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干暗色岩

德干暗色岩

德干暗色岩(Deccan Traps)又譯德干玄武岩,是個巨大火成岩區,位於印度南部的德干高原,是地表上最大型的火山地形之一。德干玄武岩由多層洪流玄武岩所構成,厚度超過2,000米,面積為50萬平方公里。

歷史


德干岩群不再有火山活動
德干岩群不再有火山活動
德干暗色岩是在6,800萬年前到6,000萬年前所形成的,時間是白堊紀末期。在6,600萬年前,西高止山脈發生了大量的火山爆發。這一連串的火山爆發持續了近三萬年之久。火山爆發所噴出的氣體可能是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的原因之一,該次滅絕事件滅絕了包含恐龍在內的大部分生物。
德干暗色岩火山爆發所形成的熔岩地形,被估計最大面積為150萬平方公里,相當於現在印度的一半面積,而後經由侵蝕作用與大陸漂移,形成現在的大小。目前所能直接觀測的熔岩面積約為51.2萬平方公里。這次火山爆發所噴出的氣體,似乎與全球暖化有關。有證據指出在希克蘇魯伯撞擊事件之前的50萬年內,大氣溫度曾上升8°C。
“德干”這個名稱來自梵文dakṣiṇa“南邊、右邊”。

化學成分


德干暗色岩的岩石有至少95%屬於拉斑玄武岩,其他包含:鹼性玄武岩霞石岩煌斑岩碳酸岩。印度西部的古吉拉特邦喀奇縣其他地方,則發現了地函捕虜岩。

形成理論


德干暗色岩的成因被認為與地函中的熱柱有關。現今位於留尼汪群島下的留尼汪熱點,造成了一連串的火山爆發,造成了德干暗色岩,並使塞席爾高原與印度分離開來。隨後,印度板塊與非洲板塊之間的海底擴張,將印度推離留尼汪熱柱北方。但是,目前有科學家對這個熱柱理論提出異議。
印度西岸外海的海底,有個可能是大型撞擊事件所留下的隕石坑,名為濕婆隕石坑,被認為發生於6,500萬年前,與K-T界線時間相符。有研究人員認為這次撞擊事件可能間階造成德干暗色岩火山爆發,並使印度板塊與非洲板塊在第三紀早期加速遠離。但是,有地理學家提出異議,認為這個大型海底地形,並不是撞擊事件所造成的。

對生物的影響


印度德干岩群的火山活動而非隕石撞擊導致了恐龍的滅絕
印度德干岩群的火山活動而非隕石撞擊導致了恐龍的滅絕
德干暗色岩火山爆發所噴出的氣體,對當時的全球氣候造成激烈的變化,也影響了當時的生物。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Norman Macleod博士指出,因為這時期的恐龍化石紀錄難以判斷生物群的變化,只能用其他型態的生物群來判斷其變化。在K-T界線的600萬年前,海洋中約有20種菊石,K-T界線的三百萬年後,海洋中只有15種菊石,但是在K-T界線的100萬年前,海洋中只有10種菊石,所以滅絕事件可能已持續了數百萬年之久。魚類、陸棲爬行動物、哺乳類的化石紀錄也顯示出相同的模式。恐龍可能也與這些生物群一樣,受到滅絕事件影響達數百萬年之久。許多科學家認為這個長時間的滅絕事件,與火山爆發造成的全球性氣候暖化有關,這次全球性氣候事件也對恐龍造成影響,但是希克蘇魯伯的撞擊事件所造成的灰塵,使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推向高峰。
2012年12月,最新研究聲稱,數千年前德干岩群(印度孟買附近的一個火山區域)的熔岩流或許向大氣中噴涌了大量的硫磺二氧化碳,由此帶來的全球變暖和海洋酸化導致了物種的大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