷曬。
(5)晾曬用海水或淡水將腌好的魚片洗刷乾淨,瀝水后擺曬於草板上,先曬肉面,后曬皮面,適時翻轉,曬至六七成干時收起垛壓,以便整形和擴散水分,2天後重新晾曬至全乾為止。
(6)成品質量要求魚體完整板平、刀口平滑、肉質堅硬、呈淡黃色、氣味正常、無鹽霜,干度為九成左右,出品率一般為28%左右。因鯰魚脂肪含量較高,所以不宜久藏,尤其要盡量避開氣溫較高的夏季。

鹹魚干

(1)原料選擇新鮮、無腐敗氣味的魚肉,不論個體大小均可加工成干品。
(2)腌制用相當於魚質量15%的鹽將原料魚拌勻,平鋪於池中,池底提前撒一層薄鹽,池滿后蓋封頂鹽,12h以後即可見滷水,輕加壓力(原料魚質量的10%),腌漬5天~7天即可出池曬制。一般不宜長時間腌漬,如需在池中過伏者則要加鹽32%,將來出曬時需要脫鹽。
(3)晾曬把腌好的魚撈出,用海水或淡水洗刷乾淨,瀝水后在竹簾或草板上攤曬,在氣溫較高時,避免強烈的陽光直接照射,尤其是中午要盡量用草簾或席子進行遮蓋,防止造成掉頭、脫骨甚至更嚴重的破碎,當曬至六七成干時堆起便於擴散水分,2天後繼續晾曬至全乾。在曬制過程中要適時翻動,並把個頭較大的揀出分別曬制,使其無論大小皆能幹燥均勻。
(4)成品質量要求魚體完整、潔凈,呈灰褐色或黃褐色,無鹽霜,可稍有泛油現象,肉質比較堅硬,乾燥均勻,干度在九成左右,出品率一般在35%左右。

其他信息

捕捉技巧
1.“筏竿”夜釣鬍子鯰
塘鯴
塘鯴
(1)釣具:“筏竿”的製作方法,一是選好材料。釣竿選用彈性、韌性較好的斑竹或水竹製作,竿長1.5米左右。漁線用尼龍絲線,直徑0.25~0.3mm,線長1.2m左右。魚鉤一隻,選用日本產的海夕6~8號鉤為宜。不用墜子、浮漂。關鍵的地方是,用一支直徑1.5cm的小竹製作卡子,截成5cm長的一段,再在中間斜削兩刀。另削一小竹籤,寬1.5cm、長約30cm、厚約0.4cm頭削尖,以便插人岸邊的泥土中,另一頭削平。二是裝好釣竿。把尼龍絲線一端縛在釣竿尖端,另一端穿過管卡子(卡子中間削平的一端壓下),在漁線約34處拴緊卡子,使它不能上下移動,最後拴上魚鉤,“筏竿”便做好了。“筏竿”可做10~20副。
(2)釣時:天氣晴朗的夜晚適合夜釣。
(3)釣點:一是選擇在深水區的石縫、土洞旁,晚上,鬍子鯰由淺水區洄遊到深水區的石縫、土洞里棲息、覓食。二是在常年有流水的溝渠里,選擇在流速較緩慢、流水道邊有水草的地方,鬍子鯰常喜歡在這裡躲藏,伺機捕食過路的小魚、小蝦。
(4)誘餌:取青蚯蚓50%、糠餅粉35%、麵粉15%,先把素餌混合在一起,釣魚高手把活蚯蚓帶到垂釣水邊后剁碎,和素餌和在一起拌勻即可,捏團投放。
(5)釣餌:選擇紅色、體態肥胖的蚯蚓,宜用整條活蚯蚓。穿鉤的方法是:魚鉤從蚯蚓中間穿進,使蚯蚓的頭、尾在水體中蠕動,誘魚上鉤。
塘鯴
塘鯴
(6)釣技:傍晚時,將10~20副“筏竿”帶到岸邊,一副一副地把竹籤平插在岸邊水面上(與溪面平行),把釣竿腳(削尖的一端)插入離岸邊約70cm處,將魚鉤裝上釣餌。然後左手將魚竿壓彎,右手拿住卡子,利用釣竿的彈性將卡子卡在竹籤平頭上,使魚鉤沉入水中約30cm或沉入水底,這樣就裝好鉤了。同時將誘餌放到石縫、土洞的旁邊,嗅覺靈敏的鬍子鯰聞到美食的味道,便會前來“進餐”,鬍子鯰吃上釣餌后,將卡子帶離竹籤,釣竿失控,自動彈起,鬍子鯰就被鉤住了。“筏竿”夜釣鬍子鯰,釣者不必守候,下好鉤后各自回家睡覺。第二天清晨去收竿,若釣竿直了腰,便是鬍子鯰上鉤了。這種夜釣法,往往每晚能釣上數條鬍子鯰。
2.手竿釣鬍子鯰。
(1)釣具:釣鬍子鯰以手竿為主,用釣鯽魚的手竿即可。但漁線、魚鉤比釣鯽魚的稍粗、大一點,浮漂用七星浮漂、立漂均可。
(2)釣點:①根據不同時間選擇不同的釣點,7月,溪水上漲,鬍子鯰有逆水而上的習性,此時宜釣溪流的上游。8月,溪水下降,鬍子鯰又結群返回下游深水處,此時宜釣溪流的下游。②選擇新鮮水流入處,漲水時,新鮮水給鬍子鯰帶來充足的食物和氧氣,鬍子鯰喜歡游到流水的入口處覓食,這裡就是好釣點。③選擇溪、河匯合入口處,漲水時,鬍子鯰喜歡逆水上游,選擇在溪、河匯合入口處,水面窄、灣多、流速慢的地方,是釣鬍子鯰最好的釣點。④選擇渾水處,在溪流流水清澈時,應選擇水色混濁的地方下釣。⑤選擇堤壩下的洄水灣,在堤壩下游20m左右的洄水灣處,鬍子鯰經常在這裡埋伏捕食被流水沖得昏頭昏腦順水流下的小魚、小蝦,這裡是釣鬍子鯰最佳的釣點。
(3)誘餌:將水蚯蚓和污泥一起撈出,撒向釣點,因污泥中有很多餌食,氣味也重,加上水蚯蚓的蠕動,對鬍子鯰誘惑力很大。
(4)釣餌:用水蛭作為釣餌,效果很好,水蛭即螞蟥,一條螞蟥可釣數條鬍子鯰。穿鉤的方法是:用夾子夾住螞蟥的頭部吸盤下端,穿進鉤尖套緊。
(5)釣技:下竿后,要盯著浮漂的反應。鬍子鯰攝食時,一般是先用嘴嚼,然後才吞咽入腹。當浮漂先跳動幾下,然後微微橫向移動,並開始下沉時,正是提竿的良機,一提竿便可得鬍子鯰。
3.招引小魚釣鬍子鯰。
(1)釣具:使用長63m左右的手竿,採用長竿等線,線徑0.45毫米,釣竿上不裝墜子,浮漂以七星浮漂為宜。
(2)釣點:在春季宜選擇向陽淺水的地方,這裡水溫回升快,水中蟲類復甦早,鬍子鯰便從深水區游至此處覓食。在夏季宜選擇洄水灣和橋墩下作為首選釣點。夏天鬍子鯰喜歡在洄水灣處遊動、覓食。另外橋墩下有洞,橋下的石頭上附著有苔類,水下昆蟲、蝦也多,這些都是鬍子鯰的美味佳肴。在秋季宜選擇深水區作為釣點,鬍子鯰從淺水區游回深水區取暖,因而釣點應選擇在深水區。另外鬍子鯰還喜歡在陡峭的壩下棲息、覓食,故釣點應選擇在陡壩的下邊。冬季鬍子鯰絕大多數過著群居生活,棲息在橋墩下和溪潭的石縫、石洞、土洞處,這些都是釣點的首選位置。
(3)誘餌:甜酒藥粉30g、曲酒50g、大米500g、米糠150g、蠶豆粉100g、味精5g、食用紅曲粉少許。製作時先將大米煮成較硬的米飯,讓其自然冷卻至30℃左右時加入甜酒粉、曲酒、米糠、味精和食用紅曲粉拌勻,裝入罐中,再撒上少量甜酒藥粉封好,罐外用棉絮保溫,使其在罐內發酵5~10天,待其發出濃濃的酒香味即可,使用時摻入蠶豆粉拌勻,搓團投放。
(4)釣餌:一是選擇個體較大的蠅蛆。穿鉤的方法是:手捏蛆尾,順著蛆尾的一個孔慢慢將鉤向蛆體捲曲的方向推進,從口穿出,露出一點鉤尖才鬆手。這樣蛆的體液才不會溢出。一條蠅蛆可釣數條鬍子鯰。二是選擇蚯蚓,裝鉤方法可採用多條裝鉤法,就是用數條大蚯蚓並列裝鉤。
(5)釣技:先在釣點撒些誘餌,招引小魚前來搶食。吃慣了小魚的鬍子鯰見聚集在一起的小魚豈肯放過,便從石縫、土洞、水草中游出來追吃小魚。此時,把釣鉤輕輕地放到釣點,見浮漂徐徐下沉的一瞬間,及時提竿,鬍子鯰便被鉤住了。

鯰魚效應

鯰魚效應即採取一種手段或措施,刺激一些企業活躍起來投入到市場中積極參與競爭,從而激活市場中的相關物流企業。其實質是一種負激勵,是激活員工隊伍之奧秘。
一位精明的挪威船長,在捕放沙丁魚的魚槽內放人了一條鯰魚,結果他的沙丁魚見“異己分子”夾雜其間,便緊張而邡速遊動,大多能活著返港,且賣價比其他船高。這就是鯰魚效應的作用。鯰魚效應對於漁夫來說,在於激勵手段的應用。漁夫採用鯰魚來作為激勵手段,促使沙丁魚不斷遊動,以保證沙丁魚活著,以此來獲得最大利益。在企業管理中,管理者要實現管理的目標,同樣需要引入鯰魚型人才以此來改變企業相對一潭死水的狀況。

防治方法


一是建立消毒制度,杜絕外來病源體進入塘鯴養殖場。如進入養殖場的人員和車輛一律經過消毒;養殖場內的道路每隔5d用聚維酮碘消毒或者用以諾菌王噴灑1次;養殖用具要經常消毒或者放在陽光下曝晒。二是魚病防治。塘鯴養殖過程中,危害最大的是病毒性爛皮病。此病多在魚苗放養1個月後、體重50g左右時出現,病魚體表出現水泡,魚鰭基部充血,出現腐爛,嚴重者全身出現潰瘍,此時出現大量死魚直到全部死亡。因此,要定期用生石灰150~225kg/hm對水全塘潑灑,連用15d為一個療程。如果出現此病,一般很難控制,因此只有在日常管理中定期用藥,以預防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