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小洋山島的結果 展開

小洋山島

舊稱羊山

小洋山島,舊稱羊山,以島上多羊而得名,又因島域較小而改稱小羊山,后演寫為洋山、小洋山,別有三塔山和猴山等名。

小洋山島位於大洋山之北,菜園鎮西南39公里處,距上海蘆潮港30公里,面積僅1.76平方公里。島上平地甚少,多禿岩,最高大觀音山,海拔141.7米。

1934年始建小洋鄉,鄉政府駐地南嶴村。居民約3500餘人,其先輩大多從寧波、溫州、岱山南匯等地遷入。

建設背景


小洋山島
小洋山島
小洋山歷史悠久,唐大中四年(850)即有關於該島的文字記載,據稱當時島上有座隋煬帝廟,不能不說是一件離奇之事。自宋至元、明的漫長世紀,洋山漁汛一直盛如海上大都會。作為明清水師海防要地,曾埋設有軍事界碑,在島上仰天蓋山的東側山嶴中,有座稱天后宮的寺廟,廟內原存江、浙二省巡哨分界碑。清初聲勢浩大的海上反抗運動,常取道洋山。順治十五年(1658)九月,鄭成功張煌言再次在洋山會師北伐,遭遇大風而損失甚慘,傳說鄭成功部屬在島上烹羊而食,因此招來海難。此事雖純屬附會,但洋山確也養羊,今居民牧羊多移往相鄰的錦雞島。1949年8月,國民黨政府在大陸即將全面崩潰之際,蔣經國先生曾赴小洋山活動。

主要景點


小洋山島
小洋山島
小洋山除豐富的人文景觀外,自然石景風光頗稱獨特。著名景點為石龍、小觀音山摩崖群兩處,其他有姐妹石、高泥奇沙、烏龜石等。石龍景點位島東部的大城子山中,為嵊泗第二大石之奇觀。進山步步有景,遊人首先看見烏龜石,石重數噸,斜依崖頂而引首向上,又稱"石雞望空"。沿石道攀登,石龍偃卧于山深幽壑處,分上下兩條,背腹分明,相互偎依,蜿蜒于山崗之上,長約百米。細觀石紋斑駁如龍鱗,龍前端有球狀花崗石數顆,似二龍戲珠;龍尾處凹陷一洞,稱石龍洞,深不可測。景點峰岩巍峨,石色渾厚而略泛金黃,游山有恍然誤入畫境之感。
小觀音山有古摩崖石刻8處,山小而大石疊接,如巧匠所壘之天然碑石之山。"海闊天空"鐫于山頂岩壁石匾中,為明萬曆三十六年(1608)游兵都司張文質書,是島上最早的一方題刻。"倚劍"二字堪稱"大字王",鐫於西坡巨壁,每字高3.8米,寬3.5米,系明萬曆四十一年青田知縣舉人李楷所書,筆力遒健,豪氣撼人,是浙江島嶼中最大的摩崖石刻。其他題刻如"鯤鵬化處"、"中流砥柱"、"水天闊處"和"海晏波寧"等,皆渾雄大氣,遊客大多喜歡於此攝影留念。
大、小洋山以及沈家灣島和唐腦山等均為崎嶇列島主要島嶼,列島由83個小島礁組成,多裸岩禿石,如路之崎嶇不平,故名。