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虎色變

成語

談虎色變,漢語成語,拼音是tán hǔ sè biàn ,作謂語、定語、狀語,意思是比喻只要提到可怕的事情,緊張的連臉色都變了,出自《二程全書·遺書二上》。

釋義


色:臉色。原指被老虎咬過的人才真正知道虎的厲害。后比喻一提到自己害怕的事就情緒緊張起來。

出處


《二程全書·遺書二上》:“真知與常知異。嘗見一田夫曾被虎傷,有人說虎傷人,眾莫不驚,獨田夫色動異於眾。”

用法


作謂語、定語、狀語;指心有餘悸
示例:有光生長窮鄉,談虎色變,安能默然而已,明·歸有光《論三區賦役水利書》

詞語辨析


近義詞:聞風喪膽、心有餘悸
反義詞:面不改色、談笑自若

典故


程顥程頤兩兄弟是北宋時期赫赫有名的理學家,他們兄弟倆個人一生都在廢寢忘食地研究事物發展的本質,同時也沒有忽視實踐的重要性。程頤通過一個活靈活現的故事去談論論實踐出真知的問題,他是這麼說的:“三歲的小孩都知道老虎會傷人,可是人們在平時侃侃而談的時侯說到老虎時並不會感到害怕,一位曾經被老虎傷害過的農夫一聽到有人在他面前提到老虎就會嚇得面如土色。其中是什麼原因呢?大家在閑聊的時侯只是嘴上說說,並沒有真正的體會,農夫因為有實際的遭遇,知道老虎的厲害,體驗過在被受到傷害時對危險的感受,所以他事後仍然心有餘悸。”這時程頤順理成章地把話題引到了做學問上面,他繼續說道:“從做學問的角度來說,總體來說就是多做一些利國利民的事情,但這些事情如果只是掛在嘴巴上,不去了解實際的國情和民情,是怎麼樣也不可能把國家治理好的,同樣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但是要做好卻是非常不容易的,我們的身邊有很多看起來懂卻沒有真正懂的東西,都要不恥下問虛心向他人學習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